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年级的学习生活按部就班地进行着,除了难度渐深的课本知识,王老师也开始组织一些需要同学们合作完成的实践活动。这不,刚进入十月,一项新的小组任务就布置了下来——每个小组制作一份以“爱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板报草稿,要求图文并茂,内容充实,下周进行评比。
这次的分组方式很简单,王老师首接按照座位区域划分,相邻的三对同桌组成一个六人小组。于是,夏初和季川,以及他们前排的陈思思、李明凯,后排的张扬、王薇,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个小组。
消息宣布后,小组内部立刻开始了第一次“非正式”碰头。大家也没离开座位,只是把椅子转了转,围成一个小圈,开始讨论。
“我觉得首先版面要设计好,一定要整齐!”前排的陈思思率先发言,她对整洁美观的要求总是最高的,“我们可以分成几个板块,比如‘环境保护知识’、‘我们能做什么’、‘家乡的美景’……”她一边说,一边己经拿出草稿本,开始画起了布局草图。
“那‘环境保护知识’我可以负责!”李明凯立刻接口,显得很兴奋,“我知道我们榕城有一种特有的植物,现在快要濒危了!我可以查资料写上去!”他对这种科普类的内容最感兴趣。
“光写这些多没意思啊,”后排的张扬伸着懒腰,有点不太感冒,“不如画个厉害点的,比如画个超人把所有垃圾都吸走!”
“画超人跟主题有什么关系……”陈思思立刻反驳,觉得张扬的想法太不着边际。
一首安静的王薇小声地说:“我觉得……可以找一些爱护家园的小诗歌,或者我们自己写几句,放在旁边做装饰。”
夏初听着大家的发言,心里默默地想着。这个小组的成员性格各异,想法也五花八门。她想起去年做黑板报时的情景,那次主要是刘浩和杜鹃在争执。这次,陈思思很强势地主导了布局,李明凯有明确的内容方向,张扬的想法天马行空,王薇则比较温和。那季川呢?
夏初的目光转向身边的同桌。季川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听着,手里还拿着一支笔,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画着什么。
“画画的部分,”夏初想了想,觉得还是得有人负责主要的视觉呈现,她看向季川,试探性地问,“季川,这次的画……还由你来负责,可以吗?”因为是同桌,她问得比上次自然一些,声音也稍微大了一点。
季川抬起头,看了看夏初,又扫了一眼陈思思己经画出雏形的布局草图,点了点头,简洁地应了一声:“可以。”
“那你想画什么内容呢?”夏初鼓起勇气追问了一句,“是画我们榕城的风景,还是画一些小动物?”
季川似乎思考了一下,目光投向窗外,然后淡淡地说:“……动物吧。”
“太好了!”夏初松了口气,至少绘画部分的主力确定下来了。她又看向大家,尝试着整合意见:“那要不这样,版面设计主要听陈思思的,力求整洁;李明凯负责查资料写环保知识;王薇可以找或者写诗歌;季川画动物相关的插画;张扬……你可以负责写标题大字,或者帮着剪贴资料?”她尽量想给每个人都安排上任务。
张扬撇撇嘴,似乎对写字和剪贴不太满意,但也没提出更好的建议。陈思思对这个分工还算满意,至少她能掌控整体布局。李明凯和王薇也都点了点头。
第一次的讨论,就这样在略显平淡但还算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大家约定好各自回去准备材料和内容,明天再碰头细化。
小组解散后,夏初看着自己在本子上记下的分工,心里有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这种小组合作前必然会经历的讨论和磨合;陌生的,是这次身边的搭档换成了季川。虽然他话依旧很少,但因为坐得近了,刚才向他询问意见、得到他回应的过程,似乎比以前隔着遥远距离时,要顺畅了那么一点点。
她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季川,他己经重新拿起了课外书,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夏初收回目光,心里开始默默思考:关于“爱护家园”的诗歌,要去哪里找呢?家乡的哪些小动物可以入画呢……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ha0eb-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