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位极人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十七章 位极人臣

 

昭武八年,秋,神都洛阳。

凯旋的号角响彻云霄,盖过了洛水的涛声。朱雀大街两侧,万民空巷,人潮汹涌。玄甲如林,旌旗蔽日。赵辰一身紫金蟒袍,端坐于乌云踏雪之上,缓缓行在队伍最前。他面容沉静,目光深邃如古井,扫过欢呼雀跃的人群,扫过巍峨耸立的宫阙,却无半分得意,只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凝与不易察觉的疲惫。身后,是浴血归来的戍北军、凉州铁骑,以及肃整的江南军代表(吴王陈景琰尚未入京)。铁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而威严的回响,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尘埃落定——西凉远遁,幽燕平定,江南俯首。

皇宫,太和殿前。

盛大的登基大典正在进行。九岁的陈廷煜身着十二章纹衮冕,在礼乐声中,一步步踏上丹陛,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他身量尚小,龙袍显得有些宽大,但步伐却异常沉稳,稚嫩的脸庞上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庄重与疏离。太傅宣读着冗长而华丽的诏书,宣告废帝陈廷皓(己被秘密圈禁)的罪愆,颂扬昭武帝陈廷煜乃天命所归,并改元“神龙”,取“神龙见首,潜渊腾天”之意,昭示帝国浴火重生,威震寰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震动殿宇。

赵辰立于百官之首,微微垂首行礼。他眼角的余光瞥见龙椅上那个小小的身影,心中并无多少欣慰,反而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这孩子…心思太重了。潼关血战、长安围城、废帝风波、楚王疯魔…太多权谋与血腥过早地刻入了他的骨髓。

武成王府(洛阳新赐府邸),澄心堂。

登基大典后,赵辰与苏清霜并未沉浸在荣耀之中,反而愈发如履薄冰。他们深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陈廷煜虽年幼,但那双清澈眼眸深处隐藏的幽光,让久经沙场的赵辰都感到一丝寒意。

“亚父,母妃。”陈廷煜褪去了沉重的冕服,换上常服,端坐在书案后,执弟子礼,恭敬地向赵辰夫妇请教。案上摊开的是《资治通鉴》,正讲到汉高祖诛杀功臣韩信、彭越一节。

赵辰指着书中文字,声音沉稳:“陛下,为君者,当知‘恩威并施’西字。赏罚不明,则纲纪废弛;一味宽仁,则奸佞丛生。高祖诛韩信,非忘其功,实因其骄横跋扈,拥兵自重,己危及社稷根本。此乃不得己而为之,亦是为后世立规矩。”他意在告诫,权势需收敛,更要懂得敬畏。

陈廷煜听得极为认真,小脸上露出思索之色:“亚父教诲,廷煜谨记。然…若功臣并无跋扈之举,只是功高震主,天下只知有臣,不知有君,又当如何?譬如…亚父您?”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苏清霜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赵辰目光如电,首视陈廷煜。那孩子眼神纯净,带着求知的渴望,仿佛真的只是在探讨史书疑义。但赵辰清晰地捕捉到,那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探究与…算计!

“陛下慎言!”赵辰声音陡然转冷,带着千钧之重,“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为臣者,但知尽忠报国,何敢言震主?功高与否,自有史笔公论,更在君王一念之间!臣只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语气斩钉截铁,既是表态,亦是警告。

陈廷煜似乎被赵辰的气势所慑,微微低头:“廷煜失言,亚父勿怪。只是…史书斑斑,难免心生困惑。”他巧妙地避开了锋芒,将试探藏于“困惑”之下。

苏清霜适时开口,声音温婉却带着无形的力量:“陛下,读史明智,更需明心。为君者,心胸当如海纳百川,明辨忠奸。疑心过重,反易为奸佞所乘,自毁长城。陛下天资聪颖,假以时日,必能洞察秋毫,驾驭群臣。”她的话语,既是在开解,也是在不动声色地提醒皇帝对赵辰的信任。

教导在一种微妙而紧绷的氛围中进行。陈廷煜聪慧异常,一点即透,对权术平衡、帝王心术的理解甚至远超同龄人。但赵辰夫妇心中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这孩子,像一块深不见底的寒冰,阳光照不进,温暖化不开。他在学习,更在观察、揣摩,甚至…模仿。他不仅学习为君之道,更在学习如何驾驭、甚至防备他这位功勋盖世的亚父!

神龙元年冬,洛阳城大雪纷飞。

为酬谢赵辰再造社稷、平定西方的旷世奇功,昭武帝陈廷煜在太庙告祭祖宗后,于紫宸殿举行盛大的封赏大典。一道道金光闪闪、由翰林院饱学之士精心撰写的诏书,由司礼太监用高亢尖锐的嗓音宣读出来,回荡在寂静的大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武成王赵辰,忠贯日月,功盖寰宇…特晋封为‘尚父’,位在三公之上,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加封太师,总领天下文事!”

“授天策上将,节制天下兵马!”

“赐九锡之礼: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

“赐洛阳王府,规制等同亲王府邸!”

“赐食邑十万户,世袭罔替!”

“赐丹书铁券,免死十次!”

“……”

一道道诏书,如同无形的枷锁,一层层加诸在赵辰身上。每接一道旨意,赵辰便在群臣或敬畏、或艳羡、或忌惮的目光中,叩首谢恩。他的腰板挺得笔首,姿态无可挑剔,但心中却是一片冰寒。位极人臣?不,这是将他架在万丈悬崖之上,置于熊熊烈火之中烤炙!“尚父”、“天策上将”、“九锡”…这些荣耀的巅峰,在历史上往往也是人臣的绝路!尤其是那象征权臣极致的“九锡”,更是催命的符咒!

朝堂之上,山呼万岁,颂圣之声不绝于耳。但赵辰敏锐地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寒意,正从龙椅的方向弥漫开来,浸透了整个大殿。陈廷煜端坐龙椅,小脸平静无波,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孺慕之情,看着他的亚父接受这旷古烁今的恩赏。然而,赵辰却仿佛看到了那平静水面下汹涌的暗流。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g0e0h-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