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桩“开膛破肚”大案6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一桩“开膛破肚”大案6

 

“什么?”王敬之一愣,随即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嗤笑一声,声音拔高了几分,带着明显的轻蔑。

“你这小小书吏,懂得什么?不是采花贼?你且看看这林氏的衣衫,被撕扯得何等凌乱不堪!这分明就是意图不轨的铁证!哪里来的黄口小儿,也敢在此信口雌黄,质疑本官与按察司的推断?!”

宋砚冰冷的视线扫向王敬之,让后者后面的话生生卡在了喉咙里。

“让他说。”宋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绝对的权威,是对陆昭的许可,也是对王敬之的压制。

老仵作也惊疑地看着陆昭,他验尸多年,也觉此案蹊跷,但慑于王敬之的权威不敢多言。

此刻见这年轻书吏竟敢顶撞侍郎,又得宋少卿支持,忍不住颤声问道:“陆…陆书吏,你…你为何如此断定?”

陆昭终于抬起头,目光越过停尸台,平静地看向门口的王敬之,又转向老仵作,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感:“王大人口口声声说采花贼,那请问,可有发现任何性侵的确凿证据?”

她指着尸体的肌肤和凌乱的中衣下摆:“死者衣物虽有撕扯,但亵裤基本完好。我方才仔细检查过,死者下身无任何新鲜撕裂伤,大腿内侧及身体其他敏感部位也未见抵抗性抓伤或约束性瘀痕。颈部扼痕是致死主因,但除此之外,身体其他部位,尤其是手臂、手腕、肩背等处,除了倒地时可能的轻微磕碰伤,并无明显的、激烈的抵抗搏斗伤痕。”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王敬之瞬间变得有些难看的脸色:“一个身怀六甲、即将临盆的妇人,若遭遇意图奸淫的暴徒,其惊恐和反抗必然极其激烈。就算最终因力量悬殊被扼颈致死,其身体上必然留下大量挣扎痕迹。然而,死者身上,除了那致命的扼痕和腹部恐怖的创口,几乎‘干净’!”

陆昭的声音在冰冷的殓房里回荡,字字如钉:“那么,这看似‘凌乱’的衣衫撕扯,更像是凶手在杀害死者后,为了掩盖其真正的犯罪目的,刻意伪造出的‘劫色’假象!其目的,就是为了将调查方向,引向王大人口中所谓的‘悍匪’或‘采花大盗’!”

老仵作猛地瞪大眼睛,仿佛被点醒,连忙凑近死者下身再次仔细查看,片刻后,他抬起头,脸上满是震惊和恍然,对着宋砚连连点头:“是…是了!宋大人!陆书吏所言极是!确…确实没有!下官方才…方才被那伤口惊住,未曾细查此处!”

“你……你胡说!”王敬之的脸涨成了猪肝色,指着陆昭,气得手指都在发抖,“一派胡言!强词夺理!照你这么说,那悍匪劫财总是真的吧?那屋里翻得乱七八糟,值钱的东西都没了!不是劫财是什么?”

宋砚的目光从王敬之那张尴尬又强撑的脸上淡淡扫过,嘴角勾起一丝极浅、极冷的弧度,声音平淡无波:

“王大人断案,当真是‘干净利落’,‘首指要害’。仅凭一个空木匣,便能断定劫财;仅凭衣衫凌乱,便能臆测采花。此等‘明察秋毫’之能,宋某佩服。”

“你……!”王敬之被这毫不掩饰的讽刺噎得面红耳赤,胸口剧烈起伏,却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

宋砚不再看他,转向陆昭,眼神中的冰冷褪去,代之以询问的专注:“依你所见,关于劫财之说?”

陆昭的目光再次落回尸体和那空瘪的腹部,眉头紧锁:“大人,仅凭殓房所见,尚难断言劫财动机的真伪。凶手是否真的劫走了财物?劫走了多少?现场被翻动破坏的痕迹,有多少是凶手刻意伪装?又有多少是刑部勘查时造成的?”

她抬起头,看向宋砚,眼中闪烁着法医对现场物证关联性的执着:“若要厘清劫财之说的真假……卑职以为,必须重返林家巷案发现场!仔细勘查,寻找被忽略的细节!或许,答案就在那里!”

“好。”宋砚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点头,“即刻前往林家巷!”

他转身,墨色的袍袖带起一阵冷风,目光扫过门口面如死灰的王敬之,语气不容置疑:“王大人,此案既由刑部协同,又涉及贵部第一手勘查之责。烦请王大人移步,随本官一同前往现场,也好……‘指点’一二。”

“我……”王敬之的脸瞬间由红转白,冷汗刷地就下来了。

再去那个血腥恐怖的凶宅?他恨不得立刻晕过去!但看着宋砚那双不容拒绝的冰冷眼眸,想到皇帝的震怒和十日期限,他只能把拒绝的话生生咽了回去,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下…下官……遵命。”

离开阴冷窒息的殓房,重新呼吸到外面清冽的空气,陆昭感觉自己像是重新活了过来。她跟在宋砚身后,走向停在刑部门外的马车。

大理寺的青帷马车内部空间不大,布置简单,只铺了一层薄毡。宋砚率先上车坐定,身姿依旧挺拔如松。陆昭犹豫了一下,还是认命地爬了上去,尽量缩在离宋砚最远的角落里,抱着自己那个小仵作箱,努力降低存在感。

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单调的辘辘声。车厢内一片沉默,只有车窗外呼啸而过的寒风声。

陆昭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脑子里却还在回放殓房里那具尸体的细节。种种线索碎片在她脑海中旋转碰撞。

“大人,卑职有一事不明。”

宋砚缓缓睁开眼,深邃的目光落在她脸上:“说。”

陆昭语速不快,条理清晰,“林家巷子虽然不算最热闹,但也不算特别僻静。凶手入室杀人,扼颈、剖腹、取胎…这一系列动作动静绝对不小。死者林氏身怀六甲,就算力气不如常人,临死前的挣扎、呼救也总该有吧?为何西邻竟无一人听到异常响动?”

宋砚显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除非,凶手动作极快,死者根本来不及呼救就被制服致死。或者……”

他顿了顿,说出一个更符合逻辑的推测:“凶手是死者认识的人。死者开门让其进入,毫无防备,凶手趁其不备,骤然发难,一击致命。”

“熟人作案!”陆昭眼睛一亮,立刻点头,思路瞬间被打开,“对!这样就说得通了!只有熟人叫门,林氏才会在深夜毫无防备地开门,甚至从内虚掩院门。也只有熟人突然发难,才有可能在她完全来不及反应呼救的情况下将其扼毙!而且……”

“会不会……还用了药?”陆昭顺着思路继续推测,“比如迷烟,或者混在茶水食物里的?让林氏在睡梦中或意识模糊时遇害,这样就更难发出呼救了。只是……”

她皱了皱眉,“需要更细致的检验手段,现在条件不足。”陆昭有些遗憾。古代没有毒理分析,很多线索注定湮灭。

“无论还是熟人,皆为重要线索。”宋砚下了结论,目光投向马车行进的方向,仿佛穿透了车厢壁,看到了那座血腥的小院。

“待抵达现场,需仔细搜查茶具、水壶、碗盏残留,寻找痕迹。同时,走访邻里,重点询问案发前一两日,是否有陌生或半熟面孔接近过林家!”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eghgh-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