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曹操试探司马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5章 曹操试探司马懿

 

晋宣狼顾

建安十三年,许都。

曹操立于堂前,手执竹简,目光却不在书上。他微微侧首,看向殿外——司马懿正缓步而来,步履沉稳,神色恭敬。

“仲达,来了?”曹操放下竹简,似笑非笑。

司马懿拱手行礼:“丞相召见,懿不敢怠慢。”

曹操盯着他,心中暗忖。此人胸有韬略,深藏不露,近日又听闻他有“狼顾之相”,不禁心生警惕。

“狼顾者,身不动而首回,阴狠难测。”曹操曾听术士言道,“此相者,必怀异志。”

他决定一试。

“仲达,且上前来。”曹操抬手示意。

司马懿依言前行,步履稳健。

待他走出数步,曹操突然喝道:“司马懿!”

司马懿闻声,猛然回首——

只见他脖颈扭转,头颅几乎完全转至背后,而身体却纹丝不动,如狼回首,目光幽深。

曹操瞳孔一缩,心中暗惊:“果真是狼顾之相!”

司马懿神色如常,恭敬问道:“丞相有何吩咐?”

曹操眯起眼,缓缓道:“无事,只是想起一事,又忘了。”

司马懿低头,眼中闪过一丝晦暗,随即恢复平静。

事后,曹操召来谋士贾诩,沉声道:“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不防。”

贾诩沉吟片刻,道:“丞相若疑之,不妨试其志向。”

曹操颔首,次日便召司马懿入府,赐酒对谈。酒至半酣,曹操故作随意道:“仲达,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汝以为如何?”

司马懿举杯,恭敬道:“丞相雄才伟略,天下归心,懿不过一介书生,安敢妄议?”

曹操大笑,心中却更加警觉——此人滴水不漏,绝非池中之物。

归府后,司马懿独坐书房,指尖轻叩案几。

“曹操己生疑心,不可不慎。”

他深知,若锋芒太露,必遭猜忌;若藏拙过甚,又恐被弃。唯有隐忍待时,方能成事。

自此,他愈发谨慎,甚至佯装病弱,闭门不出。

曹操几番试探,见他似无野心,便暂放戒心。

然而,谁又能想到——数十年后,正是这个“狼顾之人”,终将颠覆曹魏江山。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于洛阳,其子曹丕继位,不久便废汉自立,建立魏国,史称魏文帝。司马懿虽在曹丕麾下任职,却始终低调行事,不露锋芒。曹丕深知其父对司马懿的忌惮,故亦对其有所防备,但司马懿以其沉稳与智谋,逐渐赢得了曹丕的信任。

曹丕在位七年,英年早逝,其子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明帝年幼,朝政多由辅政大臣把持,司马懿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朝中重臣。他屡次率军平定边疆叛乱,功勋卓著,深得明帝倚重。然而,司马懿心中明白,曹魏皇室对他的猜忌从未消除,他必须继续隐忍,等待时机。

景初三年,魏明帝病重,临终前召司马懿入宫,托孤于他。司马懿跪于榻前,泪流满面,誓言辅佐幼主,保魏国江山。明帝驾崩后,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然而曹爽专权跋扈,排挤司马懿,甚至将其架空。司马懿忍辱负重,表面上对曹爽恭顺,暗中却积蓄力量,等待反击的时机。

正始十年,司马懿终于等到了机会。他趁曹爽陪同幼主曹芳出城祭祖之机,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城。曹爽回城后,被司马懿以谋反罪名诛杀,司马懿彻底掌握了魏国大权。此后,他废黜曹芳,立曹髦为帝,自己则加封为太傅,权倾朝野。

然而,司马懿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曹魏皇室对他的猜忌与敌意始终存在,唯有彻底颠覆曹魏,才能确保自身与家族的安全。于是,他开始暗中布局,逐步削弱曹魏的势力,为司马氏代魏铺路。

嘉平元年,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他们继承父志,继续削弱曹魏,最终在咸熙二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史称西晋。至此,曹魏江山彻底覆灭,司马氏成为天下之主。

回首往事,曹操当年对司马懿的“狼顾之相”的警惕,竟一语成谶。司马懿以其深谋远虑与隐忍待时,最终颠覆了曹魏江山,实现了自己的野心。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如流星般划过,唯有司马懿,以其“狼顾之相”,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作者的话】

司马懿一生隐忍,终成晋室之基。其子司马昭称帝后追尊他为晋王,其孙司马炎建立晋朝,追谥他为“高祖宣皇帝”。

“狼顾之相”,终究不只是面相,更是其深不可测的权谋之心。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gbgic-10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