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舱过载喷压模块和多频宽带通信中继器己经是上次任务中所得最具价值的两件可解析部件。
虽然残缺,但无论哪一个,对李一而言都是难得的关键技术节点。
逃生舱过载喷压模块,曾是经济飞船逃生舱紧急脱离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对动力系统的爆发模式拥有高度适配性。
如果解析成功,这将能大幅强化重力体、战车或其他地面机动装置的瞬时推力机制。
多频宽带通信中继器则更为罕见。
这类装置最早用于连接地面、轨道舰队与月球基地,能穿透大范围复杂干扰并实现异地同步。
对如今的李一来说,这正是破局的关键——噬极兽的生物磁场严重干扰灯塔与地面小队之间的通讯,而这模块极可能内含抗干扰的多层信道调制与信号跳频机制。
“只要这一次成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外派任务中通讯失联的隐患。”
李一越是深入接触这些星舰残件,越能体会自身的渺小与技术的深邃。
每一次成功的机械装置解析,带来的不仅是新的组件与构造知识,更是一次对旧有思维的推翻和重塑。
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在避难所中拼命研发的那些“机械奇迹”,在真正的星际文明面前,不过是孩童手工的积木。
而这也让他下定决心,要在灯塔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加快对机械装置的全面解析,填补曾经无法触及的技术空白。
与髓晶、灵息籽不同,机械装置解析还有一项附加优势:有可能解析出灵能机械的设计图或制造工艺。
即便没有灵能,李一也能让普通人使用某些武器或装备。
这正是李一的真正目标:打造一整套适用于非灵能者的战斗系统,让凡人也能与怪物对抗。
他看着解析界面中进度缓慢推进的两个模块,又扫了一眼系统面板上即将升级的【拉普拉斯视界】与【机械工程师等级】。
“再积累一点……很快,我就能迎来一次真正的突破。”
清晨的阳光透过舷窗洒入房间,温暖的光线在空气中折射出柔和的光晕。
李一静静地坐在床边,体内那微弱而持续运作的绿色光点在光照下开始轻微跳动,仿佛进行着某种“光合作用”,缓慢驱散了他连日劳作带来的疲惫。
“先睡一觉吧……”他低声自语,又看了一眼桌上的草图和器件,“之后要研究的是……那套快要完成的装置——晶化共鸣脉络图。”
这是一套极具价值的战术增强装置,他己研究很久,只差临门一脚。
髓晶裂片的精细切割制作流程早己烂熟于心,只是因为无法使用精密机械臂,只能依赖灵能一丝一缕地缓慢切削,这使他前期损失了不少材料。
不过如今,他的操作成功率己提升至五成以上,再加上对晶体导向性和结构共鸣的理解加深,己经能够制作出稳定的髓晶裂片。
“只要把这些髓晶裂片融入脉络图核心,防御性能就能大幅跃升。”
这不是简单的加固装甲,而是基于灵能谐振的主动防御:节点髓晶激活后将形成能量护盾,可在受到攻击时自动格挡部分物理与灵能伤害;
每次成功格挡后,还能触发一次“脉冲干扰波”,对半径两米内敌方造成短暂震荡与定位干扰。
这项能力几乎是噬极兽的克星。
它们对脉冲干扰尤为敏感,感知器官常因共振失调而陷入错乱。
哪怕是高阶个体,也难以在干扰波中维持行动节奏。
“而这……仅仅只是蓝色光团的成果。”
李一合上笔记本,感慨不己。
他不由想象,那些未曾解析获得的紫色光团中的灵能机械装置,究竟能强到什么程度?
如果能解析出完整的战术平台、自适应盔甲,或者真正的灵能-机械交融中枢,那将彻底改变整个战斗体系。
正当他陷入沉思,熟悉的“滴滴”声将他拉回现实。
通讯器响了,是轻羽他们发来的信息。
李一揉揉眼,勉强清醒。
灯塔己经在高空中稳定悬浮数日,从升降平台与星际飞船间之间运输的车队络绎不绝,如蚁群穿梭,源源不断将物资转运至各个仓储节点。
后勤总管此刻正亲自坐镇调度,一连三天几乎未曾合眼。
但在他眼中,看不出一丝疲惫,只有那藏不住的兴奋与贪婪——这批旧时代的物资,意味着他们在地面上的主动权会再次上升一个等级。
另一边,骨锈荒城的外围战斗也接近尾声。
灯塔派出的猎荒者精英连日清剿,将城外残留的机械兽逐一击破,仅余下主城尚未清除,正被数架高空侦查无人机严密监控。
在对抗机械兽方面,最有效的依然是电磁武器。
这一点上,灯塔拥有压倒性优势。
他们不仅保有旧时代舰载级大型电磁炮,甚至有专门为君王级噬极兽设计的高能电磁集束设备,是避难所所无法比拟的科技壁垒。
毒雾沙漠——这个对常人而言近乎禁区的地带,如今也再次被提上灯塔的任务日程。
但问题也很明显,灯塔长期悬浮于空中,鲜少真正踏足地面,对地表生态变化的感知与研究远不如避难所细致,尤其在“空气适应性”与“毒雾耐性”方面,存在严重短板。
就连避难所当年研发的呼吸面罩技术,也明显优于灯塔现有装备——可惜的是,这些关键设备在避难所被摧毁时,被深埋在地下通道之中,至今仍未全部挖出。
如今坠毁星际飞船,大部分资源和人力都集中在那边,避难所的挖掘工作被迫延缓。
而毒雾沙漠那片未知领域,却无法等太久。
正因如此,李一等人再度被点名。
理由很“官方”:他们是极少数多次深入毒雾沙漠、具备真实生还经验的猎荒者。
但李一心中清楚,这次任务的真正驱动,远不止于此。
几次任务中,他们在毒雾核心区发现了大量旧时代的研究药剂样本。
这一发现经由后勤部长南宫与医疗研究员南希双重认证,立刻引起了嘉莉博士的高度关注,甚至连摩根本人都表现出罕见的兴趣。
显然,摩根城主在找的不是普通药剂,而是某种代表着灾变前的最高技术。
于是,新一轮地表行动即将展开。
除了李一、轻羽、冷风与丁云,李一这次还主动提议——带上刘襄。
一方面是义肢制作好了,李一想要检测他那条新装配的仿生义肢;
一方面,这也是他重新回归团队、证明自己的机会。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0eeie-17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