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折桂之士郤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0章 折桂之士郤诜

 

郤诜:折桂之士的风云征途

西晋太康年间,洛阳城的阳光洒在巍峨的宫殿之上,给这都城添了几分威严与庄重。东堂之内,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举行,晋武帝司马炎高坐主位,神色悠然,身旁的王公贵族们身着华服,谈笑风生,可这满堂的热闹,却不及即将登场的主角备受瞩目。

郤诜身着一袭素色长袍,步伐稳健地步入东堂。他面容清俊,眼神中透着博学之士独有的深邃与自信。宴会的气氛因他的到来瞬间热烈起来,众人交头接耳,都在议论这位即将赴任雍州刺史的才子。郤诜心中清楚,今日这场送别宴,既是荣耀,也是挑战。

酒过三巡,晋武帝放下酒杯,目光投向郤诜,面带微笑问道:“郤卿,朕派你前往雍州任职,你自认为才能如何啊?”这一问,瞬间让全场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竖起耳朵,等着郤诜的回答。郤诜心中一紧,这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他略作思索,起身拱手,不卑不亢地答道:“陛下,臣参加贤良对策考试,承蒙陛下厚爱,忝列第一。臣自觉就像是桂树林中的一枝香木,昆仑山上的一片美玉 ,愿以所学,为陛下分忧,为社稷效力。”

此言一出,全场先是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一阵惊叹。晋武帝忍不住大笑起来,他欣赏郤诜的自信与才华,这回答既展现了实力,又不失谦逊。可就在这时,侍中站了出来,脸色阴沉,高声说道:“陛下,郤诜如此言语,分明是夸大其辞,有失臣子本分,理应免除他的官职,以正朝纲!”这突如其来的弹劾,让气氛瞬间紧张起来。郤诜心中一沉,他没想到自己一番肺腑之言,竟被如此曲解。

晋武帝收起笑容,眉头微皱,心中对侍中的莽撞有些不满。他摆了摆手,缓缓说道:“朕与郤诜不过是玩笑闲谈,爱卿何必如此惊怪。郤诜之才,朕心中有数,此次任命,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侍中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悻悻退下。郤诜暗暗松了口气,心中对武帝的信任充满感激。

宴会结束后,郤诜回到家中,回想着宴会上的种种,仍心有余悸。他的好友前来探望,担忧地说:“你这番回答虽精彩,却也太过锋芒毕露,日后怕是要遭人嫉恨。”郤诜长叹一声:“我一心只为报国,本无炫耀之意,没想到官场如此复杂。但既己踏上这条路,我定不会退缩。”

数日后,郤诜带着武帝的期许与众人的目光,踏上了前往雍州的路途。一路上,他望着车窗外的山川大地,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忧。到了雍州,他一心投入政务,整治吏治,安抚百姓。然而,他的改革触动了当地一些权贵的利益,一封封弹劾他的书信不断送往洛阳。

在洛阳的朝堂上,关于郤诜的争论从未停止。有人说他是难得的贤才,治理雍州成效显著;有人则说他目无尊长,肆意妄为。晋武帝看着这些奏折,陷入了沉思。他欣赏郤诜的才能,可也不得不考虑朝堂的平衡。

此时的郤诜,还不知道洛阳城的风云变幻。他在雍州的府衙内,对着堆积如山的公文发愁。突然,手下匆匆来报:“大人,朝廷派来了一位特使,说是有重要旨意传达。”郤诜心中一惊,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急忙整理衣冠,前去迎接。特使面色严肃,宣读旨意:“郤诜听旨,因你在雍州任职期间,多有争议,即刻回京述职。”郤诜心中一沉,他知道,这一去洛阳,等待他的不知是福是祸,而他在西晋官场的命运,也将在这未知的前路中变得扑朔迷离……

郤诜回到洛阳的那天,天空阴沉,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他即将面临的局势。他站在宫门前,抬头望着巍峨的宫殿,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此次回京,不仅是为了述职,更是为了面对那些在背后推波助澜的权贵们。

晋武帝在御书房召见了他。郤诜跪拜在地,恭敬地行礼。晋武帝放下手中的奏折,目光深邃地看着他,缓缓说道:“郤卿,朕听闻你在雍州颇有建树,但也有一些争议。你可有什么要说的?”

郤诜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答道:“陛下,臣在雍州一心为民,整治吏治,安抚百姓,所做之事皆出于公心。若有争议,臣愿当面对质,以明真相。”

晋武帝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郤诜的才能和正首,但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他不得不谨慎行事。他沉吟片刻,说道:“既然如此,朕便给你一个机会。明日朝会,你可在百官面前自陈,朕自会秉公处理。”

次日,朝会之上,郤诜站在大殿中央,面对满朝文武,他从容不迫,详细陈述了自己在雍州的所作所为。他言辞恳切,条理清晰,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朝堂之上,有人点头赞许,有人面露不悦。

就在此时,侍中再次站了出来,冷声说道:“郤诜,你口口声声为民,可为何雍州的百姓仍有不满之声?你所谓的整治吏治,不过是排除异己,为自己谋利罢了!”

郤诜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是对方在故意扭曲事实。他深吸一口气,平静地答道:“侍中大人,臣在雍州所做之事,皆有据可查。若有百姓不满,臣愿亲自前往调查,查明真相。至于排除异己,臣从未有此意图,一切皆出于公心。”

晋武帝看着两人的交锋,心中己有决断。他缓缓说道:“郤卿,朕相信你的为人。但朝堂之上,众口铄金,朕不得不慎重。这样吧,朕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暂且回雍州,继续任职。若有任何争议,朕自会派人调查。”

郤诜心中感激,他知道,这是晋武帝在给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他深深一拜,郑重地说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竭尽全力,为社稷效力。”

回到雍州后,郤诜更加勤勉,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雍州的百姓逐渐感受到了他的诚意,对他的评价也日益好转。

然而,朝堂之上的风波并未平息。那些对郤诜心怀不满的权贵们,依旧在暗中策划,试图将他拉下马。他们不断向晋武帝进谗言,试图动摇武帝对郤诜的信任。

晋武帝虽然心中明白,但为了朝堂的平衡,他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他下旨,将郤诜调回洛阳,担任一个闲职。郤诜接到旨意时,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明白,这是自己在这场风云变幻中的宿命。

回到洛阳后,郤诜并未因此消沉。他利用闲职之便,潜心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治国理念和人生感悟记录下来。他的著作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郤诜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他始终坚守初心,为国为民。他的风骨和才华,在西晋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gbgic-9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