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可以凑一条生产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6章 可以凑一条生产线

 

王所长听到“蔡韩斌”三个字,端着茶杯的手,在空中微微停顿了一下。

他看徐牧野的眼神,立刻就变了。

从最初的公事公办,带上了一丝探究与郑重。

“你认识蔡队?”

徐牧野点了点头。

“之前在洋城,蔡警官帮过我一个大忙。”

王所长没再多问,只是放下了茶杯,起身走到门口,对着外面喊了一声。

“小李,给那几个人录口供,仔细点,别漏了。”

“是,所长!”

他重新走回办公室,态度明显比刚才热络了不少。

“既然是蔡队的朋友,那你放心,这个事,我们一定给你处理得明明白白。”

话音刚落,办公室的门就被人从外面推开了。

一个穿着便服,身姿挺拔的年轻人,带着一脸温和的笑意,走了进来。

正是蔡韩斌。

“王所,给你添麻烦了。”

他先是跟王所长握了握手,随即目光转向徐牧野,笑容里多了几分熟稔。

“徐厂长,我就知道你早晚要回洋城。”

王所长哈哈一笑。

“蔡队你可算来了,你这朋友,可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

蔡韩斌拍了拍徐牧野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勿躁。

他听王所长简单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眼神变得有些锐利。

“茅小华那些亲戚,我打过交道。”

他的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

“典型的宗族抱团,不讲法律,只认他们村里的规矩。”

他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那两个还蹲在地上,一脸不忿的汉子,眉头微蹙。

“茅小华在医院里也不安生,天天寻死觅活的,说自己毁了容,这辈子完了,非要你过去给他个说法。”

徐牧野的脸色,瞬间冷了下来。

“说法?”

他冷笑一声。

“他飞车抢劫,持刀伤人,现在倒成了受害者?”

“我没追究他抢劫的责任,已经是看在蔡警官你的面子上了。”

他的目光,穿过玻璃,像两道利剑,直刺向院子里的那两个人。

那两人似乎感受到了这股寒意,不服气地抬起头,与徐牧野对视,眼神里满是怨毒与挑衅。

徐牧野收回目光,看向蔡韩斌。

“蔡警官,这事要是没个了断,他们就会像苍蝇一样,没完没了。”

“他不是要说法吗?”

“让他们去法院告我。”

“我随时奉陪。”

去法院?

秦栋梁在一旁听着,心里直摇头。

这年头的老百姓,听到“公家”两个字都发怵,更别提是“法院”这种地方了。

那简直就是寻常人一辈子都不想踏足的禁地。

让他们去告状,还不如让他们去跳江来得痛快。

蔡韩斌果然也笑了。

“徐厂长,你这是在难为他们。”

“他们连起诉状怎么写都不知道。”

他沉吟片刻,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样吧,这三个人,持刀威胁,寻衅滋事,怎么也得关上十天半个月。”

“你趁这段时间,赶紧回你的海阳。”

“没事别来洋城,他们找不到你,时间长了,这事自然就淡了。”

徐牧野知道,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他点了点头。

“也只能这样了。”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话锋一转。

“对了,蔡警官,我之前拜托你打听的生产线,有消息了吗?”

蔡韩斌闻言,脸上的严肃表情,总算缓和了一些。

他拉开椅子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

“有倒是有,不过,可能跟你想的不太一样。”

徐牧野心里一紧。

“怎么说?”

“我托了几个在广交会和外贸口的朋友打听,想从国外弄一整条二手的汽车配件生产线,现在基本上不可能。”

蔡韩斌的回答,像是一盆冷水,浇在徐牧野心头。

他刚刚燃起的希望,瞬间黯淡下去。

“一条都没有?”

“蔡警官,你不是拿我开涮吧?”

“你看我像那么闲的人吗?”

蔡韩斌白了他一眼。

“我那个朋友说,整线打包出售的,要么是技术早就被淘汰得一文不值,要么就是核心设备有重大缺陷,根本就是个坑。”

“真正的好东西,人家都捂得严严实实的。”

他看着徐牧野脸上掩饰不住的失望,话锋又是一转。

“不过,整条的没有,不代表咱们不能自己凑一条出来。”

徐牧野的眼睛,重新亮了起来。

“自己凑?”

“对。”

蔡韩斌抿了口茶,慢条斯理地说道。

“我那个朋友是这方面的行家,他说,虽然整线买不到,但是在国际二手机械设备市场上,各种单机设备还是能找到的。”

“比如德国的滚齿机,日本的磨齿机,瑞士的检测设备。”

“只要有钱,有门路,理论上可以凑齐一整套,性能甚至比某些打包出售的二三流生产线还要好。”

这个思路,瞬间为徐牧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他之前一直陷入了思维定式,总想着要买一整条现成的。

却没想过,可以像攒电脑一样,自己去攒一条生产线。

“那……大概需要多少钱?”

徐牧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蔡韩斌伸出三根手指。

“我那朋友初步估算了一下,光是把所有核心设备凑齐,运到港口,没有三百万,拿不下来。”

三百万!

这个数字,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徐牧野和秦栋梁的心上。

秦栋梁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烟差点掉在地上。

三百万是什么概念?

他辛辛苦苦,冒着风险倒腾各种汽配,一年下来,刨去所有开销,能剩下个十来万,就已经算是顶天了。

三百万,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徐牧野也愣住了。

他的大脑,飞速地运转着。

他想起了齿轮厂的胡应强。

胡应强之前也说过,他能从东欧搞到一条二手的变速箱齿轮生产线,开价是二百五十万。

蔡韩斌这个朋友,张口就要三百万,而且还仅仅是设备钱。

“怎么会这么贵?”

徐牧野忍不住问道。

“胡应强说,他那条线才二百五十万。”

蔡韩斌闻言,不屑地笑了笑。

“二手和二手,能一样吗?”

“东欧那些傻大黑粗的玩意儿,能跟德国、小日本的精密机床比?”

“我那朋友说了,这三百万,买的都是硬通货。”

他像是复述天书一样,开始给徐牧野举例子。

“就说生产齿轮最关键的滚齿机,一台成色好点的三菱重工或者克林贝格的二手滚齿机,没有七八十万,人家根本不跟你谈。”

“还有插齿机,磨齿机,热处理的真空炉,每一台都是几十万上下的大家伙。”

“当然了,这些玩意儿我也不懂,都是我那朋友说的。”

蔡韩斌摊了摊手,表示自己只是个传话的。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cdcih-1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