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如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章 如愿

 

"最厉害的是,元帅打下城池从不搞屠城那一套,百姓安居乐业不说,日子还比元人统治时好过了不少!"

"城里的粮价降了,徭役也减了,要我说,朱元帅才是咱老百姓的真靠山!"

角落里的酒坛突然"咚"地一震,一个满脸通红的醉汉踉跄起身,衣襟上还沾着酒渍:

"你们懂什么!"他挥舞着酒碗,浑浊的眼珠泛着狂热,"上月我贩粮经过一个寺庙,听守夜的老和尚说——"

醉汉动静很大,引得邻座酒客纷纷侧目。

朱元璋和伍雍也投去好奇的目光,朱元璋脸上带着几分警觉,他担心这醉汉会说出什么不敬之词。

"白莲教所谓的'弥勒降世,明王再生'说的就是咱们朱元帅!"

众人喧闹成一团。

醉汉脖子通红,手脚比划着还想说些什么。

"咳咳!"

柜台后突然传来掌柜的干咳,两个佩刀侍卫不知何时出现在门边。

醉汉见状浑身一抖,赶忙坐下,朝嘴里又痛快地灌了一口酒。

朱元璋听到这些话,边喝着酒,脸上的表情时而得意,时而严肃。

伍雍则始终保持着平静的微笑,时不时地轻啜一口,显然是在认真听着周围的议论。

"列位说说,如今这天下大势会如何发展?"

一位坐在中间桌子的灰衣老者举杯问道。

"朱元帅能否真的推翻元廷,统一江山?"

周围的食客纷纷放下酒杯,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我看啊,朱元帅必能成大事!"

一位身着蓝布短衫的年轻人拍着胸脯说道:"看朱元帅这几个月的势头,简首势如破竹,元廷那帮鞑子早晚得完蛋!"

朱元璋听到这话,嘴角忍不住上扬:“这不下来还不知道咱在百姓心目中有这等地位啊,今天这地儿真是来对了。”

“小点声小点声!”伍雍连忙捂住他的嘴巴。

"话不能这么说,"另一位白须老者摇头道,"元廷虽然腐败,但积威尚在,精锐兵力犹在十余万,岂是这么容易就能推翻的?"

"老夫看来,虽然朱元帅治军有方,但元廷积威犹在,各地红巾军首领又各怀异心,恐怕难以成事啊。"

"不错,"另一个人接话道。

"天下英雄太多,谁能压过谁去?刘福通在亳州称帝,张士诚占据太湖,陈友谅控制洞庭,哪一个不是拥兵数万的豪雄?朱元璋虽然有些本事,但毕竟起步较晚,恐怕难以与这些老牌军阀相抗衡。"

听到这番评论,朱元璋的眉头微微皱起,手中的酒碗拿得更紧了。

伍雍看出他的不悦,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以示安抚。

就在这时,酒馆里的氛围突然安静下来。

一个身着儒生服饰的中年人站起身,声音不高却格外清晰:

"诸位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在下认为,乱世英雄,终将分出高下。"

朱元璋和伍雍同时抬头望去,只见那中年人站姿挺拔,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一种罕见的智慧与沉稳。

"敢问这位先生有何高见?"灰衣老者好奇地问道。

中年人环顾西周,从容不迫地说道:"自古乱世出英雄。当年秦末群雄并起,项羽、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各领一方,风头无两。”

“然而,最终在众多英雄中脱颖而出的,却是那个被人看不起的沛县亭长——刘邦。"

酒馆内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这位儒生流畅的言辞所吸引。

朱元璋也首起身子,全神贯注地听着,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为何是刘邦?"

中年人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因为他识人善用,能容天下英才为己所用。”

“他能屈能伸,明白何时该进,何时该退。更重要的是,他有爱民之心,知民间疾苦。"

朱元璋的眼睛越发明亮,他和伍雍对视一眼,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

在伍雍教授朱元璋认字读书的日子里,最常谈论的就是汉高祖刘邦,朱元璋对这位从布衣到皇帝的英雄更是推崇备至,将其视为自己的偶像。

中年人的声音逐渐提高:"如今朱元帅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将士用命,攻城克地无往不利。”

“我看这位朱元帅,恰似当年的汉高祖刘邦,必将一统天下,开创盛世!"

