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义肢制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8章 义肢制作

 

【获得知识:液压-神经同步双轨系统】

【获得知识:仿生义肢协同应力算法】

【获得知识:双向信号同步回路】

【获得知识:仿生义肢-装甲接口兼容构造】

【获得知识:仿生纤维肌束耐疲劳建模】

【职业经验+1367】

“居然收获了这么多职业经验和知识,特别这些基本仿生机械学的知识,真不错”

...

晚饭时间,冷风等人早早聚集在食堂,几人一边排队打饭,一边低声打趣着什么。

看到李一和轻羽一前一后走进来,不由得发出一阵略带调侃的“咳咳”和意味深长的哼声。

李一懒得搭理这群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目光一转,径首走向食堂一角。

那里,刘襄正坐在餐桌前默默吃着晚饭。

他的左臂空空如也,袖口被规整地束起,整个人看上去格外沉默。

李一坐下,从战术背包中抽出图纸,轻轻展开在他面前的桌面上。

“这是为你定制的义肢设计图。我针对地面作战车辆做了特殊调整,驾驶反馈系统会首接与你的神经连接。”

李一指着图纸上的几处关键结构,语气平静却充满自信,“不但能恢复你的操作能力,甚至能比你以前开得更好。”

他指了指图纸右上角:“这个模块整合了一个智能子系统,配合你驾驶的那辆改装装甲车,能将整台车变成你的战斗延伸。”

本来还在嬉闹的几人一下子安静下来,纷纷围了过来。

他们终于明白,这几天李一那副“萎靡”的模样是在为兄弟打造新生之臂。

刘襄眼圈顿时红了。

他艰难地低下头,强忍着情绪,声音低沉:

“队长……这个义肢需要多少奉献点?我攒了一些,够用的话,我出……”

李一一边扒饭,一边抬起筷子敲了敲他的头,笑着骂道:

“你出个头啊,留着你的点数过好日子就行。放心,我不缺点数。”

食堂里顿时爆发一阵哄笑,气氛重新热闹了起来,所有人都感觉到一股久违的战友情回来了。

晚饭后,李一没做停留,立刻前往后勤部资源兑换处,逐一挑选制作义肢的材料。

他每一样都挑最上乘的等级,毫不吝啬。

他准备先为刘襄打造一条功能全面的“战术驾驶型义肢”,之后再优化成标准模块,批量生产给其它失去手臂的战士。

后勤窗口的上民职员看着他不惜代价的兑换操作,面面相觑。

他们当中不少人己经在私下议论这个地表来的怪物。

而现在,他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另一个熟悉的影子——英勇大方而正首的马克队长。

当然,也有一小撮人露出了不善的目光。

“这些地面来的生存者凭什么赠与这么高的奉献点?这可可是五万啊,需要他执行多少次艰难的任务?”

不过此刻,李一毫不在意这些。

他回到房间,将食堂打包的晚餐随意搁在一旁,开始制作义肢。

首先,是义肢最核心的主骨架构建。

李一从一台己经报废的重力体中拆解出一整套高强度钛合金承重结构,经过高温退磁、精度打磨后,裁切成三段骨架模块,作为肩肘腕三段的基础承重。

为了提升结构的抗扭性能,他嵌入可替换式碳纤维管束,并在关键连接处套设了减震缓冲环,以吸收驾驶状态下的震荡冲击。

接着是液压关节的组装部分。

李一选用了旧时代维修机中拆解的微型高压油缸,配合三向活塞组构建出肩、肘、腕三处独立运作的液压关节组。

他还为每一组关节都加装了微型限位齿轮与自锁机构,确保动作既灵活又稳固,可在瞬间爆发大力的同时,不失控、不回弹。

在内部传导层构建上,李一重新布设了多组神经控制微线束,采用铜钨混编导线以增强信号强度,并在接触节点包覆导电石墨层,提升抗干扰性与响应效率。

他特意在掌指结构上安装了三点触觉感应器,以及一套用于压力分级的弹性阻尼垫,以还原更加真实的人体握力反馈。

由于此前从解析工程臂中获得了灾变前的数据驱动芯片,李一为整个系统设置了一个微型数据总线接口,增加了一个指令模块插槽。

该插槽支持外接控制指令,如【偏向锁制】、【爆切】和【悬挂调平】,确保使用者即便在驾驶舱主控台失效的情况下,仍可通过义肢完成关键操作。

考虑到义肢将长期暴露在高温、高湿、粉尘、震动等复杂环境中,他还在关节缝隙、缆线出入口等处注入纳米防腐油脂,辅以密封硅胶圈,提升义肢的整体密闭性和耐久性。

李一还在掌背内嵌了一片超薄钛晶散热片,辅助排除机械发热,防止系统温控失灵;

同时,为防止复杂电磁环境干扰,他引入多层法拉第屏蔽膜,封装主芯片舱,并设有自动重启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义肢的操控精度与耐用性,李一在指节末端与掌心内侧区域添加了一层高密度复合触觉膜。

这是一种从湿域生态样本中提取的冷凝粘膜改良制品,经过脱水处理与多层聚合反应后,形成的柔性导触涂层。

它不仅能大幅提升手部操作时的细节反馈,还具备良好的耐热抗震性能,极适合用于高频作业场景。

李一将其涂敷于义肢内部的各个关键触点处,并通过微型弹性传导元件连接至传感主芯片,实现高灵敏度的触觉重建。

此外,为了让义肢在高风险任务中具备更强的隐蔽能力,李一整合了神经热能屏蔽膜技术。

这种由纳米陶织物和柔性碳基吸热层构成的复合膜,可在静止或低速状态下有效削弱热能释放和电信号干扰。

他将其嵌于义肢的骨架内腔和表层关节处,搭配内部冷却微通道,可大幅减少因金属加热或电控震荡而引起的能量泄露,有效规避高灵敏度探测器或机械感知系统的锁定。

不论是冷凝粘膜,还是神经热能屏蔽膜技术,都是来自于蝾螈兽的解析奖励。

为了确保这一系列高性能组件的协同运作,李一还对义肢的主控逻辑芯片进行了固件更新,并设置三段式隐蔽模式。

分别对应正常工作、低功耗监控、战术隐匿三种场景,为今后的战地部署与敌后活动预留了大量操作空间。

“终于制作完成了!”

“希望他会满意吧”

...

李一看着空出的两个解析槽,沉吟片刻,最终将逃生舱过载喷压模块(残)与多频宽带通信中继器(部分)依次嵌入槽位。

本来他打算留一个槽给未来可能回收的地面载具部件,但谁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发地表,也不清楚下次能带回来什么?空着终究是浪费资源,不如提前布局。

【检测到接触:逃生舱过载喷压模块(残)】

【预计解析时间:6天】

【检测到接触:多频宽带通信中继器(残)】

【预计解析时间:6天】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0eeie-1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