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近10亿观众的见证下,庞大的格陵兰岛缓缓升起,仿佛被神灵大手托起,悬停在空中。
在100米高空的太虚珠内,学者们透过飞行器的透明舱壁,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浮在空中的格陵兰岛,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兴奋的神情。他们不时地交流着实验数据和自己的见解,对这次伟大的科学突破赞叹不己。
在白鹰新乡的时代广场,巨型3D成像系统周围挤满了人,有人捂住嘴巴,眼中满是震惊;有人激动地跳起来,挥舞着双手;还有的人眼角滑落泪水,那是被人类伟大成就所感动的泪水。
在欧罗的巴黎埃菲尔铁塔下,人们纷纷仰头,望向天空中播放着这一画面的投影,发出阵阵惊叹。
在炎夏樱花省东京的街头,行人们停下脚步,呆呆地看着街边的电视,整个城市仿佛凝固了一般。一个正在和漂亮学生妹搭讪,希望对方投身爱情动作片拍摄领域的星探,也喃喃的道:“悬浮的城市,空中的爱情,这可是一个全新的题材啊!”
30 米的高度,对于浩瀚宇宙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人类而言,这是迈向未知的一大步。
来自官方的记者则念着通稿:“各位观众,我们现在见证着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实验!在夏委员长带领的科研团队不懈努力下,我们成功利用可控核聚变堆产生的反引力场,将格陵兰岛托举到了空中!这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巨大飞跃,更是人类智慧的伟大胜利!”
格陵兰岛稳稳地悬浮在离地 30 米的空中,无形无声的反引力场围绕着它,冰盖上的极光突然呈现出罕见的环状结构——这是反引力场与太阳风粒子相互作用形成的新型等离子体现象,仿佛给悬浮巨岛戴上璀璨星环,如梦似幻。
中央大型太虚珠上的科研团队相互击掌庆祝,君鸿则认真观看着整个实验过程中反引力场抵消蓝星引力的各种数据,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准备。
不要说托起整个格陵兰岛,就算是托起整个欧洲,对于黑洞视界外采集反物质时所需要抵御的黑洞引力,都只是九牛一毛罢了。
这次托起格陵兰岛的全世界首播,也为许多人坚定了信心。
本来对于黑洞采矿制造反物质武器这个计划,世界各地从上到下很多人都是缺乏信心的,毕竟听起来实在太科幻了。
关于挖大规模地下城,移民火星之类的声音虽然一首被压制,但依然存在。
特别是那些旧时代的权贵们,更希望两手准备,不要把一切都押宝到宇宙中击碎陨石的豪赌上。
无论是去地下城也好,去火星也好,他们肯定有份,活命的机会更高。
但君鸿却强势否决了其他计划,坚定不移集中全蓝星资源向制造反物质武器的计划迈进,可以说是把一大堆权贵都得罪了。
但全世界普通民众支持,大义所在,根本不是那一小撮怀有私心的家伙可以阻拦的。
一天后,在管委会官方的新闻发布会上,君鸿亲自出面解答记者们关于本次实验的各种问题。
在回应了好几个实验本身的技术问题后,有记者提问:“请问委员长阁下,我关注到实验上空悬浮的几十个引力球,请问这些引力球什么时候可以正式供应给社会呢?”
君鸿回应:“现在正进行安全性评估以及自动飞行网络的构建,快的话半年内可以正式对社会供应。”
记者又问:“请问应该引力球的安全性怎样保证?一大堆在空中乱飞的话会发生碰撞事故吗?”
君鸿道:“对于这种新出现的事物交通部门会谨慎应对,所以我刚才也提及自动飞行网络的构建。就是所有的太虚珠都是自动飞行的,一般不允许人工操控。你可以类比现在的无人驾驶汽车,你只需要告知智能系统你的目的地,它就会自动选择路线,把你安全送到。”
“所有太虚珠的飞行路线由大型超算中心的智脑规划,全蓝星范围统一安排,高度、速度等乘客可以提出要求,但最终由智能系统在中心智脑的许可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假如自动飞行时出现交通意外,由太虚珠生产商担责,个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许多在看发布会首播的人顿时失望,很多人以为即将进入空中赛车时代,想象着以后将会是无数引力球在空中追逐竞速,产生多种新型竞赛的场景。
联系到现在的引力球都是限速的,那和空中老头乐有啥区别了?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塞车。
此时,君鸿又道:“待技术完全成熟且安全评估通过,我们会考虑开放特定区域供手动驾驶的太虚珠飞行。但驾驶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试,且自己负责驾驶安全问题。”
“更远的未来,小型的反引力宇航设备有可能普及到个人,蓝星普通民众驾驶新型的高速太虚珠飞往月球基地,甚至火星基地都有可能。”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包括观看首播的人都高潮了,这不就是等于大宇航时代吗!
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即将到来了!?
接着,君鸿又宣布:“还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第三阶段的基因修复技术己经成熟,不久的将来便会免费为全蓝星所有人进行修复。”
“完成这个阶段的修复后,预计普通人的寿命可达到140~150岁,青春期也相应延长。同时,所有人的体能、力量、智力都会获得提升,每个人都会向蓝星上的优秀个体基因靠拢。”
“同时,基本上蓝星人不会再有疾病,诸如狐臭、女性痛经、易胖等不良基因也会消失。”
“每个人都像白玉无瑕,人人如龙,为蓝星文明的未来共同携手发挥自己最大的创造力。”
“这个阶段,我称为无暇者!”
虽然第三阶段基因修复后预计人口会增加到150亿,对蓝星造成极大的承受压力。
但增加到这个数字估计要30~40年,而到了这个时候,蓝星文明早己击碎陨石并开始太阳系内殖民了,完全可以分流人口承载压力。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ficbi-7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