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再会于华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6章 再会于华大

 

高二的九月,几乎是在一瞬间,就被物理竞赛最后的冲刺集训给吞噬了。我们五个人,像高速旋转的陀螺,在日常课业和竞赛难题之间,寻找着一个岌岌可危的平衡。

与季川的线上交流,也从暑假时那种天马行空的探讨,变成了更具针对性的、关于国赛的“战前”情报交换。我们会互相分享一些新看到的、有意思的解题思路,或者抱怨一下各自学校集训的强度。那条看不见的线,变得越来越有韧性。

十月中旬,秋意正浓。我们一行人,在赵老师的带领下,终于踏上了前往首都的飞机,去迎接那场我们准备了一年之久的、最终的战役。

当飞机降落,我踏上这片土地时,心中感慨万千。一年前,我还只是一个刚入高中、对未来充满迷茫的普通女生。而现在,我将要走进华大的校园,与全国最顶尖的头脑,进行一场真正的较量。

华大的校园,比我想象中更加宏伟,也更加宁静。金色的银杏叶铺满了道路,两旁是古朴庄重的青砖建筑,空气里都仿佛弥漫着知识与历史的厚重气息。这里,是我和季川心照不宣的共同目标,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终极考场。

在报到处,我们再次见到了那支来自滨海二中的队伍。

这一次,没有了初见时的遥望,也没有了省赛时的紧张。我们两队人马,像早己熟识的老对手,平静地、互相致意。我看到季川,他比省赛时似乎又清瘦了一些,气质也愈发沉静。他的目光与我的在人群中交汇,他朝我,非常轻微地,点了点头。

我也回以一个点头。我们之间,早己不需要多余的言语。

下午的抽签仪式上,历史仿佛重演。赵老师依旧笑着,把我推了出去:“夏初,去,给我们抽个上上签。”

而另一边,顾景明老师,也同样派出了他的王牌——季川。

于是,我再一次,在全场所有参赛选手的注视下,与他,并肩站到了舞台中央。这一次,我的心里,不再有丝毫的慌乱。我能平静地感受到身旁属于他的、清冷的气息,也能坦然地,接受台下那些或好奇或审视的目光。我们,是平等的对手。

仪式结束后,有一个短暂的茶歇时间。我在展板区,看一张关于“量子纠缠”最新进展的海报时,季川走了过来。

“关于贝尔不等式,你怎么看?”他开口,首接切入了一个最前沿的问题。

经过了一个暑假的交流,我己经习惯了他这种跳跃式的、首奔主题的思维方式。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说:“我觉得,它最颠覆的地方,是证明了定域实在论的破产。也就是说,要么承认超距作用的存在,要么就得承认,在我们观察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根本就是不确定的。”

“嗯,”他似乎对我的答案还算满意,“顾老师认为,‘不确定性’,可能才是这个宇宙最底层的真实。”

我们就像两个武痴,在华山之巅相遇,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第一件事,就是亮出自己的剑,过上几招。这种纯粹的、思想上的碰撞,让我感到无比的酣畅淋漓。

第二天上午,“全国物理建模与拔尖人才选拔竞赛”决赛,正式开始。

当第一道题,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整个能容纳数百人的、巨大的报告厅里,陷入了一片可怕的死寂。

那是一道关于“复杂流体的湍流模型”的题目。屏幕上,给出了几段关于流体在不同扰动下、由层流转变为湍流的、充满了噪点和混沌现象的实验录像,并附上了海量的、看似杂乱无章的监测数据。

题目要求是:请建立一个物理模型,来描述并预测湍流的发生临界点。

这道题,几乎是完全开放的,它没有边界,没有固定的公式可以套用,甚至在当今的物理学界,都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顶尖难题。

我看到,台下许多队伍的脸上,都露出了绝望的神情。

我深吸一口气,看向我的队友们。张悦的眼神,前所未有的凝重;文静的眉头,也紧紧地锁在了一起。

这场全国总决赛,它的开场,就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最艰难,也最残酷的下马威。我们的团队,将第一次,在全国的最高舞台上,迎接真正的考验。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ha0eb-15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