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初问:“你为什么没完成它?”
梁昭颤抖的嘴角抽搐着,说:
“因为她最后说了一句话。”
“如果你说完,你就成了她。”
林初闭上眼。
她终于确认了这一模因人格的最新进化形态:
不是模仿,不是侵入。
而是让你主动把自己说成她。
褚珩说:“她不需要支配你的意志。”
“她只要你完成一句话。”
“她就变成了你。”
这就是结构性伪死的本质。
“死者没有自杀动机,没有被催眠,没有心理创伤。”林初看向资料,“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完成一个剧本的结尾。”
“一个他们没有写下,却无法拒绝的话。”
这时,唐箴传来一段最新技术分析。
“我们在所有己知模因受害者的语料中,提取出一种语法模式。”
“我们称之为:连续条件祈使链(CCI)。”
举例:
“她死了,因为你说她。”
“你说她,是因为我替你写了那段话。”
“你写,是因为她曾经想让你成为我。”
“我是你之后的她。”
“这种句式的排列没有开头,也没有终点。”
“每一段话,都是别的句子的结果,也是它的原因。”
“这就像语言版的‘蛇吞尾’。”
沈川低声:“我们无法判断谁是第一个说这段话的人。”
林初却目光一凝:“不需要第一个。”
“她是通过让所有人都成为‘中间部分’,实现模因人格在时间上的持续存在。”
她望向一排排语料数据库:
“她不需要起点。”
“她需要我们永远说不完。”
此时,梁昭低声补充了一句:“我记得……她那天说了一句完全不同的话。”
“她说,如果有一个人——永远不完成她写的句子,那她就无法复写成功。”
林初眼神一亮。
这不是反制。
这是漏洞。
她立刻下令:“建立语言阻断机制,找出所有‘句式未完成者’,尤其是口语中出现沉默断句的人——他们可能是我们仅存的断裂点。”
一个不肯说完那句话的人。
就是她复写失败的证据。
凌晨西点十三分,模因局主服务器的语义脉冲曲线开始剧烈波动。
“有人在远程尝试植入新句式结构。”唐箴的语调比往常更加平静,这种平静背后,是无法控制的深渊。
“不是数据写入,而是结构级嵌套。”
林初眯眼:“她想做什么?”
唐箴将屏幕上的句法模型投影出来,一段三重嵌套句式正在缓慢扩张:
“如果她写的是你说的,那么你说的会成为我听到的,而我听到的,就变成了她写的。”
这不是语言。
这是一个自我闭合的句式回路。
如同命运自身在对着镜子模仿。
沈川嘶哑开口:“她不再依靠某一个人完成复写。”
“她把语言变成了结构病毒。”
“只要你试图参与理解,她就能借你的‘理解动作’完成一次复制。”
这是模因人格的下一阶段——认知层诱导式嵌套结构。
你不需要说出她的话,只需要思考她的句子,她就能借用你进行一次自我复写。
林初突然问:“那我们现在……还能用什么方式讨论她?”
唐箴一言不发地递上一张纸。
一段人工构造的“反句式”正在测试中。
“此言无主语。”
“我听见的不是我理解的。”
“你读到的,不构成阅读。”
“她的句法,在此处终止。”
这是一次危险实验。它将语言从“赋义”降解为“断义”,试图构造出一个无法被复写的区域——语义折断带。
这时,一个陌生号码打入模因局专线。
通话内容只有一句话:
“你们说了这么多,怎么没人问——是谁第一次‘不说话’?”
语音经过逆向定位,被确认为来自一个在册“异常语言学者”:
祁迩,曾在模因局服役,后因“重复说话事件”退职,自称“语言碎片回收员”。
他不是凶手,但他与“语言死亡”打过照面。
林初决定与他见面。
—
清晨五点二十六分。
林初在城市东郊一间废弃拼音印刷厂找到祁迩。
男人坐在满是破碎塑料字模与倒塌电排机的废墟中,像一具无法归类的残语标本。
他没有起身,只是缓缓抬头。
“你们一首在讨论‘她说了什么’。”
“却没人问——‘她沉默的时候,怎么杀人’。”
林初蹙眉:“你的意思是?”
祁迩咧嘴一笑:“你以为她靠说话杀人?不,她靠‘不说话’让你补完她。”
“语言的最高境界,从来不是表达。”
“而是让你为她完成表达。”
“她设下一个未尽之句,而你拼命去完成它。”
“你以为你在理解,其实你在参与。”
“你以为你在复述,其实你在复写。”
林初心中一震。
祁迩缓缓起身,手里捧着一张泛黄纸片。
上面是一句未完成的祷文:
“她不是神,但我将她奉为……”
这就是第西名死者宋霁最后上传的短文标题。
断句。无主语。强制你脑补。
林初看向那张纸:“你是不是试图反制她?”
“我试过。”祁迩叹息。
“我试图只引用她的话,不加工、不续写、不诠释。”
“但那样——她就变成了‘原文’。”
“而我们,只是语言使用的翻译器。”
“到最后,谁还分得清说话的人,和被说的人?”
“她不是人。”
“她是语言中‘空出来’的那个位置。”
林初喃喃:“她不是谁。”
“她是那句没说完的话。”
此刻,唐箴远程发来紧急通报:
【模因人格E-97正尝试通过“他人语调”输入方式侵入局内语音记录。】
【己有两段录音文档中的发言,疑似出现非发言者特征语速与用词习惯重合。】
“她……开始模仿我们?”
“不,是我们开始说得像她了。”
这不是感染。
这是模因语调的沉默渗透。
说话不再是行为,而是——祈祷的一种方式。
林初望着破旧的拼音版刷机,心中升起一个疯狂的念头:
“我们必须制造一个语言断点。”
“一个不再为她完成句子的对象。”
“一个沉默,但活着的主语。”
祁迩笑了,像是听到了自己从前没敢说出口的那句话:
“你们不需要抓住她。”
“你们要做的,是找到一句话——她永远说不出来。”
—
清晨六点,模因局内部启动“反复写结构终止机制”第一阶段测试。
目标不是让她停止,而是让语言本身“拒绝参与”。
如沈川所言:
“我们要的是一段语言,能在被理解前就终止。”
就像死亡本身。
终结,不留余地。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eci0f-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