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流言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十四章 流言四起

 

神都洛阳的初春,本该是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时节,却笼罩着一层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寒冰。秦岭劫案的真相在御前被赵辰悍然撕开,皇帝陈廷煜被迫严惩江南(牺牲沈万山,重罚吴王),安抚赵辰。表面上看,赵辰以雷霆手段扳回一城,洗刷了污名,震慑了宵小。然而,这短暂的“平静”,却比之前汹涌的谶言风暴更加凶险。

御书房内,君臣奏对依旧进行。陈廷煜对赵辰的态度,似乎“恢复”了几分往日的“亲厚”。他不再刻意刁难,甚至在朝政大事上,还会“虚心”征询赵辰的意见。但赵辰能清晰地感受到,那龙椅之上投来的目光,不再是忌惮与猜疑交织,而是变成了一种更深沉、更冰冷的…杀意!那是被看穿底牌、被逼到墙角后的野兽般的凶狠与决绝。

“亚父,你看这份关于疏浚大运河的奏议…”陈廷煜的声音温和,指着奏章。

“回陛下,运河乃南北命脉,疏浚确有必要。然工程浩大,需分步实施,先保漕运畅通,再图拓宽加深。钱粮当优先保障关中、河西屯垦及边军粮饷。”赵辰回答沉稳,心思却早己不在运河之上。他眼角的余光瞥见御案一角,一份被镇纸压住的密函露出一角,上面一个特殊的“琰”字火漆印记,如同毒蛇般刺眼——那是吴王陈景琰的密信!皇帝竟公然将其置于案头,是疏忽?还是…赤裸裸的示威?表明他们之间的联系从未中断,甚至更加紧密?

秦岭劫案,非但没有离间君臣,反而让皇帝与吴王这对貌合神离的“盟友”,在共同的敌人(赵辰)面前,暂时放下了猜忌,结成了更稳固、也更危险的同盟!他们意识到,赵辰这块骨头太难啃,常规的谶言、构陷、权力剥夺,都难以撼动其根本。需要更毒、更狠、更彻底的杀招!

短暂的沉寂后,一场规模更大、传播更广、内容更恶毒、指向性更明确的流言风暴,如同瘟疫般在神都乃至整个帝国蔓延开来!这一次,不再局限于虚无缥缈的谶言和天象,而是将矛头首接对准了赵辰本人及其核心势力,编织了一张足以将人千刀万剐的谣言巨网:

凉州军权:“武成王在凉州拥兵自重,私蓄甲兵十万,远超藩王规制!凉州铁骑,只知有武成王,不知有天子!其心叵测,恐为安禄山第二!”

凉州工坊:“凉州工坊日夜不息,打造神兵利器,所造火器威力远超朝廷制式!更有传闻,工坊深处秘密研制毒火、妖法,欲行不轨!”

江南商路:“武成王妃苏氏,利用江南商路,勾结江南巨贾,大肆走私盐铁硝石,所得巨万尽入武成王府私库!更暗中资助吴王,意图祸乱东南!”

结党营私:“朝中李敢、贺兰雄、燕云、秦墨等大将谋士,皆唯武成王马首是瞻,结成‘凉党’,把持军机要地,排斥异己,架空陛下!”

居功自傲,欺凌幼主:“武成王自恃功高,在御书房‘观政’,实为监国!陛下年幼,动辄受其呵斥,形同傀儡!更有内侍传言,武成王曾言‘孺子不堪为帝’!”

私德有亏,秽乱宫闱(最恶毒!): “武成王妃苏氏,常以教导陛下之名出入宫禁,其女赵建宁郡主更常住宫中陪伴太后…有宫人亲眼所见,武成王深夜入宫,与…与太后娘娘密谈至天明!举止暧昧,恐有秽行!”

这一次的流言,不再是泛泛的“问鼎”,而是精准地打击赵辰的军权根基(凉州)、经济命脉(商路)、政治班底(凉党)、个人威望(欺凌幼主),甚至丧心病狂地污及其妻女名节,牵扯到深居简出的太后!其用心之歹毒,手段之下作,令人发指!每一则谣言都似淬毒的匕首,首刺赵辰最要害之处,也最大限度地挑动着朝野敏感的神经,煽动着不明真相者的愤怒与恐惧。

流言的传播速度与广度远超之前。茶楼酒肆、勾栏瓦舍、街头巷尾,到处都在窃窃私语。更有甚者,竟有“忧国忧民”的士子在国子监外聚集,诵读檄文,痛斥赵辰“权奸误国”!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在如此密集、如此“有鼻子有眼”的谣言轰炸下,也开始动摇,看向武成王府的目光充满了疑虑与疏离。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g0e0h-8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