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古代老童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章 古代老童生

 

刚到书斋门口,杨木就见到个不想见到的人。“呦!这不是杨童生吗?怎么见到老朋友也不知道打声招呼。我这怎么说也是个秀才,就这么不被人看在眼里啊!”

杨木转过身。“李兄别来无恙啊。您也别见怪,刚看着李兄这头顶格外熟悉,正打算打招呼呢。没想到你先开口了。”

李承业听到这话,气的脸都红了。

这杨木居然敢嘲讽他个头低。

“呵呵。杨兄这样,看来是对今年的院试很有把握。本来李某还想将这些年的读书心得整理一番送给杨兄,现在看来不用了。那李某在这里就恭贺杨兄金榜题名了。”

“那就借李秀才吉言了。”现在的杨木可不是原身,会被不轻不痒的两句话气着。

不理会李承业愤怒的眼神,杨木坦然自若的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笑眯眯的和李承业道别后,父子俩就提着东西回家了。

不是杨木不想在县里逛逛,只不过兜里没钱,逛也买不起,倒不如回家再多读会儿书。

那边李承业气冲冲的回家,迎面就撞上了自己孙子在和小丫鬟玩闹。

“书读完了吗?就在这里玩。你要是觉得现在学的太简单了,那明天开始,就给你加快进度。”不理会自家孙子难看的脸色,李承业立马赶回书房备课。

以自家孙子的读书天赋,还是有希望成为举人的。

如果自家孙子成为举人,那杨木还一首是个童生,看他以后还敢不敢用鼻孔出气。

不就是长的高了点,长得帅了点吗?他有自己的家里有钱吗?有像自己孙子这般天才的后辈吗?

李承业越想越酸,现在一心将杨木的气焰压下去,让他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当然这些要是让杨木知道了,也只会一笑了之。

有他在,杨家这一世只会越过越好,李承业的打算绝对不会实现。

原主和李承业之间的事情,那真是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用一句话说就是,两男争一女,结果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俩人喜欢的女人被别人娶走了。

原身和李承业当初都在王夫子的学堂读书,时间长了,就都看上了王夫子的小女儿,只不过这件事两人谁也没敢说,怕影响女方名声是一方面,当然也是怕王夫子知道后把两人赶出学堂。

明白对方心思的两人,也只敢暗地里较劲。就在两人头悬梁,锥刺股,想要证明自己才是良配的时候,王夫子却将闺女许配给了其他人。都没娶到心爱之人的两人,从此以后只要见面都会冷嘲热讽一番。时间一长,两人的关系自然变差,而变成这样,还是因为科举。

当年原身比李承业早一年考中童生,可是对着李承业好一顿冷嘲热讽。结果世事无常,人家第二年就成为了童生,甚至人家都成秀才了,原身还只是个童生。这让自誉比李承业厉害的原身怎么受得住。

在杨木看来,这也是原身非要考中秀才的重要原因。

在家又复习了一段时间,杨木再一次动身前往县城。

这次,他要从县城跟随商队到府城考试。

杨老大作为家里的老大,原身每次科举都是他跟着。是以流程什么他都知道。

早在一天前,杨老大就己经和村里赶牛车的人说好,两人要去县城。

待杨木收拾妥当后,两人一同前往村口。

村里平时做牛车,大家都是在村口等着,今天也不例外,杨木父子俩到的时候,村口的柳树下己经有几个人在等着了。

都是一个村里同名同姓的人,几人见到杨木这个童生,纷纷热情的上前打招呼。

“木头啊!听你儿子媳妇儿说,你打算考完这一次就不考了?”杨大壮作为杨木的族兄,自然是希望杨木能考上秀才的。

但还是那句话,人有多少能力吃多少饭,眼看着因为杨木科考,将家里拖累的越来越贫穷,这也是杨大壮这个当族兄的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有消息说杨木不打算科考了,杨大壮惊讶地同时,还替杨家的几个晚辈松了口气。

心里明白这是家里人怕自己反悔传出去的,杨木也没有迟疑,迎着杨大壮八卦的目光,坚定地点点头。

“哎!我这也没办法啊!考了那么多年都考不中,我现在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是时候替家里的小辈儿着想了。家里几个小孙子也都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我考不上也就罢了,难道我孙子里还不能出个比我厉害的吗?也许我好好培养,他们能比我走的更远些。不说其他的,能考上个秀才也好啊!”

一众人深有同感的点点头。

当初杨木爹娘,为了让杨木考上个秀才,可谓是拼尽家财。只是谁也没想到,老两口到死都没有看到原身考上秀才的一天。

唏嘘一番,杨大壮将心里的问题问了出来。

“木头你这是打算在村里办个学堂吗?你看老哥家小孙子怎么样,我想送他去学几个字,以后在县城里找个活计也好找一点。”

其他人听到杨大壮的话,也都是眼睛瞬间一亮。于是整齐划一的转头看向杨木。

被几人盯着,杨木也不慌。其实他早就有了开学堂的想法。

先不说其他的,原身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杨木要想在不崩人设的情况下找个轻松活计,他能想到的就只有教书育人了。

虽然原身只是个童生,但北方文风不胜,在这穷山沟里,一个童生也够用了。

这不,他这边一放出风声,面前这几个立马心动了。

“杨童生你说的是真的吗?”

杨木点点头。“我打算在村里办个学堂,到时候束脩会比镇上便宜一点,村里要是有人想送孩子来学,杨某欢迎之至。”

见杨木说的笃定,杨大壮当即心动了。

他一首都想将自己小孙子送去学堂,只不过镇上的学堂又贵,距离又远。思来想去之下,杨大壮觉得颇不划算。

杨大壮妻子共生了五个儿子,而这些儿子,有都给他生了好几个孙子。现在家里儿子孙子辈儿一大堆,要是只靠着地里那些粮食,估计不等到灾年,就能饿死几个。所以对于送孩子去学堂,他是最积极的。

不说其他的,等人学成过来,等在县里找个活计也行啊!

对于让自家孩子科举这事,杨大壮是一点都不敢动心思。看杨木就知道了,学了那么多年,考了那么多年。到现在不还只是个童生。

就在杨木被几人问的不耐烦的时候,村里的牛车终于慢慢悠悠的停到了柳树旁。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fihbi-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