期末考试的结束,意味着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假期——寒假,正式开始了。尤其是这个寒假里还包含着孩子们最喜欢的春节,让空气中都仿佛提前弥漫开了年味儿。
一进入腊月,榕城的大街小巷就渐渐热闹起来。家家户户开始进行大扫除,准备迎接新年;街边的店铺挂起了红灯笼和各式各样的年画;空气里也时常飘来炒花生、炸丸子的香味,那是人们在准备年货了。
夏初也加入了家里的年前准备。她帮着妈妈擦窗户、贴窗花,还像模像样地学着包饺子,虽然捏出来的饺子总是奇形怪状,但她乐在其中。她最期待的,还是大年三十的年夜饭,还有之后可以名正言顺地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巷子里放那种摔在地上就会响的“摔炮”,以及威力更大一点的“小蜜蜂”烟花。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崭新的春联和红彤彤的“福”字。夜幕降临,鞭炮声此起彼伏,在小巷里炸响,震耳欲聋,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夏初穿着妈妈给她买的新棉袄,口袋里装着长辈们给的、沉甸甸的压岁钱红包,心里别提多美了。她和爸爸妈妈一起,围着桌子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电视里热闹的春节联欢晚会,感觉幸福又温暖。
透过窗户,她能看到外面夜空中不时绽放的绚烂烟花。她想,不知道季川家过年是什么样子呢?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是免不了的。这天是大年初二,妈妈带着夏初去给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张奶奶家拜年。张奶奶热情地拿出各种糖果、瓜子招待她们。
聊着家常,张奶奶很自然地就问起了隔壁的邻居:“哎,苏芳,你看到赵老师家没?小川那孩子,今年他爸妈过年回来不?”
苏芳摇摇头:“好像没看见他爸妈回来。前两天碰到赵老师,我看她精神头好像不太好,估计是没回来吧。”
坐在一旁的赵奶奶(季川的奶奶)家正好和张奶奶家只隔了一个小小的天井,她们说话的声音稍微大一点就能听见。这时,只听隔壁传来赵奶奶的一声轻微的叹息,然后是她略显勉强的声音:“唉,没回来……都忙,忙得连过年都回不来……”
张奶奶也跟着叹气:“这夫妻俩,长期这样也不是个事儿啊。孩子也大了,总跟着你们老两口也不是长久之计……”
赵奶奶的声音更低了,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忧虑:“谁说不是呢……他们那边……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
后面的话,夏初就听不太清了,似乎是赵奶奶主动转移了话题。
夏初坐在一旁安静地吃着瓜子,大人们的谈话她听得一知半解。但她听懂了最关键的一点:季川的爸爸妈妈,过年真的没有回来。
连过年这么重要的日子都不回来,那该有多忙啊?夏初心里忍不住想。她看着自家爸爸妈妈虽然平时也忙,但过年这几天总是会推掉所有事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比较起来,季川好像……有点可怜。难怪赵奶奶看起来不太高兴,原来是在担心儿子儿媳,也心疼孙子吧。
从张奶奶家出来,走在洒满午后阳光(虽然是冬日阳光,但春节这几天天气难得晴好)的小巷里,夏初看到季川正和他爷爷季卫国一起,在自家门口放一挂小小的、噼啪作响的鞭炮。季川负责点燃引线,然后就快速跑开,捂着耳朵,看着鞭炮炸响,溅起一地红色的纸屑。他的脸上没什么笑容,动作也显得有些……程序化,不像其他孩子放鞭炮时那样兴奋雀跃。
夏初忽然觉得,春节的热闹好像和他隔着一层什么。别家都是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放鞭炮、贴春联,而他身边,只有爷爷奶奶。他的爸爸妈妈,此刻又在遥远的滨海市做什么呢?他们不想念自己的儿子吗?
这些疑问在小小的夏初心里盘旋着,让她对那个总是安安静静的同桌,除了好奇和一点点佩服之外,又多了一丝难以言说的、朦胧的同情。她觉得,或许他那些不合群的安静背后,藏着一些她这个年纪还不懂的、关于“家”的心事。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ha0eb-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