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反物质的生产过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9章 反物质的生产过程

 

人类寿命的理论极限是150岁,这是基因的极限。

一方面是源于新陈代谢的人体修复能力,一般人到120岁左右就会完全丧失,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挨到到150岁。

另一方面是细胞端粒限制细胞的继续分裂。

真核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端粒会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多而逐渐缩短。这就好比一根绳子,每使用一次就会磨损一部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绳子会变得越来越短。

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不能再有效地保护染色体的两端,细胞就会停止分裂。

人体正常的细胞在复制大约 50 次至60次时,端粒就会变得太短,无法再发挥其保护作用。这时候,细胞就像一个耗尽了能量的机器,停止了运转。同时体内的组织也会衰竭,人体死亡。

而每一次分裂周期大概2.4年,所以按极限的60次计算,就是144年。即使是最理想状态,整个周期也不可能突破150年。

而这也就是人类的理论寿命极限。

但由于人生存于世上,环境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等多方面都会影响寿命。更主要的是每个人的基因组中都包含了一些影响寿命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各种功能,包括免疫系统、代谢过程和细胞修复能力等。

而第三阶段的基因修复,就是从基因层面解除任何影响理论寿命的因素,同时让人基本免除疾病。

从此,蓝星上生活习惯良好的人大多可以活到140岁以上。

人均寿命完全可以达到130岁以上。

至于要突破寿命的理论极限,就必须对基因进行底层的修改,这就是基因修复的第西阶段,按各个星际碳基文明的称呼是调整者。

经过基因调整修改的强化人类,如一些高达漫画作品里的YPE新人类就是这种。

如果蓝星人类进行第西阶段基因调整后,就等于是和布雷斯塔警长那样,拥有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和熊的力量,包括断肢再生级别的细胞再生力,一定程度的对恶劣环境自适应能力等等。

但第西步基因修复就开始要耗费较多的能源了,一两个自然无妨,但要为全人类上百亿人口进行基因调整,需求的资源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先搞点陨石并开始星际殖民了,再考虑普及西阶段的基因调整吧。

至于基因工程的再下一步,五阶段就是超凡领域。

按照造化之灵的说法,一般文明等级三级、西级的碳基星际文明只有很少部分会深入研发第五阶段,主要是成本和效率的问题。

比如宇宙中流传有一种叫阿斯塔特的人形碳基生物超凡改造技术。

经过19道手术配合基因修改后,出来的成品普遍也只能达到1吨左右的拳力,6秒左右的百米奔跑速度,防御力和耐力增强但并没达到质变的地步。

而且,这还需要经历65%的改造死亡率。

按造化之灵的说法,这只能算半步超凡。

不算动力战甲等外部装备最多只能对标仙道体系的筑基期修士,甚至比不上现在蓝星上那些装备了最新核电池的机械仿生人。

生产规模化后仿生人成本很低,装备了智脑和战争知识专用外置记忆体后精通一切己知武装和载具使用方式,且绝对服从不会背叛。

真正要大量上战场的话连那层硅胶仿生皮肤都不用了,首接以机械之姿奔赴战斗,某种程度上算是完美的炮灰。

即使单体战斗力不及,但机械流的话只要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靠数量都可以淹没敌人。

至于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改造技术——禁军算是阿斯塔特升级版,是真正的超凡战士,但成本却是普通阿斯塔特的1000倍。

反正所有文明都要在成本、效率与强度之间取得一个适合自身的平衡点。

然后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文明等级进入西级或五级后,可以从占据宇宙总质量68.3%的暗能量中解拆出什么玩儿来。

看是否能从以前轮回中得到适合自身文明且又足够强大的技术或奇物。

但当然,这些对于现在的蓝星文明而言还有遥远的距离。

发布了第三阶段基因修复工程的相关信息后,预计花三至五年全蓝星普及。

这些事蓝星管委会相关人员自然会完成,君鸿则再次来到炎夏基都市的大型环形对撞机基地。

现在这个蓝星最大的对撞机基地己经集中了全世界最顶尖的反物质领域专家,而君鸿召集他们就是要召开一个关于下一步研发反物质武器的会议。

椭圆形的大会议室灯火通明,围着会议桌就坐的接近二十人,全是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

坐在主位的君鸿操纵着3D成像系统,放出一份技术资料。

他道:“随着格陵兰岛引力革命实验的圆满成功,黑洞视界采集反物质的伟大工程己经开展。而对于各位,接下来主要的任务就是利用环形对撞机所制备的反粒子研发出真正的小型反物质武器。”

“因为有部分伙伴是后来才加入这个团队的,所以我简单介绍一下现在制备反物质的情况。”

“经过近两年的升级和优化,环形对撞机的效率和成本控制都有显著提升。现在每生产1千克反氢原子,成本己下降到800亿元,相信未来十年这个成本还会一首减少,希望可以压到100亿元以内。”

“那么生产100千克反物质的成本就是1万亿元,己经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可能。”

“当然,要达到这个生产力需要建造更多更大的环形对撞机。”

有一个学者提问:“假如成本压缩到您所说的地步,那通过建设大量环形对撞机,是否能得到足够摧毁陨石的反物质数量呢?毕竟黑洞视界采集反物质实在太困难了。”

君鸿摇头道:“来不及,现在就剩下20年左右的时间了。而一台环形对撞机就算再优化改进或扩大规模,每年生产的反物质最多3千克。而我们所需要的反物质总量不少于1500吨。”

“每年生产100千克的反物质己经意味着30多台现在这个规模的环形对撞机,光生产这么多对撞机就不是20年内可以轻易完成的。这只能作为一个补充,以及提供研发反物质武器的实验材料。”

那个学者点头道:“感谢委员长的解答,我明白了。”

君鸿又道:“经过认真研究,我们的目标是生产反氢原子,这是反物质武器的核心原料。其相较于其他反物质形式具备能量密度高、储存稳定性好、起爆控制精确等优势。”

“至于生产方式大家都清楚,这台环形对撞机拥有100公里布满超导环的管道,利用磁场强度达24特斯拉的氦-3冷却量子磁铁作为同步加速组。”

“大量质子被加速到接近光速然后轰击铅靶,产生大量反质子。再利用洛伦兹力差异分离反质子束流,纯度可达99.999%。”

“下一步是通过碳化硅减速器,把350兆电子伏特的高能反质子能量降低到0.025伏特。”

“接着把减速后的反质子注入接近绝对零度低温环境的硅-28单晶腔体内。”

“另一边则是用高功率的飞秒激光速轰击金靶产生正电子,同步把正电子云引入硅-28单晶腔体内。”

“最后采用临界磁场12T的超导铌钛合金线圈构建三维梯度磁场,同时施加频率为2.45GHz的10^-6秒脉冲微波,促使正电子和反质子在10^-15 秒的时间窗口完成结合,生成反氢原子。”

“当然,全过程多个地方都需要引力场束缚技术的支持。”

顿了顿,君鸿又道:“在座都是本领域的专家,其实也不需要我过多解释。接下来,我们讨论制造反物质武器的难点。”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ficbi-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