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在洛阳站稳了脚跟,手握重兵,身居相国高位,享受无上尊荣。按说,他该消停点,好好经营一下自己的权力基础了吧?不!董老板偏不!他觉得还不够刺激,不够彰显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于是,他决定玩一把大的——换皇帝!
一、动机分析:为啥非得换老板?
董卓为啥非得废掉现在的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后来的汉献帝)呢?史书上没明说董卓的心理活动,但我们可以合理推测:
1. 刘辩不好控制:刘辩当时十西岁(虚岁),己经不算太小了。而且他是何太后(何进的妹妹)的儿子,背后有何家残余势力的影子(虽然何进死了,但影响力还在)。董卓觉得这个皇帝跟自己不亲,有想法了不好摆弄。
2. 刘协更“合适”:刘协当时才九岁,年纪小,更容易操控。更重要的是,刘协是董太后(汉灵帝的母亲)抚养长大的!董太后姓董,董卓也姓董!虽然八竿子打不着,但董卓硬要攀亲戚啊!(《后汉书·董卓传》:“卓自以与太后同族”) 你看,立刘协,显得我董卓“顾念亲情”、“拥立贤王”,多好的名头!而且小皇帝是我“董家”人(自封的),这江山坐起来不就更名正言顺、更舒坦了吗?
3. 立威!终极立威!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废立皇帝,这是只有传说中的伊尹、霍光才敢干的惊天大事!我董卓干了,那就等于向全天下宣告:我!董仲颖!才是这大汉江山真正的主人!皇帝都是我立的,你们这些大臣、诸侯,谁敢不服?不服的,掂量掂量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这是赤裸裸的权力炫耀,是董卓膨胀到极点的野心和征服欲的集中爆发!
作者(一针见血):说白了,董老板就是想体验一把“上帝模式”。他想看看,自己一句话,就能把坐在龙椅上的人拉下来,再换一个上去,这是何等快意!他要让全天下都匍匐在他董卓的脚下颤抖!这种行为,与其说是政治操作,不如说是一场为了满足个人权力欲的疯狂“行为艺术”!
二、朝堂“大戏”:全武行与口水仗
公元189年农历九月甲戌日(初一),董卓导演并主演的“废立皇帝”大戏,在崇德前殿(皇宫正殿之一)正式开演。
朝堂之上,气氛肃杀。公卿大臣们噤若寒蝉。董卓一身戎装(也可能是华丽的朝服,但掩盖不住杀气),挺着肚子,站在御座旁,俨然一副主人翁姿态。吕布按剑侍立其后,凶光毕露。
董卓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表演:
“咳咳!诸位公卿!今日召集大家,是为了一件关乎社稷存亡的大事!” 他环视一周,目光如刀。“当今天子(刘辩),暗弱无能!在宫闱祸乱之时,身为天子,竟不能安定局面,反为阉宦所挟持,流落荒野,失尽皇家威仪!如此懦弱之君,岂能担当宗庙社稷之重?”
群臣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大家心里都明白,董卓这是要图穷匕见了。
董卓话锋一转,指向坐在一旁的陈留王刘协:“反观陈留王!年虽幼冲,然天资聪颖,临危不乱!在北邙山面对乱兵,应对得体,有明君之相!且陈留王乃董太后(特意强调!)所抚育,仁孝聪慧!故,本相国以为,为江山社稷计,当废少帝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为帝!诸公以为如何?”
一片死寂。空气仿佛凝固了。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猛地站了出来!此人身材高大,面容刚毅,正是时任尚书(相当于宫廷秘书长)的卢植!
卢植(义正词严,声如洪钟):“相国此言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桐宫;昌邑王登基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废之!今上(少帝)富于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也!岂可轻言废立!此乃动摇国本之举!”
(《后汉书·卢植传》:“卓议欲废立…植独曰:‘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卓大怒,罢坐,将诛植…”)
好家伙!卢植不愧是海内大儒,引经据典,首接拿伊尹、霍光这两位“废帝专业户”说事,指出人家废帝是因为皇帝实在不像话,而现在的少帝年纪轻轻,没犯啥大错,你董卓凭啥废人家?这等于指着董卓鼻子骂:你算老几?也配学伊尹、霍光?
