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糖衣毒药下的心理博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6章 糖衣毒药下的心理博弈

 

我站在警局门口的台阶上,晨风吹得后颈发凉。

制服口袋里的手机震了三次,前两次是苏晓棠的未接来电,第三次是唐婉发来的消息:"老地方,带杯冰美式。"

指腹蹭过口袋里皱巴巴的笔录纸,陈国栋刚才拍我肩膀时的力度还残留在皮肤上——那不是鼓励的拍法,更像某种警示。

我低头看了眼自己的鞋,鞋尖沾着仓库地面的黑色油渍,形状像朵畸形的花。

这让我想起昨晚在货架后蜷缩时,闻到的那股甜腻的化学药剂味,和江远私厨里的松露酱味道竟有几分相似。

便利店的玻璃门在身后发出"叮"的轻响,我买了冰美式往巷口走。

唐婉的心理咨询室藏在老城区的骑楼里,木质楼梯踩上去会发出"吱呀"声,和她说话时总让人想起旧唱片的纹路。

推开门时,她正站在落地窗前翻案件资料,阳光透过米白纱帘落在她发间,照出几缕挑染的酒红色。

听见动静,她没回头,指尖敲了敲桌上摊开的验毒报告:"陈队让你保密的那些'食材',是不是掺了神经毒素的调味剂?"

我把冰美式放在她手边,玻璃杯壁的水珠在资料上洇出小圈:"你怎么知道?"

"上周三你在我这儿说江远的私宴,提到黑松露酱有股若有若无的苦尾。"她终于转身,金丝眼镜滑下鼻梁,露出那双像浸了冷泉的眼睛,"神经毒素里的东莨菪碱,代谢后会在口腔里残留苦味。

他用顶级食材做伪装,就像给毒药裹糖衣——你以为赢了,其实他早布好了局。"

她的指尖划过资料里的仓库平面图,停在标注"冷藏区"的位置:"看这里,监控拍到的守卫站位。

正常人会把重要物资放在离门近的地方方便转移,但他们的警戒重点在最里侧货架。"她突然抬头,镜片后的目光像手术刀,"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那里根本没有你们要找的证据。

江远故意让你们搜到账本和交易记录,真正的核心藏在更......"

手机在这时炸响,苏晓棠的来电显示刺眼。

我接起,她的声音裹着电流杂音:"赵律师去了张淑芬家。"

张淑芬是三个月前食物中毒案死者的母亲。

我攥紧手机,指节发白:"他说什么?"

"说江远的慈善基金能给她两百万名誉补偿,但前提是她在媒体前说'案件有误会'。"苏晓棠的呼吸声透过听筒传来,我能想象她此刻应该正盯着监控屏,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沿——这是她紧张时的习惯,"更麻烦的是,他让手下在论坛发帖子,说你和江远有私交,仓库突袭是苦肉计。"

唐婉不知何时凑过来,耳尖几乎贴上手机。

我能感觉到她的体温透过衬衫传来:"他在分化受害者家属和警方的信任。"她突然扯过我另一只手,在掌心快速写了几个字——"稳住,查他资金"。

挂了电话,我盯着唐婉写的字,后槽牙咬得发酸。

江远这招太狠了:用金钱封家属的口,用谣言污我的名,等公众舆论转向,再把水搅浑......

"该找老鬼了。"唐婉突然说,她重新戴上眼镜,把资料收进牛皮纸袋,"信息封锁越严,地下渠道越管用。"

老鬼的情报铺子在夜市最尽头,门脸挂着"旧书回收"的木牌。

我到的时候,他正蹲在门口修老式收音机,脚边堆着一摞泛黄的《故事会》。

听见脚步声,他头也不抬:"小满啊,你要的东西在里屋桌上。"

里屋飘着陈年老茶的霉味,桌上摆着台破笔记本,屏幕亮着封未读邮件。

发件人是乱码,附件是张图片——黑底白字的菜单,"松露鹅肝塔""鱼子酱蒸饺""樱桃酒炖牛颊肉",都是江远私厨的招牌菜。

老鬼不知何时站在我身后,他身上带着烟草和机油混合的味道:"这邮件是江远逃亡前用暗网发的,我托人截的。

你看这菜名后面的数字......"他用沾着机油的手指点了点"樱桃酒炖牛颊肉(23/05)","23是东城区23号路,05是五月五号。"

我掏出手机翻相册,三个月前食物中毒案的记录在相册第三页:东城区23号路的社区食堂,五月六号爆发集体中毒。

另一个菜名"鱼子酱蒸饺(17/03)"——西城区17号路的幼儿园,三月西号开放日,第二天有十二个孩子送医。

后颈的汗毛根根竖起。

我数了数菜单上的七道菜,对应过去半年七起食物中毒案,时间都是案发前一天,地点分毫不差。

"这是他的作案路线图。"老鬼的声音突然哑了,像砂纸擦过铁皮,"他故意留下的,就像猫抓了老鼠不咬死,要逗着玩。"

笔记本突然弹出新邮件提示,发件人显示"匿名"。

附件是段视频截图:灰色码头,穿黑色风衣的男人背对着镜头,身后是"远航17号"货轮的船舷。

男人侧过脸的瞬间,我看清了那道从眉骨到下颌的疤痕——是江远。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苏晓棠的消息跳出来:"刚查到赵律师账户,上周进了三笔大额转账,备注都是'咨询费',来源......"

后面的字被阴影盖住了。

我抬头,老鬼正拉上百叶窗,窗外夜市的喧闹突然变得很远。

屏幕上的江远在笑,嘴角扬起的弧度和他在私厨里端出招牌菜时一模一样——那是厨师对自己作品的得意,是猎人看着猎物踩进陷阱的满足。

我突然想起唐婉说的话:"他在制造'你以为你赢了'的假象。"可现在,当这张路线图摊开在眼前,我才明白,或许从第一起食物中毒案开始,江远就在等这一天——等我们以为抓住了尾巴,却发现那不过是他抛出来的诱饵,真正的蛇头,正藏在更黑暗的地方,吐着信子,盯着我们下一步的动作。

笔记本屏幕自动熄灭,映出我扭曲的脸。

窗外传来夜市摊贩的吆喝:"刚出炉的烤肠嘞——" 甜香混着风钻进窗户,我却想起仓库里那股甜腻的化学药剂味。

原来最危险的,从来不是首白的毒,而是裹着糖衣、混在美食里,让你心甘情愿咽下去的......

手机又震了,是苏晓棠的未读消息:"来源显示是普罗米修斯生物科技。"

我盯着屏幕上的字,喉结动了动。

江远的通缉令是开胃菜,那这张路线图,该是主菜前的汤了吧?

而真正的盛宴,可能才刚摆上餐桌。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ieffh-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