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灵气氤氲的秘境,踏入平安城熙攘的街道,喧嚣的声浪裹挟着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
与秘境中的宁静肃穆截然不同,这里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沐流苏下意识地眯了眯眼,适应着这久违的、属于尘世的鲜活气息。
与她在灵渊阁前堂工作所见的、仅限门前一条街的“局部”不同,此刻展现在眼前的,才是真正的平安城——
街道宽阔而整洁,由巨大的青石板铺就,历经岁月打磨,光可鉴人。两旁建筑鳞次栉比,风格各异。有飞檐斗拱的豪华酒楼商号;也有青砖灰瓦的小铺面;
更有不少就地支起的摊贩,售卖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热气腾腾的吃食以及修士们需要的材料。
走走走,小师妹!”江璃熟门熟路地拉着沐流苏,像一尾灵活的游鱼穿梭在人群中,她穿着鲜艳的罗裙,显然心情极好,“你之前都在前堂忙,都没好好逛过吧?
瞧瞧这边,那家‘琳琅’的首饰可是从中洲运来的,可漂亮了!还有那边,‘福记’的蜜饯果子最是地道!”
几人这看看,那买买,但都是南宫澈买单,他出手似乎格外阔绰,各家摊主几乎都认识他。
沐流苏一边逛街,一边观察着周围的人群。
一部分是真正的凡人,他们大多穿着朴素,行色匆匆,生活在相对固定的区域,只做些小营生,脸上带着对安稳生活的满足与谨慎。
更显眼的,是数量庞大、装束各异、气息各异的流动人口——主要是寻求安全保障的商旅和散修。
商队成员穿着统一的劲装,押送着盖着厚布的巨大车驾,警惕却又带着一丝轻松地穿过人群。
散修们更是千奇百怪:有的身着道袍仙风道骨,有的背负巨剑煞气逼人,有的则斗笠遮面气息阴郁。
他们或是三三两两低声交谈,或是在路边小摊上寻觅所需材料、丹药,或者干脆在酒楼门口徘徊张望。
这些人构成了平安城最活跃的血脉,是庞大经济活动的首接推动者。
沐流苏敏锐地感受到,不少人在看到她们三人身的灵渊阁玉牌时,目光中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尊敬、友善甚至还有一丝热切。
“看,是灵渊阁的上仙!”
“仙师大人,尝尝新鲜的灵果吧?”
“灵渊阁的贵人出来散心啦?”
语气中带着真诚的感激和熟稔,显然对灵渊阁弟子偶尔出来并不陌生。
无论是贫民、散修、商旅,亦或是避难的亡命徒、被追杀的可怜人,平安城的禁止打斗闹事的铁律是他们最后的庇护所。
在灵渊阁的镇守下,曾有无数外来者试图打破规矩,却无一成功。
所以这里也是许多商会的重要驻地和情报集散地,例如“李氏商行”、“聚珍坊”、“离火堂”等……既是商贸枢纽,背后也往往代表着各大势力的触角。
“这平安城,”沐流苏看着眼前繁华景象,感受着空气中驳杂的灵力和流动的气息,忍不住问道,“位置似乎很特殊?”
南宫澈点了点头,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仿佛天幕尽头般横亘的巨大阴影线:“不错。此地乃是东洲腹地。
东洲是最靠近魔族的大洲,不同其他洲那般宗门林立、各自割据,早在七百年前,便被大乾皇朝一统至今。
而这平安城,位置更是紧要,”
他语气微凝,“往东八百里,便是与黑渊魔陆隔空相对的雄关——镇魔关!平安城,正是镇魔关后方第一座,也是规模仅次于大乾皇都的东洲第二大城!
是整个东洲抵御魔陆的前沿大本营和最重要的后勤转运枢纽!战略意义非凡。”
“我们灵渊阁立于此地,”南宫澈继续说道,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与担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方便支援镇魔关前线。
魔陆动向、关防所需、伤员救治……此处皆为中继之所。”
听到“魔”字,沐流苏的心猛地一跳,紫金色的眼瞳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她状似无意地追问:“灵渊阁对魔族……是何态度?”
一旁正被路边小摊精美首饰吸引的江璃闻言,撇了撇嘴,插话道:“还能什么态度?那些东西又邪门又恶心!几百年前就老想打过来,搞得生灵涂炭,谁喜欢他们?”
她拿起一支镶嵌着冰晶花的发簪,在沐流苏鬓边比划了一下
“自从五百年前那次大战被打了回去,签下协议后,倒是安静了许多年没再犯界,似乎在打内斗。不过谁知道是不是又在憋坏水?反正大家都挺警惕的。”
南宫澈也补充道:“西师妹说得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且魔族天性暴虐嗜杀,过往血仇累累,虽暂无战事,防备之心却不可松懈。”
沐流苏沉默地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心中却思绪翻涌:血仇、天性、防备……看来在人族眼中,魔族早己被刻下了洗刷不掉的烙印。自己的前路,果然艰险万分。
好在她圣魔族,除了一双紫瞳,长相几乎与人族无异,更别说她还是人魔混血。
就在这时,南宫澈的折扇指向斜前方不远处一条更为宽敞的主街转角处,一座装饰得极为雅致的楼阁:“看那边,新开的‘醉仙居’!平安城里的消息都传开了,说他们的‘百花酿’乃是一绝!
据说是采集百种灵花奇蕊精心酿制,不仅滋味美妙,更有温和滋补、安抚神魂之效。难得出来一趟,不如就去那里用晚膳如何?也尝尝这新出炉的名品。”
那楼宇飞檐翘角,雕栏画栋,门前车马停了不少,正是显贵风流之地。
“好哇好哇!”江璃立刻来了精神,美食和新衣都是她的心头好。
沐流苏自无不可,正好借此多观察城内风物。
三人顺着人流,朝着醉仙居的方向走去。
就在路过醉仙居斜对面的一条稍显僻静些的巷子口时,沐流苏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一家临街的店铺。
那店铺门脸不大,装饰得古朴素雅,没有夸张的匾额,只在门楣上悬着一块不大的、深墨色的木质招牌,上面用极其雅致的银白色字体书写着三个字:
“听雨楼” 。
门边还挂着一只小小的青铜风铃,在风中发出几不可闻的清脆声响。
牌匾下方,还有一行更小的字,若不留意几乎会忽略:“品茗听风,雅俗同欢”。看起来,倒像是一家颇有格调的茶楼。
沐流苏的目光只在那招牌上停留了一瞬,便被江璃拉走,醉仙居的气派门楼己近在眼前。
门童笑容可掬地迎接着络绎不绝的客人,喧嚣的人声与酒菜的香气混合在一起,越发凸显出这平安城繁华深处的暗流汹涌。
三人的脚步,在“听雨楼”那块雅致牌匾的注视下,踏入了醉仙居的大门。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di0bg-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