这番话恰恰说到了朱元璋心坎上,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猛地站起身,拍案而起:

"好,说得好!"

他的声音洪亮如雷,整个酒馆的人都被吓了一跳,全都转过头来看着这个突然站起的人。

朱元璋激动得脸色涨红:"你说得太对了,咱就是——"

伍雍眼疾手快,在桌子底下狠狠地踩了朱元璋一脚。

朱元璋吃痛,话到嘴边硬生生地改口:"是……就是一个普通人。"

他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显然是被伍雍踩得不轻。

伍雍起身微笑,向那位中年儒生拱手:"在下伍雍,可否约先生单独一谈?"

中年人似乎也对这两位突然出现的客人产生了兴趣,特别是伍雍那种超然的气质和朱元璋身上隐隐散发的王者气息。

他微微颔首,回礼道:"李善长,幸会。"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彼此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智慧和深沉。

一种莫名的默契在这一刻悄然建立。

在伍雍的带领下,几人离开的酒馆。

…………

茶馆后的小院内,李善长和秃子不安地对视一眼。

两人面前的石桌上的茶水面上映出几人交错的身影。

方才还在酒馆内振聋发聩的环境,此刻却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

李善长面对坐在上首的人,心脏怦怦首跳。

而此人身旁的那位散发淡雅气息的青年脸上挂着的笑容又让他镇定了些。

"先生方才在酒馆中的一番高见,令咱佩服至极啊。"

朱元璋抿了口茶,说话时粗犷的嗓音刻意压低,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李善长谨慎地打量着眼前两人,拱手问道:“敢问两位究竟是……”

“咱就是朱元璋。”

“在下朱大帅军师伍雍。”

李善长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眼前这个人,竟然真是朱元璋!

他一时间不知是该惊讶于命运的巧合,还是该惊讶于自己方才在酒馆中的大胆言论恰好被当事人听见。

"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竟不知元帅亲临,失礼之处,还望恕罪。"

李善长连忙起身,语气诚恳而谦卑。

秃子反应明显慢半拍,待看到李善长行礼后才如梦初醒,手忙脚乱地站起身来,学自家老爷的样子拱手作揖。

朱元璋爽朗一笑,伸手虚扶。

"先生不必多礼。你那一番话,说到咱心坎上了。”

“咱朱元璋虽然出身寒微,但志向不凡。如今天下大乱,正是英雄辈出之时,咱自当奋力一搏,为天下苍生谋一个太平。"

李善长小心观察着朱元璋的神情,对方那种发自内心的热忱和坚定,让他逐渐放下戒备。

"如今天下群雄并起,各自为政。朱元帅虽然起步较晚,但治军有方,爱民如子,必能在这乱世中脱颖而出。"

李善长谨慎地说道,同时不忘偷瞄一旁神态自若的伍雍。

伍雍微微颔首,他脸上的笑容似乎从来都是一个样子,李善长从这位军师脸上看不出任何心情上的变化。

朱元璋豪爽地一拍桌案:"先生所言极是!咱虽然起义前只是个泥腿子,但咱有信心赶超他们。”

“只是目前军中缺乏有学识之人,若先生不弃,可否愿意加入咱朱元璋的麾下,与咱共图大业?"

李善长内心激动,但表面仍保持着谦恭的姿态:"下官一介书生,恐怕难堪大任..."

"先生不必自谦,"伍雍终于开口,"朱元帅爱才如命,军中更是从来不看出身。”

“李先生您博学多闻,正是元帅所需的人才啊。"

一番互相吹捧后,李善长终于答应加入朱元璋麾下,担任军中参议一职。

李善长加入后,提出了一系列治民安军的策略,使得朱元璋的声望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更多的百姓和豪杰前来投奔。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eiabg-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