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排斥手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2章 排斥手机

 

就在连弟近乎绝望的时候,人群里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连弟,娘在这里。”

连弟浑身一震,快速朝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只见娘挤在看热闹的人群前面,花白的头发微微凌乱,脸上沾着些许灰尘,却还挂着一脸诧异的表情,眼神中还带着一丝好奇,仿佛眼前的一切只是一场新奇的街头表演,全然不知自己的失踪让家人经历了怎样的煎熬。

连弟只觉得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突然落了地,所有的恐惧、担忧、绝望在一瞬间都化作了欣喜,眼眶瞬间被泪水充盈。

她像弹簧一样跳了起来,不顾一切地冲到娘跟前,紧紧地抱着娘,将脸埋在娘那带着熟悉洗衣粉味道的肩头,放声大哭起来。她的身体微微颤抖,双臂用力得仿佛一松手娘就会永远消失一样。这一刻,三个多小时的焦急寻找,无数可怕的设想,都在这一刻化作了泪水宣泄而出。

原来,娘早晨五点就起床了,她又想叫连弟他们也起床,被爹拦下后。娘耐着性子在屋里坐了半个小时,可是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让她愈发坐立不安,最终她实在忍不住,说要出门去透透气。

爹不放心,要陪她去,她却嫌爹走路太慢,执意自己去。爹一个劲地嘱咐,上海路太复杂,千万别走远了,可娘却不耐烦地挥挥手说:“我就去酒店门口,一会儿就上来。” 那语气,就像在说去小区门口的广场转一圈那般轻松。

出了酒店,娘看到对面好多早餐店,想着买点便宜又可口的早餐回去。可一问价格,油条五元一根,豆浆3块一杯,包子三元一个,娘忍不住咂着舌,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震惊,在心里首犯嘀咕:这上海的东西也太贵了!在家里,一块钱就能买根油条呢。她舍不得花这么多钱,就想着再往前走走,说不定能找到便宜点的。

就这样,她凭着一股倔劲走了很远,脚步越来越慢,可还是没买到满意的早餐。

这时候,她才想起要往回走,可看着眼前陌生的街道,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的街道让她头晕目眩,她早就认不出哪条是回酒店的路了。她也不记得酒店的名字,用带着浓重乡音的土话问路,别人根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人好心地放慢语速,可娘还是一脸茫然,只能尴尬地笑笑,继续在马路上到处转。

她心里还倔强地想着:“我肯定能走回去,这么大个人真回不去了多丢人?” 就在她到处转悠的时候,她看到了公园门口发生的车祸。娘原本就是个爱看热闹的人,一下子就把找不到酒店的事抛到了脑后,挤进人群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热闹,这才有了刚才的一幕。

连弟赶紧颤抖着双手拿出手机,拨通了大姐的电话,声音里还带着未消散的哭腔和劫后余生的喜悦:“大姐,娘找到了,你们放心,我现在就带着娘去医院。”

大姐在电话那头松了口气,说:“爹血压己经稳定了,输完这一瓶药就可以回去了,你们回酒店等着吧。”

回酒店的路上,连弟紧紧攥着娘的手,仿佛一松开就会再次失去。她忍不住数落娘:“不让你自己出去,你偏不听,这下服了吧?你知道我们有多着急吗?连警察都惊动了。”

娘却一脸的无所谓,满不在乎地说:“这不是回来了嘛?大惊小怪的。”

一边说着,还一边用另一只手拍了拍连弟的手背,像是在安慰小孩子。

连弟听了,怒火一下子就冒了上来,眼眶再次红了:“你知道这三个多小时我们急成啥样了?真找不到你了我们可咋过?我们都快急死了!随身带着手机能咋着?就是不听。”

娘还是那句话:“我又不会用,装在口袋里挺沉,不得劲儿。”

说完,还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口袋,仿佛手机此刻就在里面硌得慌。

连弟无语了,为了她这句不会用,连弟也是伤透了脑筋。因为娘总喜欢出门,连弟和爹觉得给娘买部手机让她随身带着,能随时联系到她,大家心里也踏实。

连弟先是给娘买了部可以语音操作的智能手机,想着这样方便。她坐在娘身边,一遍又一遍地教,像教小学生一样耐心:“娘,你看,想给我打电话,就对着手机说‘给连弟打电话’,它就自动拨出去了。”

可娘只是敷衍地看着,眼睛时不时瞟向窗外,教了几遍后,娘就不耐烦地说会用了。

可结果,连弟给她打过来电话,她要么慌乱中挂断了,要么刚接通还没说话就挂断了。连弟当面问怎么回事,娘皱着眉头说:“太复杂了,这么多按钮,花花绿绿的,我哪搞得清!”

连弟无奈,觉得可能智能手机的确不适合娘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就又去买了只有接听和挂断两个按键的老年机。

连弟握着老年机,把娘拉到跟前,一字一句地说:“娘,手机响了摁一下绿色按键首接说话就行,说完了摁红色的按键。”

娘也一再点头表示记住了,还信誓旦旦地说:“这次肯定记住。”

可是每次给娘打电话她都不接,要等好久再让爹打回去。据爹说,娘都是拿着手机乱摁一气,皱着眉头,眼神里满是无措,然后再手足无措的交给爹。每次想给谁打电话都是让爹给拨通了她再说话。然后就以这个借口出门拒绝带手机。

可是让连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她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她又能很轻松的给他们几个打通电话。当连弟在她面前看手机时,她又会把脸凑到连弟的手机上,好奇地盯着屏幕,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嘴里还嘟囔着:“这东西咋就这么神奇呢?”

想到这些,连弟心里涌起一股无名的怒火:“不会用?我看你就是装的。”

娘看着连弟因着急而涨红的脸,委屈地嘟囔了几句,嘴唇微微颤抖,却也没有再反驳。她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子,像个犯了错的孩子。

爹和大姐从医院回来后,一家人都没了游玩的心情。西个人拖着疲惫的身躯,打道回府了。真的像视频里说的那样,高高兴兴出门去,垂头丧气回家来。

回到家后,连弟再次提出让娘出门带手机的事,娘仍然以不会用为借口拒绝。连弟苦口婆心:“娘,带着手机,万一有啥事,我们能第一时间找到你。”

可娘却别过脸去:“我不去远地方,用不着。”

连弟试图再教她,娘却摆摆手,转身去忙别的事了。

娘的固执让连弟也无能为力,只能由她了。

通过这件事,连弟很能理解很多子女心甘情愿为父母花钱,却不愿意花时间陪伴。不是子女不孝顺,而是陪伴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愉悦远远少于压抑、无奈和愤怒。

就像这次上海之行,明明是出于关心和爱,却以不欢而散收场。她知道娘不是故意为难她,可这种沟通的无力感和观念的差异,就像一堵无形的墙,横亘在她们之间。

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却越来越深。子女们想把最好的、最便捷的东西带给父母,可父母却像害怕陌生事物的孩子,抗拒着这些改变。子女们一边愧疚于不能时刻陪伴,一边又在相处时被各种琐事消磨着耐心。

连弟不禁反思,是不是自己太急于让娘适应新事物,而忽略了她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又是什么让他们这么抗拒呢?无力感?亦或是对子女失控的恐惧?

时光流逝,转眼又过年了,这个年连弟家过的鸡飞狗跳。这是又发生了什么事吗?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cccgi-9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