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的涟漪过后,生活很快又被规律的钟摆拨回了正轨。数学成绩的滑坡像一根警示的指针,时刻提醒着我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主动找到了数学老师,请她帮我分析了试卷上的失分点,并针对性地给我推荐了一些强化练习。老师鼓励我说,我的基础是扎实的,这次失利主要是心态和时间分配的问题,只要调整过来,下次一定能迎头赶上。
我和孟梦、林晓月的小组学习也变得更加系统和深入。我们约定每周抽出两个固定的晚自习时间,专门攻克各自的薄弱科目。林晓月主攻化学,孟梦则在英语阅读理解上花费更多功夫,而我的重点自然是数学和物理。我们会提前准备好一周内遇到的难题和困惑点,轮流讲解自己的思路,或者一起讨论更优的解题方法。遇到意见不合的时候,我们也会像模像样地争论一番,首到把问题彻底弄明白为止。这种坦诚的交流和思维碰撞,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关于文理科选择的困惑,依旧在我心头盘旋。一个周末的午后,我鼓起勇气和妈妈聊起了这件事。妈妈正在阳台上侍弄她的花草,听到我的困惑,她放下手中的小剪刀,认真地看着我说:“初初,妈妈知道你最近学习压力大,也在为未来做打算。文科和理科,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是看你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哪里。”
“我好像对文科的那些知识更容易理解,学起来也更轻松一些,”我有些迟疑地说,“但是理科,尤其是物理,虽然我现在努力去学,也取得了一点进步,但总觉得没有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妈妈沉吟片刻,说:“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你现在初三,还有一年的时间去探索和感受。不用急着现在就下定论。你可以多观察,多思考,也可以找杨老师聊聊,听听她的建议。爸爸妈妈的意见是,无论你将来选择什么,只要是你自己真正喜欢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我们都支持你。”
妈妈的话像一股清泉,让我焦虑的心情平静了不少。是啊,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方向。
五月中旬,学校组织了一场面向全体初三学生的励志演讲。主讲人是一位从我们学校毕业,后来考入名牌大学的学长。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分享了自己当年在初中,特别是关键的初西阶段,如何克服困难、调整心态、最终实现梦想的经历。学长的演讲充满了激情和正能量,礼堂里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的很多话,比如“放弃只需要一个念头,坚持却需要一万个理由”、“优秀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习惯”,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演讲结束后,我感到备受鼓舞,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日子在紧张充实中一天天滑过。一个周六的下午,天气有些闷热,我留在家里整理房间。拉开书桌最下面的抽屉,想把一些不再用的旧课本和练习册清理出来。在抽屉的角落里,我翻出了一本略微泛黄的小学同学录。那是毕业时,同学们互相留下的祝福和联系方式。
我随意地翻看着,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一句句天真烂漫的话语,让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多年前的时光。翻到某一页,一个熟悉又有些模糊的名字映入眼帘——季川。照片上的他,依旧是记忆中那个清瘦而安静的男孩,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下面是他用工整的字迹写下的毕业赠言和当时滨海市的联系方式。
我的心轻轻地动了一下,像被一颗小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泛起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滨海市……那个遥远的海边城市,似乎己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了。他现在,应该也和我们一样,正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学习吧?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快得几乎抓不住。我合上同学录,将它重新放回抽屉深处,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窗外的蝉鸣声渐渐清晰起来,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眼前闷热的午后和未完成的习题。
初夏的阳光一天比一天热烈,校园里的树木枝繁叶茂,投下浓密的绿荫。操场边的栀子花开得正盛,浓郁的香气在空气中浮动。黑板右上角的日历一页页撕下,期末考试的脚步也伴随着逐渐攀升的气温,悄然临近了。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ha0eb-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