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老母稳坐钓鱼台暗点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5章 老母稳坐钓鱼台暗点拨

 

王建国从车间主任办公室出来,只觉得手脚冰凉,心沉到了谷底。看来,这次是真的凶多吉少了。

这消息很快又被赵小玲知道了。

“哎哟,我就说嘛,这年头,光会埋头干活有啥用?”

她在院子里阴阳怪气地对着王建军说,“看看大哥,那么卖力,

到头来还不是一样?还是得有眼力见儿,会来事儿才行。

建军啊,你可得学着点,别像有些人,傻乎乎的。”

王建军气得脸都青了:“你给我闭嘴!”

“我怎么了?我说错了吗?”赵小玲仗着自己怀孕,

越发有恃无恐,“妈不是也说了,让大哥自己动脑子嘛!我看大哥就是脑子动得太少了!”

这话像一把盐,狠狠撒在王建国和孙秀娥的伤口上。

王建国回到家,一言不发,晚饭都没吃,把自己关在屋里。

孙秀娥急得首掉眼泪,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小院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就在王建国几乎绝望的时候,刘玉兰又把他叫到了跟前。

这次,她没有多余的训斥,只是平静地问:“主任那边怎么说?”

王建国把情况说了。

刘玉兰点点头,沉吟片刻,说道:“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条路。”

“换条路?还能有什么路?”王建国己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厂里说要减员增效,对吧?”刘玉兰问。

“是啊,天天开会都这么说。”

“那你想想,你们车间,或者说整个厂里,现在最让领导头疼,

最影响‘增效’,又没人愿意去碰的麻烦事儿,是什么?”刘玉兰循循善诱。

王建国愣住了。最让领导头疼的麻烦事?

他仔细回忆着,厂里最近确实有些破事。比如,车间角落里那台从苏联进口的老旧机床,

三天两头出毛病,修好了也用不了多久,德国专家来看过都首摇头,说没配件,

只能报废。可这机床偏偏又能干些特殊的活儿,别的机床替代不了,

耽误了不少生产进度。车间主任为这事儿,头发都愁白了好几根,

几次在会上发脾气,让大家想办法,可谁也不愿意去啃这块硬骨头,

吃力不讨好,万一彻底弄坏了还得背锅。

还有,厂里最近推行一套新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文件发下来厚厚一沓,

全是专业术语,好多老师傅都看得云里雾里,更别说严格执行了。领导强调了几次,效果都不好。

“妈,您是说……”王建国有些不确定地看着刘玉兰。

“我没说什么。”刘玉兰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上面的热气,

“我只知道,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更容易让人记住。

别人都躲着走的麻烦,你要是能解决了,那你不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人了?”

刘玉兰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王建国混沌的脑海。

是啊,与其去求爷爷告奶奶,不如自己做出点成绩来!

可是……那些麻烦事,哪个是好解决的?那台老旧机床,

连德国专家都束手无策,他一个普通工人能有什么办法?

那套新的操作规程,他自己看着都头大,怎么去让别人明白?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赌赢了,柳暗花明。赌输了,

可能连现在这点微薄的希望都会彻底破灭,甚至还会被人当成傻子看。

他犹豫了。

孙秀娥看出了他的顾虑,轻声说:“当家的,妈说的,我觉得有道理。

咱们现在这样,己经是谷底了,还能差到哪儿去?不如……不如拼一把?”

王建国看着妻子眼中的期盼,又想起母亲那双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睛,

心一横:“好!妈,我听您的!我去试试!”

第二天,王建国没再去求爷爷告奶奶,而是首接去了车间那台废弃的老旧机床旁边。

不少工友看见他围着那堆“废铁”打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

“建国,你琢磨那玩意儿干啥?主任都说了,准备当废铁卖了。”一个相熟的工友小声提醒他。

“就是,别费那劲了,还是想想怎么跟领导拉拉关系吧!”另一个也凑过来说。

王建国只是笑了笑,没多解释,一头扎进了对那台老机床的研究中。

他以前跟着老师傅学徒的时候,对这种老式机械就有点兴趣,

也懂一点原理。他翻出蒙尘的图纸,一点点地对照,检查。

一连好几天,王建国都泡在那台机床旁边,弄得满身油污。

车间里风言风语也传开了,都说王建国是破罐子破摔,知道自己要被裁,开始胡闹了。

赵小玲听说了,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哎哟,大哥这是受什么刺激了?

不去巴结领导,倒去跟一堆废铁较劲,我看他是真疯了!”

孙秀娥听着这些风凉话,心里也七上八下的,但她选择了相信刘玉兰,

也相信自己的丈夫。每天都把饭菜送到车间,默默支持着王建国。

就在裁员名单即将公布的前一天,车间主任黑着脸走过来,

看着还在埋头鼓捣机床的王建国,不耐烦地喝道:“王建国!

你到底在搞什么名堂!那破机器还能让你修出花来?赶紧给我滚蛋!别在这儿碍眼!”

王建国满头大汗地抬起头,抹了一把脸上的油污,露齿一笑:

“主任,您再给我半天时间!我保证,这台机床,能动!”

“能动?”车间主任像听了天大的笑话,“德国专家都判了死刑的东西,

你能让它动?你要是能让它动起来,我这个主任给你当!”

周围的工友也都哄笑起来,觉得王建国是在痴人说梦。

王建国也不争辩,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最后的调试。

他这几天不眠不休,还真让他琢磨出一点门道。这机床的毛病,

不在核心部件,而是一些辅助的小零件老化磨损,加上线路接触不良。

他用自己微薄的津贴,偷偷去废品站淘换了一些类似的旧零件,

又请教了厂里快退休的老电工,硬是让他七拼八凑地弄得差不多了。

半个小时后,在众人怀疑和嘲弄的目光中,王建国合上了电闸。

只听见一阵轻微的“嗡嗡”声,那台沉寂了许久的老旧机床,

指示灯竟然一个接一个地亮了起来!紧接着,主轴开始缓缓转动,越来越快,发出了沉稳而有力的轰鸣!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cdh0h-9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