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噤若寒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九章 噤若寒蝉

 

昭武七年,春寒料峭。

残破的京城,经过一年多的艰难恢复,总算褪去了几分破败与惶恐。皇宫内,太和殿经过修葺,勉强恢复了昔日的庄严肃穆。今日,是新帝陈廷煜的登基大典。

年仅九岁的陈廷煜,身着略显宽大的十二章衮服,头戴沉重的冕旒,在王承恩的搀扶下,一步步走上高高的御阶。他的小脸依旧带着稚气,眼神却比一年前沉稳了许多,经历过生死逃亡的磨砺,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韧。他端坐在冰冷的龙椅上,看着下方肃立的、数量远不如永宁年间的文武百官,小手紧紧抓着扶手。

典礼按部就班地进行,庄重而压抑。当礼部尚书高唱“百官朝贺”时,大殿内外,山呼“万岁”的声音响起,却总显得有几分中气不足,带着劫后余生的虚弱和对未来的迷茫。

珠帘之后,垂垂老矣、早己不问世事的太皇太后,象征性地接受着朝拜。真正的权力核心,是立于百官最前方、同样身着亲王衮服、却未戴冠冕的赵辰。他身形挺拔如松,面容沉静,目光扫过殿内殿外,无形的威压让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清楚,这位浴血归来的武成王,才是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小朝廷的擎天巨柱。

大典结束后,新帝于偏殿单独召见赵辰,正式拜为“尚父”,加“摄政”头衔,总揽军政大权。这并非简单的礼仪,而是将赵辰的地位以最尊崇的方式确定下来,赋予其安定朝局、抗衡诸藩的法理大义。

然而,朝堂之上,暗流从未停止。废帝陈廷皓虽己疯癫被囚(在冷宫严密看守),但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隐患。一些心怀叵测的前朝遗老、或是被赵辰新政触动了利益的权贵,暗中串联,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暗流”。

一日朝会,新任户部尚书——出身江南豪族旁支的周廷玉,出班奏道:“陛下,摄政王。今西海未平,府库维艰。然,臣闻摄政王府于凉州、北疆广置产业,工坊商队获利颇丰…值此国难之际,是否…应悉数归公,以充军资国用?”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死寂。矛头首指赵辰的私人产业,更暗指其拥兵自重、富可敌国,用心险恶。

赵辰尚未开口,宰相陆明远须发戟张,厉声呵斥:“周廷玉!你放肆!凉州工坊,乃摄政王妃苏氏为安置阵亡将士遗孤、伤残士卒所设!所产农具布帛,平价售予军民,所获之利亦多用于抚恤、屯田、军械!此乃王妃仁德,摄政王体恤将士之举!岂容你在此妄加揣测,挑拨离间?!”

周廷玉脸色一白,强辩道:“陆相息怒,下官…下官也是为国库计…”

“为国库计?”赵辰的声音平静地响起,却带着一股冰冷的压力,瞬间压下了所有的窃窃私语。他缓缓起身,目光如电,首视周廷玉:“本王问你,去岁河洛水患,赈灾钱粮三十万两,从何而来?潼关将士冬衣三万套,从何而来?京城流民‘慈济堂’每日粥米,又从何而来?莫非,是你周尚书变出来的?”

周廷玉冷汗涔涔而下,嗫嚅不能言。

赵辰目光扫过全场,声音陡然转厉,如同惊雷炸响:“值此存亡之秋,凡我大武臣工,当同心戮力,共赴国难!不思开源节流,为国分忧,反而在此蝇营狗苟,妄议忠良,构陷柱石!是何居心?!”他猛地一拍身前案几,厚重的紫檀木案竟应声裂开一道缝隙!

“来人!”赵辰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杀伐之气,“周廷玉居心叵测,进献谗言,扰乱朝纲!革去所有官职爵位,打入天牢,交由三司会审!严查其背后有无同党!”

几名如狼似虎的殿前武士立刻上前,不由分说将在地、面如死灰的周廷玉拖了下去。

雷霆手段,震慑全场!所有心怀异志者无不噤若寒蝉,冷汗湿透重衣。他们这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位浴血归来的摄政王,其铁腕与决心,比之当年永宁摄政时,更加冷酷,更加不容置疑!

赵辰环视噤若寒蝉的百官,声音沉缓下来,却字字千钧:“本王受先帝托付,得太皇太后、陛下信重,摄政辅国。此心此志,唯在荡平群丑,再造一统,复我大武河山!凡阻此大业者,无论何人,无论何位,皆为我大武之敌!本王之刀——尚未老!”

他最后的目光,落在了御座上那个小小的身影上。陈廷煜迎着他的目光,用力地点了点头,小脸上满是信任与依赖。

朝堂之上,再无杂音。赵辰以雷霆之势,为新帝扫清了登基后的第一道障碍,也向天下昭示了其稳定中枢、剑指诸藩的坚定意志。破碎的帝国核心,在铁与血的淬炼下,终于初步稳固。然而,前路漫漫,割据西方的群雄,正虎视眈眈。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g0e0h-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