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娟瘦瘦小小的,怯生生地站在奶奶身后,一双大眼睛好奇又感激地望着刘玉兰。
刘玉兰拉过她的手,入手冰凉,却很干净。
“好孩子,以后好好读书,别辜负了这份心意。”刘玉兰摸了摸她的头,声音是前所未有的温柔。
她不仅一次付了小娟从初中到高中的所有学杂费,
还另外留下了一笔钱,作为小娟每月的生活补助,并言明,只要小娟争气,大学的费用她也包了。
这件事,刘玉兰做得低调,却也在亲戚邻里间悄悄传开了。
有人说她傻,有钱没处花,净干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也有人说她有远见,这是积德行善,将来必有福报。
王家的儿女们,心思各异。
赵小玲听着外面的风言风语,心里更不是滋味。婆婆对一个外人都这么大方,
对自己这个怀着金孙的儿媳妇,却还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样子。
她暗下决心,等孩子生下来,一定要让婆婆知道,谁才是她最该疼的人!
孙秀娥则在一次私下里,对王建国说:“建国,我觉得妈这次做得对。
她心里有道坎,大概是想用这种方式迈过去吧。咱以后,也别总惹她生气了。”
王建国讷讷地点头,他看着母亲为那不相干的小姑娘忙前忙后时,
脸上那种如释重负的、淡淡的笑容,心里也有些触动。他好像,从来没见过母亲那样笑过。
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年底的时候,小娟就读的学校传来喜讯,
她不仅期末考试全年级第一,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市里的作文竞赛,
拿了个一等奖。奖状和感谢信,首接寄到了刘玉兰手里。
刘玉兰拿着那张鲜红的奖状,还有小娟用娟秀的字迹写的感谢信,
信里字字句句都是对她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憧憬,她看了许久,眼眶有些。
那天,她特地让孙秀娥多做了几个菜。
饭桌上,她把奖状和信拿出来给儿女们看。
“看看,这孩子,争气!”刘玉兰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儿女们轮流看着那奖状和信,神色各异。
赵小玲撇了撇嘴,心里酸溜溜的:“不就是考了个第一嘛,
有什么了不起的。等我儿子将来长大了,肯定比她更出息!”
王建民则有些羡慕:“这丫头是块读书的料啊,妈,您这钱花得值!”
王建业由衷地说道:“妈,您做了件大好事。”
就连一向沉默寡言的王建军,也瓮声瓮气地说了一句:“妈,您老有眼光。”
刘玉兰笑了,那是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负担的笑容。
她觉得,这笔钱,花得比买那个小铺面还要让她舒心。
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和圆满,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儿女们看着母亲脸上那从未有过的光彩,心里都明白,
母亲做这件事,不仅仅是为了那个叫小娟的女孩,更是为了她自己。
她用自己的方式,弥补了人生的遗憾,也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更加有力量的母亲。
她不再仅仅是那个为柴米油盐操劳的母亲,她还是一个有自己精神追求,有大爱和格局的女性。
这份认知,让王家几个成年的儿子,对刘玉兰的敬畏之心,又深了一层。
而某些儿媳心里那些小九九,在这份大爱面前,也显得越发渺小和可笑。
刘玉兰的人生,因为这件事,仿佛翻开了新的一页,更加充实,
也更加有意义。她知道,自己这重活一回,值了!
刘玉兰因资助小娟一事,在王家的地位无形中又拔高了一截。
儿女们,尤其是几个儿子,眼神里对她多了几分真正的敬佩,
不再仅仅是出于对母亲的责任。这份敬佩,源于他们看到了母亲超越柴米油盐的另一面
——一种他们未曾想过的胸襟和远见。
这却让某些人心里的酸水,冒得更厉害了。
赵小玲便是其中之一。自从得知婆婆竟拿出那么一大笔钱,
去资助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的孙女,她心里就跟猫爪似的,怎么都不舒坦。
尤其当小娟那张奖状和感谢信寄来,婆婆脸上那真心实意的笑容,更是刺痛了她的眼。
凭什么?凭什么一个外人能得婆婆如此青睐?自己肚子里这个,可是王家实打实的金孙!
“哎哟……我的肚子……”
这天刚吃过午饭,赵小玲在院子里走了没两步,突然捂着肚子,柳眉紧蹙,作势就要往地上倒。
“小玲!”王建军离得最近,一个箭步冲过去扶住她,紧张得额头都冒了汗,
“怎么了这是?是不是动了胎气?”
孙秀娥正在井边洗碗,闻声望过来,动作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第一道精光。这赵小玲,又开始作妖了。
刘玉兰正坐在廊下纳鞋底,闻言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落在赵小玲煞白的脸上,
不急不慌地问:“哪里不舒服?要不要让建军送你去卫生所瞧瞧?”
赵小玲靠在王建军怀里,声音虚弱得像蚊子哼哼:“妈……我也不知道怎么了,
肚子一阵阵发紧,坠得慌……头也晕……”她偷偷觑着刘玉兰的神色,
见她没什么特别的表示,心里有些失望,戏还得继续演下去。
“可能是累着了。”王建军心疼地看着自家媳妇,“小玲,我扶你回屋躺着,好好歇歇。”
“躺着能管用吗?”赵小玲有气无力地说,“妈,您是过来人,经验多。
您快帮我瞧瞧,我这……我这不会是要早产吧?我可听说了,
这头三个月和后三个月最是凶险,可不能大意啊!”
她特意加重了“经验多”三个字,又把情况往严重了说,就等着刘玉兰表态。
最好是能亲自给她熬点什么安胎药,或者,至少也得表现出格外的紧张和关切吧?
刘玉兰放下手里的针线,慢慢踱步过来,伸出手,
轻轻在赵小玲的肚子上按了按,又搭了搭她的脉搏。那动作不疾不徐,神情也看不出半分慌乱。
“胎位是正的,脉象也还算平稳。”刘玉兰收回手,淡淡开口,“
许是最近天热,有些上火,加上你月份大了,身子重,是容易疲乏。
建军,去给你媳妇倒杯温水,让她喝了回屋歇着。晚饭我给她熬点清淡的小米粥养养胃。”
就这?赵小玲心里首翻白眼。小米粥?那玩意儿能跟自己肚子里这块宝比吗?
她期望的是鸡汤,是各种精贵的补品!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cdh0h-9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