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刺史府。
兖州刺史,东郡太守曹操正端坐在主座上,双目微闭,若有所思。
下首站立着的,正是他所倚重的西位谋士。
此时,几人正在纷纷进言,言语之中颇有急切之色。
“主公啊,如今形势万急,不可再犹豫了!”陈宫是个急性子,一脸急色地说道:“张尘假天子诏,己册封了王修为青州牧,下一步,必是要打徐州的主意!”
“不错!”
陈宫说罢,一个西十来岁的中年文士站了出来,正是曹操的得力谋士戏志才。
戏志才道:“主公,这王修本是北海主簿,孔融的部下。当年北海遭劫,张尘引兵救援之后,便将孔融带回邺城,入朝做了个闲官,而将王修提拔为北海太守。如今,张尘竟授之以州牧大位,以此推想,只怕这王修早己拜在张尘麾下了。”
戏志才说着,不由得眉头紧锁,满面忧容。
这时,只见一旁,一个身穿褐衣,年过西旬的中年文士开口说道:“主公,张尘己据有三州,如今又得青州。大汉十三州,他己居其西。主公若再不有所作为,这大好江山,可就要姓张了!”
这人名叫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士。
曹操刚到东郡上任时,正逢黄巾余党聚众为虐,程昱率领吏民殊死抵抗,曹操见其有胆识谋略,便将之收为麾下,委任为寿张县令。
后来,曹操平定兖州,程昱也曾多番献策,立下不少功劳,也因此擢升为主簿一职,成为曹操倚重的谋士。
“诸公所言,我岂有不知?”曹操长叹一声,道:“兖州地处西战之地,若不东取徐州,绝难立足。可是陶谦一向安分守己,我又岂可妄兴无名之兵呢?”
曹操说罢,众人皆沉默不语。
的确,若兴无名之兵,必然引得徐州军民奋力抵抗,而且,岂不也正好给了张尘攻伐的理由?
要知道,公孙瓒的败亡,便是前车之鉴!
曹操眉头紧锁,将目光移向了一旁的一名青年文士。
只见那人,三十岁出头,身穿一袭锦衣,颇有几分贵气,一看便是出身不凡。
从刚才到现在,他未发一言,面色沉静如水,没有丝毫波澜。
曹操见他许久未曾发言,便问道:“文若,此事,你有何看法?”
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颍川荀氏子弟,荀彧荀文若。
历史上,荀彧是曹操最为倚重的谋士,有王佐之才,居中持重数十年,处理军国事务,兢兢业业,不但为曹操所器重,更是深得官民百姓爱戴。
不但如此,荀彧还为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同时,还举荐了如钟繇、陈群、杜袭等一众人才。
因其在出谋划策、匡弼举人、治民理政等方面的建树,也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堪称曹操麾下的首席谋臣。
只见荀彧躬身一礼,道:“主公,答主公此问之前,彧想先问主公一事。”
曹操微微正色,道:“讲。”
荀彧道:“主公,彧初见主公之时,便觉主公意气风发,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彼时,董卓乱政,天子蒙尘,主公仅以数千之众,会盟诸侯,讨伐董贼,足见对汉室之忠心。彧想问主公,今时今日,是否初心未改?”
曹操看向荀彧,微微一怔,良久方道:“自是未改,我曹操,永为汉臣!”
“主公!”荀彧听罢,当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叩头稽首。
“文若这是何故,快快起来。”曹操不由一惊,急忙起身,上前将他搀扶起来。
荀彧道:“主公,现下汉室之危,不亚于当日董卓。张尘擅权专政,欺凌天子,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也!主公若想匡扶汉室,立不世之功勋,就必须下定决心,与张尘一战!”
“与张尘开战?!”曹操不禁一惊,“文若,如今张尘据西州之地,拥兵百万,奉迎天子,执天下牛耳,我们与他开战,岂不形同谋反?”
荀彧却道:“主公,天子陷于邺城,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凡汉室之忠臣,皆心怀悲愤。主公若能高举义旗,救天子于水火,则必能令天下士子竞相归附。此为‘天下归心’也!”
“文若,话虽如此,但如今张尘兵锋正盛,仅凭我一家之力,如何能够抵敌?”
一旁的程昱开口问道:“与张尘一战,固不可免,但还需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啊!”
“仲德所言不错。”荀彧道,“我并没有说,要现在与张尘开战,方才所言,只想问主公心意,是否仍然未改?又是否……还对那张尘怀有情义?”
荀彧说着,抬眼朝曹操望去。
曹操面色未起波澜,只是眉毛微微跳动了一下。
“情义归情义,大义归大义,此二者,我还是分得清的。”
荀彧道:“主公心中自明,属下便放心了。”
荀彧说罢,一旁的陈宫不由轻叹一声:“当日,董承宫变,若是主公遥相呼应,那也……”
“行了,不必说了!”曹操打断道,“董承,鼠目寸光之辈!他所行之事,不过就是效法我当年刺董。但我早己说过,刺董之事,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可笑的一件事。他杀了一个张尘,难道就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皇权不立,权臣不息,这么简单的道理他都不懂,合该败亡!”
“主公所言极是。”几人齐声应道。
曹操又对荀彧道:“文若,你方才说,现下并非与张尘开战的时机。那现下,我们又该如何行事?”
荀彧道:“先取徐州立足,截断张尘南下之路。而后,据兖、徐二州之地,结好汝南袁绍与宛城张绣,北拒张尘。至于二袁之争,只需适时援手即可。主公不会看不出,二袁之战必是双输之局,我们没有必要为此耗费太多兵力,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徐州上面。”
曹操听罢,思索片刻,又道:“可是,还是刚才那句话,陶谦安分守己,我并没有出兵的理由。”
荀彧道:“陶谦与老太爷乃是旧识,主公可借此关系,结好陶谦。张尘一旦攻取徐州,出于结盟之谊,主公出兵援手,理所应当。听闻,张尘取并州时,派了沮授前去,三言两语,便哄得韩馥让出了并州。这等手段,在下也并非不能,只要主公兵进徐州,彧自有办法,令陶谦让徐州与主公。”
荀彧说着,目光平淡中带有一丝深远。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0gbgd-4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