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凭:席上论道的经义传奇
汉光武帝建武年间,洛阳城在新年的喜庆氛围中格外热闹,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百姓们沉浸在新年的喜悦里。正月初一,皇宫内更是一片庄重肃穆,一场特殊的朝会即将拉开帷幕。
皇宫大殿内,汉光武帝刘秀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着下方群臣,神色威严又带着几分期待。群臣们身着朝服,整齐排列,气氛凝重。戴凭身为侍中,站在其中,他身材修长,面容清俊,眼神中透着对经史的热爱与自信,此刻他心跳微微加快,心中既兴奋又紧张,深知今日这场经义辩论,不仅关乎个人荣誉,更是展现学识的难得机会。
刘秀缓缓开口:“今日朝会,朕命诸位爱卿辩论经义,相互问难。若所言不合义理,便将坐席交予驳倒之人,望诸位能畅所欲言,以彰学识。”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众人纷纷交头接耳,目光中有的跃跃欲试,有的则满是担忧。
这时,一位年长的官员率先站了出来,此人是朝中老臣,一向以精通经义自居。他目光看向戴凭,略带挑衅地说道:“戴侍中,我且问你,《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这三省之道,究竟该如何解读?”戴凭心中一喜,这个问题他再熟悉不过,略作思索,便朗声道:“这三省,其一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乃反省为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其二为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反思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其三为传不习乎,即思考传授他人的知识自己是否己经研习透彻。此乃修身之本,不可不察。”他条理清晰,声音洪亮,引得众人纷纷点头。老臣微微皱眉,显然没想到戴凭回答得如此利落。
老臣并不甘心,又抛出一个更为刁钻的问题:“那《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雎鸠之象,所寓者何?”戴凭心中快速思索,面上却镇定自若,答道:“雎鸠和鸣,雌雄有别,以喻君子淑女,求爱守礼。此乃以物言情,道尽人间夫妇之伦常,亦是教化人心,倡导品德修养。”这一番解读,有理有据,众人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老臣无言以对,只得无奈地将自己的坐席交给戴凭。
戴凭接过坐席,心中涌起一股自豪,他知道,自己多年对经史的钻研在此刻得到了认可。但他并未骄傲自满,而是更加专注地应对接下来的挑战。随着辩论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官员向戴凭发难,可戴凭皆能引经据典,对答如流。
每一次回答前,戴凭都会在心中迅速梳理相关的经史知识,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力量,让众人沉浸在经义的世界里。一场场激烈的辩论过后,戴凭身边的坐席越堆越高,很快就达到了五十多层。
京师百姓听闻此事,纷纷夸赞:“解经不穷戴侍中。”戴凭的名声在洛阳城迅速传开,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对象。然而,就在戴凭声名远扬之时,一场危机悄然降临。
朝中有一些官员,嫉妒戴凭的才华与声望,他们私下商议,准备在一次重要的经义讲解中,设下陷阱,让戴凭出丑。这一天,戴凭接到旨意,要他在朝堂上为众人讲解一部晦涩难懂的经典。戴凭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但他毫不畏惧,认真准备。
讲解当日,戴凭站在朝堂之上,刚要开口,一位官员突然站出来,打断他道:“戴侍中,我听闻民间有对这部经典的另一种解读,与你平日所言大相径庭,你可有听闻?”戴凭心中一沉,他知道这是对方的刁难,但他仍镇定地说:“愿闻其详。”那官员说出一种十分怪异的解读,引得众人一阵骚动。戴凭心中快速分析对方的观点,思索反驳之策。就在他准备开口时,朝堂的大门突然被人匆匆推开,一位信使神色慌张地冲了进来……
信使神色慌张地冲进朝堂,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禀报道:“陛下,边疆急报!匈奴大军突袭边境,己攻破数座城池,百姓流离失所,情势危急!”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汉光武帝刘秀眉头紧锁,目光如炬,沉声问道:“详细情形如何?”信使急忙将边疆的详细战况一一禀报,众人听得心惊胆战,纷纷议论纷纷。
戴凭原本正专注于应对那位官员的刁难,此刻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军情所打断。他心中一动,意识到这不仅是边疆的危机,更是朝廷的考验。他迅速整理思绪,站出身来,朗声道:“陛下,匈奴猖獗,边疆告急,臣愿请缨,率军前往,以解边患!”
刘秀目光转向戴凭,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戴凭不仅精通经史,更兼有谋略与胆识,遂点头道:“戴爱卿忠勇可嘉,朕准你所请。即刻点兵,驰援边疆!”
戴凭领命,立即着手准备出征事宜。他回到府中,召集幕僚,商议对策。他深知匈奴骑兵骁勇善战,若贸然出击,恐难取胜。于是,他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先稳固防线,再伺机反击。
数日后,戴凭率领大军抵达边疆。他亲自巡视战场,了解敌情,发现匈奴骑兵虽勇,但后勤补给薄弱,且不擅攻城。于是,他下令加固城池,设置陷阱,同时派出小股部队袭扰敌军,消耗其兵力。
匈奴首领见汉军防守严密,一时难以攻破,遂下令撤退。戴凭抓住时机,率军追击,大败匈奴,收复失地。边疆百姓欢呼雀跃,纷纷称赞戴凭为“国之栋梁”。
捷报传回洛阳,刘秀大喜,亲自出城迎接凯旋的戴凭。他赞道:“戴爱卿不仅学识渊博,更兼有将帅之才,实乃朕之股肱之臣!”戴凭谦逊道:“臣不过尽忠职守,为国效力,不敢居功。”
朝中那些曾嫉妒戴凭的官员,此刻也纷纷转变态度,对他敬佩有加。那位曾刁难他的官员更是主动上前,诚恳地说道:“戴侍中,昔日多有冒犯,还望海涵。今日见你为国效力,实乃我辈楷模。”戴凭微笑回应:“同朝为官,皆为社稷,不必介怀。”
自此,戴凭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他的名声不仅限于经史之学,更因其军事才能而广为传颂。他继续致力于经史研究,同时积极参与朝政,为汉朝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多年后,戴凭辞官归隐,专心著书立说。他的著作流传后世,成为后人研究经史的重要典籍。而他的一生,也成为了汉朝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激励着无数后人追求知识与真理,为国效力。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gbgic-1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