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没有回应,只是展开另一卷竹简。这是蒙恬从北境送来的军报,建议将长城守军轮换制改为屯田制。
嬴政蘸了朱砂,在"军户世袭"西个字上画了个叉,在旁边批注:"三年轮换,有功者授田"。
笔锋一顿,一滴朱砂坠在简上,如血。
"李斯来了吗?"
"丞相己在殿外候了两个时辰。"老宦官犹豫道,"老奴见陛下批阅奏章入神,未敢......"
"传。"
当李斯疾步入殿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幕:帝王半倚在案几旁,冕服松散,发间银丝在烛光下无所遁形。案头药盏早己凉透,旁边堆着批阅过的奏章,足有半人高。
"陛下!"李斯伏地叩首,"龙体要紧啊!"
嬴政摆摆手,指向案几另一侧的木匣:"看看。"
匣中是十二卷新拟的诏令:《废连坐法》《减徭役令》《劝农桑诏》《开私学禁》......每一条都足以震动朝野。
"这......"李斯手指微颤。这些改革大多是他曾经提议却被驳回的。
"朕时日无多。"嬴政说得平静,仿佛在讨论明日天气,"这些新政,爱卿以为如何?"
殿外北风呼啸,吹得窗棂咯咯作响。李斯突然明白了——陛下不是在征求意见,而是在托付身后事。
"陛下......"这位以冷静著称的丞相喉头滚动,"臣必肝脑涂地,推行新政!"
"荒谬!"奉常周青臣第一个跳出来,"废除《挟书律》?那不是让六国余孽有机会妖言惑众吗!"
大殿嗡鸣。往日肃穆的朝议今日如同市集,文武百官分作几派,争吵不休。
嬴政高坐龙椅,面无表情地注视着这场混乱。他注意到,以李斯为首的改革派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神情坚定;而反对派中,又数治粟内史府那群人闹得最凶——他们多是韩成案的漏网之鱼。
"陛下!"周青臣跪地哭诉,"《焚书令》才废止三年,如今又开私学,恐怕......"
"恐怕什么?"嬴政突然开口,声音不怒自威,"怕百姓读书明理,不好糊弄了?"
大殿瞬间死寂。周青臣面如土色,连连叩首。
"蒙毅。"帝王点名。
年轻的郎中令出列:"臣在。"
"你带虎贲军去趟周府。"嬴政轻描淡写,"听说他家的藏书,比朕的石室还多。"
周青臣在地。满朝文武这才惊觉——陛下虽然病弱,但依然是那个洞察一切的帝王!
"父亲,这太冒险了。"李由捧着新拟的《郡县分权制》,双手微颤,"削弱郡守权力,加强县治,那些封疆大吏岂能甘心?"
李斯揉了揉发红的眼睛:"正因陛下时日无多,才要快刀斩乱麻。"他指向竹简上一行字,"看这里——县令由本地推举,朝廷任命。这才是釜底抽薪!"
"可这等于分掉我们法家的......"
"愚蠢!"李斯拍案,"正因是法家提出的,将来才不会被全盘推翻!"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bddhh-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