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雪的崛起,让蛰伏己久的陈松年看到了千载难逢的良机。这个在江南米市风波中侥幸脱身的老狐狸,敏锐地察觉到瑾贵妃对废后一系(包括支持废后和太子的朝臣)的刻骨怨恨,以及对权力的极度渴望。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可以借来杀人的刀!
他开始更加频繁、更加隐秘地与苏清雪接触。不再是简单的示好,而是提供“弹药”——他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关于那些支持新政、忠于皇帝(尤其是不买苏家账)的朝臣的“黑料”(有些是捕风捉影,有些是夸大其词,有些则是精心伪造),源源不断地送入漪澜宫。他巧妙地引导着苏清雪的恨意,让她相信,朝中仍有大量“废后余孽”和“居心叵测之徒”在暗中串联,意图为废后翻案,甚至可能威胁到她的地位和……未来。
苏清雪正需要这样的“理由”来巩固权力、清除障碍。陈松年的“投名状”正中下怀。一场针对朝堂的、更大规模的清洗,在陈松年的推波助澜和苏清雪的默许(甚至首接下令)下,悄然展开。
构陷忠良:几位在“永不加赋”和清丈田亩中立场坚定、政绩斐然的清流派官员,接连被弹劾。罪名五花八门: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诽谤君上(实则是曾为废后说过几句公道话)、甚至有人被诬陷与废后“有染”!这些弹劾奏章在皇帝病重期间,由陈松年把控的都察院“查证属实”,再由苏清雪“代为批红”,首接下旨拿问!一时间,诏狱人满为患,朝堂人人自危。
安插党羽:空出来的关键位置,迅速被陈松年的门生故旧、江南豪强的代言人以及苏家的亲信所填补。朝堂的风向急剧转变,新政的执行开始阳奉阴违,甚至公然抵制。那些被触动的利益集团,在陈松年的串联下,重新集结,气焰嚣张。
与此同时,陈松年并未放松对江南的控制。他利用苏清雪对江南财源的依赖,以及她在朝中根基尚浅的弱点,开始暗中运作更大的阴谋。
粮饷截留:他以“江南水患频发,需预留赈灾”和“防备海寇袭扰,加强军备”为名,通过苏清雪的影响力,将原本应解送京城和北境边关的大批粮饷,截留在江南。表面上账目做得天衣无缝,实则大部分流入了陈家和其盟友的私库。
私铸兵器:在远离朝廷视线的偏远矿区和秘密工坊,陈松年支持的势力开始大规模私铸兵器、甲胄!利用江南富庶的资源和便利的水运,这些违禁品被小心翼翼地藏匿起来,等待着最终派上用场的那一刻。
招兵买马:借着“组建团练保境安民”的名义,江南各州县,尤其是陈家的势力范围,开始公然招募青壮,组建私兵。这些武装打着官府的旗号,实则为陈松年等江南豪强所掌控,规模远超地方团练应有的限度。
一条条关于江南异动的密报,如同雪片般飞向京城,却大多被掌控了内廷信息渠道的苏清雪和曹瑾压下,或者轻描淡写地处理掉。偶尔有几份绕过他们、首接送到病榻前的密报,也被精神恍惚、精力不济的赵辰忽略或无力处置。陈松年的势力,如同在皇帝病体与贵妃专权阴影下疯狂滋生的毒瘤,迅速膨胀。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g0e0h-1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