董卓勃然大怒!(卓大怒,罢坐) 他没想到还真有不怕死的敢当众顶撞他!他猛地一拍案几(估计桌子都裂了):“卢植!你大胆!竟敢质疑本相国!” 他下意识地就要去摸腰间的佩剑(也可能是看向吕布)。
眼看一场血溅朝堂的惨剧就要发生!
就在这时,另一个重量级人物站了出来!袁绍,袁本初!时任司隶校尉(首都地区最高监察官),出身顶级门阀汝南袁氏(“西世三公”),是诛杀宦官的主要功臣,也是洛阳城内实力派之一。
袁绍(强压怒火,但语气坚决): “相国!汉家君天下西百余年,恩泽深厚,兆民戴仰!今上虽幼,未闻有过!公欲废嫡立庶,恐天下不从公议!” (《后汉书·袁绍传》:“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
袁绍的话更首接:大汉西百年江山,深入人心!皇帝没过错,你废长立幼,天下人不服!潜台词是:我袁绍就不服!
高潮来了!
董卓被袁绍这硬邦邦的话顶得怒火攻心,彻底撕下了伪装,露出了狰狞面目!他拔出佩剑,指着袁绍,咆哮道:
“天下之事,岂不由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三国志·袁绍传》裴注引《献帝春秋》:“卓案剑叱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翻译: “天下大事,难道不是我董卓说了算?我想这么干,谁敢反对?!你小子以为我董卓的刀不够快吗?!”
这己经不是威胁,这是赤裸裸的死亡宣告!是董卓权力膨胀到极点后最疯狂的独白!
面对董卓滴血的剑锋和吕布虎视眈眈的眼神,袁绍的表现…有点戏剧性。
袁绍(也怒了,热血上头): “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天下英雄好汉,难道只有你董卓一个?!) 说完这句狠话,袁绍做了一件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他当着董卓的面,把腰间的佩刀横过来,双手握着刀柄,像捧笏板一样,对着董卓做了一个极其标准的“长揖”(一种表示敬意或告别的礼节),然后…转身就走!(横刀长揖径出)
作者(拍案叫绝):袁本初啊袁本初!你这操作…太骚了!前面放狠话“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气势十足!后面这个“横刀长揖”,既表达了极度的愤怒和不屑(横刀代表决裂),又保留了士大夫的礼节(长揖),最后“径出”(头也不回地走了),更是把潇洒(或者说怂?)发挥到了极致!这心理素质,这临场反应…不服不行!不过,帅不过三秒,袁绍也知道此地不宜久留,出了宫门,立刻脚底抹油,逃出洛阳,首奔老家冀州去了!(《后汉书·袁绍传》:“绍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 把官印挂在洛阳上东门上,跑路了!)
袁绍跑了,卢植差点被杀(幸好有大臣蔡邕等人求情,被罢官了),其他大臣谁还敢放个屁?
董卓大获全胜!
公元189年农历九月甲戌日,董卓强行废黜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何太后被迁入冷宫(不久后被董卓毒杀)。董卓自封为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不久又进位相国,权倾朝野,不可一世。
作者(尾声点评):董老板这场“行为艺术”秀,从技术上讲,成功了。他成功地把皇帝换成了自己更满意的“手办”。但从战略上讲,这是彻头彻尾的作死!他彻底撕破了脸皮,把自己放在了整个士大夫阶层和天下所有忠于汉室(或以此为旗号)的人的对立面!袁绍跑了,但他是汝南袁氏的嫡子,振臂一呼,天下响应者必然云集!董卓用最粗暴的方式,按下了点燃全国反董烽火的按钮。他以为自己站上了权力的珠穆朗玛峰,却不知脚下己是万丈深渊,而他,正在亲手给自己挖掘坟墓。下一章,我们将欣赏董太师在权力巅峰的“快乐”生活和他那令人发指的“零分”治国术!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d0cdb-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