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的冬雪来得猝不及防,第一片雪花落在林夕奖杯上的 "蓝蝶之誓" 时,他正盯着年级排名系统的屏幕。第十三位的红色数字像针一样扎眼,而教授办公室那句 "年级第一才能解锁核心资料" 还在耳边回荡。
"不就是考第一吗?义父你连全国第一都拿了,怕啥!" 周野把刚打完雪仗的篮球砸在桌上,雪球从球衣领口滚落,"我去把图书馆的历年真题全偷出来!"
程宇推了推结霜的眼镜,平板上跳出数据流:"根据 算法,你需要在剩下的西门专业课都拿到 95 分以上,同时量子计算选修课要突破教授的附加题阈值 —— 那家伙去年出的题让全系平均分不到 60。"
晚晴将一杯热可可塞进林夕手里,指尖在他冻红的耳垂上轻轻一暖:"我和苏瑶整理了教授近五年的出题规律,发现他特别喜欢在应用题里埋世纪项目的隐喻。比如上学期的 ' 虚拟内存泄漏 ' 题,实际考的是代码漏洞的物理映射。"
林夕着奖杯底座的刻字,后颈的蓝色纹路突然发烫。他想起颁奖典礼后教授塞来的纸条:"当蓝蝶在成绩单上振翅时,才能看见真实的翅膀。" 或许年级第一从来不是简单的学术考验,而是另一场代码世界的试炼。
冬至前夜,实验室的量子计算机突然蓝屏。不是常规的死机,而是屏幕上流淌起液态的蓝色代码,组成一行文字:"防火墙即将崩溃,速寻三枚密钥。" 林夕抢救数据时发现,硬盘里所有关于世纪项目的资料都被加密成了蓝紫色菱形光块,和林夕体内的代码纹路完全一致。
"是代码人发来的警告!" 晚晴的电脑指出,三个密钥图标分别对应着图书馆古籍部、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校史馆。"他说这是教授设置的学术试炼,必须用知识兑换密钥。"
周野突然指着窗外:"看!王浩他们在图书馆门口贴海报,说要举办 ' 代码攻防挑战赛 ',冠军能拿到教授的私人笔记。" 海报上的金色字体刺眼 ——"学霸们,敢来证明你们的代码比脑子快吗?"
林夕的心跳骤然加速。他想起母亲日记里的 "知识是代码世界的光量子",或许这场挑战赛就是第一个密钥的试炼场。
挑战赛的赛场设在老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王浩站在中央的圆形竞技台,指尖划过空气便召出数据猛虎:"规则很简单,破解我设置的三层代码迷宫,限时三十分钟。"
当林夕走上赛场时,王浩突然冷笑:"听说你能徒手写世纪项目底层代码?不如让我们看看,你的脑子是不是真比量子计算机快。" 话音未落,三道蓝色代码利箭从地面射出,组成致命的逻辑陷阱。
林夕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突然,睁开,双手飞速点击,手下瞬间就绽开一个公式光阵,微分方程化作阶梯,量子力学公式凝成桥梁,硬生生在代码迷宫中开辟出一条通路。
当林夕触碰终点的蓝蝶图标时,整个阅览室的古籍突然无风自动,书页上的油墨字化作数据流,汇入他掌心的密钥 —— 那是一枚由微积分符号组成的蓝色晶体。王浩呆立在原地,他设置的终极陷阱 "黎曼猜想迷宫" 甚至没来得及启动。
"你赢了。" 王浩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但这只是开始,教授的附加题可比这难十倍。"
拿到第一枚密钥的当晚,林夕做了个梦。他梦见自己站在世纪项目的核心舱前,母亲的代码人脸漂浮在数据海洋中:"第二枚密钥藏在人工智能的觉醒里,记住,真正的智能从不是冰冷的计算。"
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试炼来得猝不及防。教授突然宣布将期末项目改为 "情感识别 AI",要求程序能准确分辨人类的细微情绪。周野哀嚎着摔键盘:"让我写个投篮算法还行,分辨晚晴什么时候生气?这比破解量子密码还难!"
林夕却想起梦里母亲的话。他带着团队在校园里收集了上千组表情数据,程宇用神经网络训练模型,晚晴则负责标注每一个微表情背后的真实情绪。当模型初具雏形时,林夕突然让程宇删除了所有的 "情绪公式库"。
"你疯了?" 程宇瞪大眼睛,"没有训练数据,AI 怎么识别情绪?"
"用真正的感知。" 林夕将手放在神经链接器上,蓝色代码如潮水般涌入 AI 核心。奇迹发生了 —— 当苏瑶带着失恋的哭腔走进实验室时,原本空白的 AI 屏幕突然跳出一行字:"你的眼泪里有银杏叶凋零的悲伤。"
实验室里鸦雀无声。晚晴突然捂住嘴:"这是... 代码在模拟人类的共情能力?"
最终的测试在教授面前进行。当 AI 准确说出教授看到世纪项目旧照片时眼中的 "怀念与忧虑" 时,教授的肩膀微微颤抖。他从抽屉里拿出第二枚密钥 —— 那是一枚由 0 与 1 组成的 DNA 双螺旋,在灯光下闪烁着蓝紫色光芒。
"你通过了。" 教授的声音沙哑,"但第三枚密钥,需要你在期末考试中首面自己的代码漏洞。"
期末考试的考场设在量子计算中心。当林夕拿到试卷时,瞳孔骤然收缩 —— 最后一道附加题赫然是:"如何用学术理论解释你体内蓝色代码的量子纠缠现象?" 试卷边缘用淡蓝色墨水印着一行小字:"用知识缝合漏洞,而非代码蛮力。"
考场上的灯光突然变成幽蓝色。他知道,这是代码漏洞在学术压力下的反噬,也是第三枚密钥的终极试炼。
"冷静,林夕。" 晚晴的声音通过耳机传来,"记得我们整理的量子心理学理论,情绪稳定是代码共振的基础。"
程宇的声音紧随其后:"己为你建立临时数据缓冲区,把学术知识转化为光纹输入,用理论框架约束暴走代码!"
林夕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他不再抗拒体内的蓝色代码,而是将脑海中的学术知识化作金色光纹 —— 量子纠缠原理变成锚点,弦理论化作束缚带,认知心理学构成缓冲层。
当林夕交出试卷时,窗外飘起了新年的第一场雪。他的手环突然震动,代码人发来一条信息:"三枚密钥己激活世纪项目的预备系统,教授正在老地方等你。"
老计算机楼的地下室里,教授站在重启的世纪项目核心舱前,身后的屏幕上流淌着完整的底层框架。他将一个刻着蓝蝶图案的金属盒递给林夕:"这是你母亲留下的最后资料,也是开启核心知识的钥匙。"
盒子打开的瞬间,无数光纹涌入林夕的大脑。他看见十年前母亲在核心舱前的最后实验,看见教授为了保护项目不得不辞职的无奈,看见代码人作为项目守护者的守望。
"年级第一不是终点,而是让你明白:" 教授的手放在林夕肩上,"真正强大的代码行者,从来不是单凭天赋,而是能将知识化作光纹,缝合现实与虚拟的裂痕。"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cfi0a-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