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队伍高层军官的心气鼓起来之后,许粟开始完善东枝的防御部署。
“我们的总体部署是这样的。”林译展开地图向各部队主官讲解道:“三营及迫击炮连部署在城西高地上,掩护我们与曼德勒的运输通道,并保持与司令部的联系。”
“二营部署在城里,作为正面防线。一营隐蔽在在城北的丛林里作为预备队。”
许粟拿起指挥棒在地图上指挥:“辎重连放在曼德勒,守护咱们的家当,并负责将远征军司令部补充的弹药运到城东高地。后勤连放在城东高地,负责向各阵地一线输送弹药。卫生排驻扎在城北的密林里,设立救治营地。”
“参谋长,你带领宪兵排到城东高地督战。我带警卫排在城里督战。”
“通讯排立刻架设电话,保障战场通讯畅通。”
许粟环顾一圈,见大家都己经明白了,收起指挥棒:“任务明确了,大家吃了下午饭再回去吧。今夜部队不休息,加发一顿夜宵,尽快加固阵地。”
“那个。”许粟叫住后勤连长:“何俊,我们不是跟英国人要来一批罐头嘛。都发下去,这几天,按照每人每天三两肉配给。”
何俊散会后偷偷找到许粟:“大哥,咱们得补给可不多。每天都吃肉,物资撑不住。”
“你先给队伍配发吧,一共也不用供应几天。”
东吁作战的时候,第6团是仓促交战,工事没能修建完整,所以伤亡大了些。
这次有了时间,许粟专门调集了东枝城内的各类资源,加强阵地防御。
城西高地上,三营围绕着山脚挖掘了三条两米深的战壕,将挖掘的泥土堆在战壕前面构筑了胸墙作为掩护。战壕上,用山上砍伐的木头加了顶盖。防炮洞用石头进行了加固,可以承受鬼子步兵炮的攻击。
战壕前沿设立了由木头搭建的观察所,当鬼子炮击的时候,可以在这里留一两个人监视,其他人退到后方的反斜面阵地去。
战壕与战壕之间,用交通沟进行了连接,方便后续部队反击。
许粟站在山顶上的炮兵观察所里举着望远镜查看地形,高地前面就是开阔的平原,平原一首向前延伸,渐渐变成了山地丛林。
“何致远同志,你在英缅军当过炮兵。正是我们急需的人才。”许粟身边站着一个军容整洁带着点斯文气质的军官,这人就是东枝城参军的华侨之一,曾经在英国人的殖民军中当过炮兵,接受过系统训练,水平比李连胜还高。
“团长,您实在是太客气啦!”原本有些紧张的何致远此刻却显得异常严肃,甚至连说话都变得一本正经起来,“委员长曾经说过,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对这句话深感认同啊!”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虽然我们人在南洋,但我们同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前段时间,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陈主席发出号召的时候,我就己经下定决心要回国参战了。”
说到这里,何致远的语气越发真挚,“如果不是因为你们来招募士兵,我恐怕这两天就己经踏上回国的路途,去投身到抗战的队伍中了。”
“你想报国,机会这不就来了。”许粟手在前方比划着:“鬼子想要攻克东枝城,就一定要切断你们身后的公路。而要切断公路,就要攻克这个高地。你们炮兵连防守此地,责任重大。”
“战斗中,一定要注意打掉鬼子的掷弹筒,保护我们的机枪。这么好的平地,只要机枪开火,鬼子就上不来。”
“是。”
炮兵连的阵地就设在山后的反斜面阵地上,因为时间充足,他们专门测量了方位,标好了地图,绝对不会出现上次三西发炮弹打不中人的情况了。
说到机枪,许粟特意到机枪暗堡看了一圈。
要麻现在己经当上二营重机枪连的连长了。他经验丰富,修建的机枪阵地既隐蔽又坚固,而且十分适合发挥侧射火力。
许粟用力地踹了两下面前的工事,纹丝不动。他满意地点点头,夸赞道:“干得好啊!这工事修得很坚固。”
他兴奋地转过身,走到要麻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洋溢着赞许的笑容。然后,许粟转头看向站在身后的林译,大声说道:“林译,给要麻加发一个月的军饷!”
听到这个决定,林译连忙点头应道:“是,团长。”
许粟接着又对林译嘱咐道:“让要麻到城里去,也指导一下那里的机枪工事修建工作。”
此时的东枝城里,也正在大修土木。
东枝城的防御工事是围绕英国人留下来的政府大楼、警察局和邮政局三个地点构建的。
防守思路是控制要点,火力杀伤。
各要点周边的街道上都用沙袋堆砌起来了街垒工事由步兵防御,重机枪连则在要麻的指点下,利用各个房屋的墙角构筑了侧射工事,利用交叉火力封锁通道。
许粟又在山里砍伐了一批木头,做成梯子,搭在屋顶上构筑了防御工事,方便队伍出击。在各个紧要的屋顶,提前储备了手榴弹,方便部队发挥火力。
就在第6团紧赶慢赶修工事的时候。鬼子己经突破了远征军第6军在垒固的防线。
鬼子又增调了一个师团加入了对远征军东面的进攻。
新加入战场的是鬼子的第十八师团,这个师团是鬼子的甲种师团,比原先在战场上的55、56两个丙种师团的战斗力强多了。
第6军防线过长,鬼子两面一包抄,顿时被打垮了。
全军三万多人,现在只剩下几千人还活着了,战斗力己经完全丧失。
历史上,第六军剩余人员在军长甘丽初的带领下,一首在泰缅边境游弋,东躲西藏了一个多月才得以脱险。
现在远征军东翼门户大开,就等着鬼子插到腊戍了。
此时,是4月21日,仁安羌大捷的消息刚刚传到许粟军中。而去救援英国人的就是原本应该支援东线的预备队。
根本没有部队可以调动的远征军司令部,只能一再给许粟发电报,要求他死守东枝。
就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情况下,许粟的侦察排报告了日军逼近的消息。
许粟立刻下达命令:“各部队,准备战斗。”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cfdic-3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