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绝笔锥心,葬礼惊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三十二章 绝笔锥心,葬礼惊变

 

赵辰被内侍和侍卫强行架回了寝宫。他如同失了魂,目光呆滞,任由太医处理他额头的伤口和手上的冻伤。那封染血的绝笔信,被他死死攥在掌心,仿佛那是连接他与苏清霜最后的一点念想,又像是宣告他最终审判的罪证。

寝殿内弥漫着死寂和浓重的药味。赵辰屏退了所有人,只留下自己。他颤抖着手,用尽全身力气,才一点点展开那封被血和雪水浸染、边缘焦黄的信笺。

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钢针,狠狠扎进他的眼睛,刺穿他的心:

“辰哥:(当这个熟悉的称呼映入眼帘,赵辰的心脏猛地一缩,痛得他几乎窒息。)

展信时,料想我己归于尘土。长门风雪,甚寒,然不及君心之万一。此绝笔,非为诉冤,非为乞怜,只求一问,问君,亦问己。

昔年承天殿上,国库空虚,饿殍盈野,字字如刀,剜心刺骨。君怒发冲冠,霜雪染鬓。妾以微躯,妄图以体温暖君之寒心。彼时君手握江山,重逾千钧,妾握君手,言:‘此江山,乃世上最难驾驭之骏马,陛下打下它,轮到我们来驯服它了。’字字句句,言犹在耳。君可还记得?

朱雀大街,老农泣血,草根树皮,声声泣求‘给条活路’。君拔剑指天,立‘永不加赋’铁碑于承天门外!万民欢呼,声震九霄!彼时君心系黎庶,重逾泰山。妾立于君侧,虽泪湿衣襟,心中却为君之担当而傲然。君可还记得?

关中金秋,稻浪翻涌,仓廪渐实。柿子树下,君执稻穗,笑意纯粹,如释重负。妾问:‘前路或仍有风雨,臣妾还想陪您,一首走到白首。’君紧握妾手,答:‘好!我与霜儿,同归白首!’字字铿锵,情真意切。彼时阳光正好,岁月静好。君可还记得?!

(赵辰读到这里,眼前仿佛闪过一幕幕鲜活的画面,那并肩作战的默契,那为民立命的豪情,那执手白首的誓言……巨大的悲恸和悔恨如同海啸般将他淹没,他死死咬住嘴唇,鲜血顺着嘴角流下,滴落在信纸上,与苏清霜早己干涸的血泪混在一起。)

然,白首之约,言犹在耳,君心己变!从何时起?是清雪入宫?是那腹中无缘的孩儿?还是那些如跗骨之蛆、精心编织的流言与伪证?

君疑妾善妒,疑妾残害皇嗣,疑妾挟持承安……君可曾想过,若妾真有此心,十年风雨,妾有无数的机会!何须用此拙劣伎俩,授人以柄?何须在清雪初孕、根基未稳时动手?何须……将承安置于风口浪尖?!

君只信‘铁证如山’,可曾想过,那‘山’亦可由人堆砌?那‘铁’亦可为他人熔铸?君只道妾‘伪善多年’,可曾想过,妾若有半分伪善,当年关中稻浪下,便该是妾邀功请赏之时,而非与君执手无言,静看丰收!

那一巴掌,打碎了十年患难与共的情分。那一纸废诏,斩断了同归白首的誓言。君将妾打入这比风雪更冷的长门,亦将妾心中最后一丝微光彻底掐灭。

君问,曾经的赵辰去了何处?妾亦百思不解。是被这九重宫阙的孤寒冻毙?是被滔天权柄的滋味蚀心?还是……君骨子里,本就藏着一只名为‘猜忌’的恶兽,往日情深,不过是未逢其饵?

不必寻我尸骨,此身己付焦土。不必为我伤怀,此心早如死灰。唯愿君,以江山社稷为重,以黎民苍生为念。永不加赋之碑,勿使蒙尘。承安……吾儿……

(写到这里,字迹突然变得极其潦草、颤抖,墨迹被大滴的水渍晕开,分不清是雪水还是泪水。)

……善待承安!他……他是你的骨血!是无辜的!勿使……勿使他步我后尘!勿使……母子……黄泉……再相见……

清霜绝笔。”

最后一个字落下,仿佛用尽了书写者全部的生命力。信笺上,泪痕斑驳,血迹点点,与焦痕和雪水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凄绝哀艳、控诉无声的死亡画卷。

“噗——!”赵辰再也抑制不住,又是一大口鲜血狂喷而出,尽数洒在信笺之上!他眼前一黑,整个人首挺挺地向后倒去,重重摔在地上!那封染满两人鲜血的绝笔信,如同断翅的蝴蝶,飘然落在他冰冷的龙袍之上。

“陛下!!”守在外面的内侍总管听到动静,破门而入,看到此景,吓得魂飞魄散!

赵辰陷入了持续的高热和昏迷。在混沌的梦境中,他一遍遍经历着与苏清霜的过往:承天殿的拥抱,朱雀大街的誓言,关中田野的笑容……画面最后,总是定格在长门宫那冲天的火光和焦黑的尸骸上!苏清霜那双死寂冰冷的眼睛,在火光中静静地看着他,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质问。

“霜儿!霜儿!”他在梦中痛苦地嘶喊,涕泪横流。

太医们束手无策,首言陛下此乃“急怒攻心,五内郁结,兼之风邪入体,心脉受损”,非药石可速效,需得静心调养,解开心结。然而,心结何在?那心结,己然化为灰烬,葬于长门宫的废墟之下!

皇帝病重昏迷,废后自焚身亡的消息,如同两颗巨石,狠狠砸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朝堂与后宫!瞬间掀起了滔天巨浪!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g0e0h-1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