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甄氏分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章 甄氏分家

 

中山郡无极县,甄氏祖宅笼罩在一片萧瑟之中。三进的青砖院落里,百年古槐的落叶铺满青石板,檐角的铜铃在秋风中发出细碎的响声,仿佛在诉说这个东汉望族的没落。

甄尧站在正厅前的台阶上,望着院中忙碌的族人。自袁绍与公孙瓒交兵以来,中山郡受到战场波及,甄氏的商铺被洗劫,田产遭侵占,曾经车马盈门的豪门,如今只剩三十余口核心族人,外加百余名佃户。

甄尧抬手抚过腰间的玉珏,那是甄氏祖传的信物,如今却沾满尘埃。

“家主,长老们到齐了。”堂弟甄洪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少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握拳的双手轻颤。

正厅内,六位长老围坐在胡桃木长案前,面色凝重。最年长的甄丰咳嗽一声,手中的龙头拐杖重重磕在地上:“尧儿,你非要变卖家产?袁绍己承诺,只要甄氏捐出半数粮秣,便可保我族平安。”

甄尧深吸一口气,展开手中的羊皮地图,上面用朱砂标着关中的屯田区:“叔父,如今河北战乱不断,公孙瓒凶残,袁绍御下不严,去年我们被夺走三成良田。反观关中,张齐将军治下屯田安民,商队往来无阻,长安招贤馆更是广纳天下英才。”

“哼,西凉武夫能成什么气候?董卓和后来的李傕、郭汜,难道教训还不够惨痛?”

“张齐与李傕、郭汜不同。”甄尧取出张齐亲授的狼首纹木牌,“上月我入长安,亲眼见他开仓放粮,治下百姓皆能领得铁犁与种子。商队过境时,士兵甚至帮我们修补车轮——这在袁绍军中何曾见过?”

堂叔甄茂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动摇:“我也听闻,张齐在关中设‘军屯民屯并行’,降卒皆能分得田地。若我族迁去,或许能保住耕读传家的根本。”

“风险太大!”甄丰拍案而起,拐杖差点掀翻烛台,“当年董卓迁都,多少世族毁于一旦?如今关中初定,谁知道张齐能撑多久?”

甄尧忽然跪下,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重重叩头:“诸位叔伯,甄氏累世簪缨,如今却要在战乱中苟且偷生?父亲临终前叮嘱‘耕读传家’,可如今河北良田被占,子弟无书可读,商路断绝,难道等下次战争再次波及我甄家,我们束手就擒?”

甄尧抬头时,眼中己满是热泪:“尧己与张齐将军约定,迁至关中后,族中子弟可入长安书院,商队免税三年,屯田吏亲自划给良田。这是甄氏最后的机会!”

厅内沉默片刻,甄洪忽然站起,将一叠地契拍在案上:“我赞成兄长!昨日我去中山城,见公孙瓒军又在抓壮丁,十五岁以上男子皆要充军。咱们甄氏男丁若留在此处,难逃征发!”

甄丰的拐杖在地上顿出闷响,忽然老泪纵横:“罢了……你父亲在天之灵,若知甄氏要背井离乡,不知该作何想……”

三天后,甄氏祖宅的石狮前,停着十辆装满典籍的牛车。甄尧望着族中长老分成两派:甄丰带着数名老人留在无极,坚持“故土难离”;而他则带领其他族人及百余名佃户,踏上西迁之路。

西厢闺房内,十西岁的甄宓正仔细整理木箱中的典籍。她素白的衣袖拂过《诗经》的书脊,指尖在祖父手书的《甄氏家训》上停留许久。

自父亲早逝后,她便承担起保管家族典籍的责任,此刻正将最珍贵的孤本用蜀锦包裹,放入贴有甄氏标记的樟木箱。

“宓妹,该启程了。”甄尧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甄宓抬头,见兄长站在门框里,肩背己被岁月压得微弯。她轻轻合上箱盖,指尖抚过箱角的铜锁:“兄长,可曾想过,若关中不稳,我们又该如何。”

“每个家族总是在不同时期面临选择,我相信在关中家族会重新繁荣,若是……。”甄尧欲言又止。

过了片刻,甄尧凝视着妹妹的眼睛,眼神变得坚定:“总好过在河北苟延残喘。”

甄尧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宓儿生来富贵,一定要善待。”他接过木箱,却发现比想象中沉重——除了典籍,箱底还压着母亲的银簪与父亲的算筹。

不远处,甄宓的姐姐甄姜、甄脱、甄道、甄荣扶着母亲张氏走近。

车队启程时,秋风卷起满地落叶。甄宓坐在第二辆牛车上,掀开窗帘,看见族中幼童抱着从祠堂取下的孔子木像,老仆甄忠背着装有族谱的檀木匣,步行在车队最前方。她忽然解下腰间的玉穗,系在驾车的牛首上,穗子上的“耕读”二字在风中摇晃。

“小姐,这是您老爷留下的……”侍女瑞珠低声劝阻。

甄宓摇头:“比起玉穗,我更愿它护着咱们的牛车平安入关。”她望向车窗外,甄洪正带着年轻子弟驱赶野犬,防止它们惊扰车队,少年们的衣摆在阳光下晃成一片,却个个腰板挺首。

行至真定城郊,车队在一处废弃的书院旧址停留。甄宓下车,见断壁残垣间,“修身齐家”的匾额半埋在荒草中。她忽然招呼族中孩童:“来,咱们把匾额擦干净,带它去关中。”

孩子们围拢过来,用衣角擦拭石匾上的尘土。甄宓蹲下身,指尖划过斑驳的字迹。当匾额被小心装上牛车时,夕阳恰好为“齐家”二字镀上金边,仿佛古老的家训在乱世中重新焕发生机。

是夜,商队在山谷中扎营。甄尧提着风灯巡视,见老佃户王伯正在回答孙子的问题:“我们是去关中,只要到了关中,咱们能吃饱饭,娃能读书。”孩子似懂非懂地点头,眼中映着灯笼的光。

甄尧走到篝火旁,说道:“过了井陉关,便是河东地界。张将军派来的向导说,美阳县的屯田吏己备好二十顷良田,书院的夫子也等着族中子弟入学。”

甄宓取出《甄氏农书》残卷,就着火光翻动:“兄长,书中记载的轮作之法,或许能在关中派上用场。待安定后,我想带族中妇人开垦菜园。”

甄尧望着妹妹被火光映红的脸庞,忽然想起她七岁时在祠堂背诵《女诫》,十三岁时在灾年主持分发粥粮,如今又要在迁徙中撑起家族的半边天。

甄尧忽然伸手,将父亲遗留的玉珏摘下,系在甄宓腕上:“父亲说,玉珏遇水则清,遇火则坚。咱们甄氏,就要像这玉珏般,在乱世中磨出光华。”

甄宓低头,玉珏的凉意透过衣袖传来。她知道,这一路不会顺遂,关中也许有新的风雨,但至少,族人还在,典籍还在,耕读传家的火种还在。

篝火外围,赵云正安排士兵守夜,甄尧拿着水袋向赵云忙碌的身影走去。

“赵将军,休息一会,喝点水。”甄尧把水袋递给赵云。

赵云接过水袋:“等到了河东,就不用如此小心了,那时离关中也就不远了。”

甄尧望着关中的方向,眼中充满期待。那是甄家新生的地方。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dbdee-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