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不听话的儿子
“那几个小子一开始嘴硬得很,都说是自己看不惯你,临时起意。”
“我让底下人陪他们聊了聊,用了点审讯的技巧,有个胆子小的就扛不住了。”
电话那头,马千里似乎点了根烟,深深吸了一口。
“全撂了。”
“不是李庆良。”
徐牧野的眉头拧得更紧。
“是李庆良的儿子,李伯恩。”
李伯恩?
这个名字,徐牧野有点印象,但很模糊。
“这个李伯恩,不是什么好鸟。”
马千里的声音冷了几分。
“我们顺着他查下去,还牵扯出点别的事。”
“当初那个在逃的持枪悍匪胡大利,你还记得吧?”
徐牧野当然记得。
“胡大利在逃窜期间,就跟这个李伯恩混在一起。”
“两个人早就认识,臭味相投,还琢磨着合伙做什么大生意。”
“后来胡大利在长水汽修厂跟长水那边的警方交上火,被堵住,李伯恩这小子就吓破了胆,躲了起来,一直没敢露头。”
马千里的话,像一块块拼图,在徐牧野的脑海里,逐渐拼凑出一个他从未想过的真相。
原来那场惊心动魄的枪战,背后还有这样的隐情。
“那这次,他又是为了什么?”
徐牧野的声音很沉。
“为了什么?”
马千里在电话那头冷笑一声。
“为了钱。”
“还能为了什么。”
“你从长水汽修厂低价买走那批转向灯指标,转手就赚了大钱,这事不知道怎么被李伯恩知道了。”
“他眼红了。”
“也想学着你倒买倒卖,被他爹李庆良知道了,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不许他插手厂里的事。”
“这小子就把这笔账,全算在了你头上。”
“他跟那几个青工说,都是因为你徐牧野,断了他们的财路。”
“只要把你打伤,打残,让你躺在医院里没精力管事,那批指标货的生意,说不定就能落到他们手里。”
马千里说完,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只有他吐出烟圈的细微声响。
幼稚。
愚蠢。
又恶毒。
这就是李伯恩的动机。
徐牧野甚至觉得有些可笑。
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就敢用钉满了铁钉的棍子,去下这样的死手。
“徐牧野,这事我们已经立案了。”
“李伯恩现在在逃,我们已经向中福和长水公安发了公文。”
“你自己多加小心。”
“知道了,谢谢你,马队。”
徐牧野挂断电话,拿起桌上的那杯茉莉花茶。
茶水已经凉透了。
他仰头,一饮而尽。
冰冷的茶水顺着喉咙滑进胃里,却浇不熄心头那股无名的火。
他拿起听筒,手指在拨盘上顿了顿,最终还是拨出了长水汽修厂的号码。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喂,哪位?”
是李庆良的声音,听上去有些沙哑,带着一丝憔悴。
“李厂长,我是徐牧野。”
电话那头明显愣了一下,随即传来一阵局促的干咳。
“徐……徐厂长啊,你好你好。”
“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庆良的语气,透着一股小心翼翼。
“李厂长。”
徐牧野的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水,听不出任何波澜。
“令郎,李伯恩,最近还好吗?”
电话那头,呼吸声瞬间就停滞了。
死一般的寂静。
过了足足十几秒,李庆良才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颤抖着开口。
“徐厂长,那件事……我……我真的不知道啊!”
“那个畜生……他……他怎么敢做出这种事!”
“我对不起你,徐厂长,我给你赔罪,我给你道歉!”
他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充满了震惊与恐惧。
徐牧野没有理会他的道歉。
“李厂长,你是个老实人,我相信你不知情。”
“但是,子不教,父之过。”
“你得好好管管你的儿子。”
“他现在在外面,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迟早要出大事。”
“这次是冲着我来,下次呢?”
徐牧野的语气,陡然转冷。
“下次,是不是就要轮到市经侦支队的朱永和朱队长,亲自来管教他了?”
朱永和。
这三个字,像一道惊雷,在电话那头炸响。
李庆良吓得差点把电话听筒扔了。
他当然知道朱永和是谁。
那是海阳市专门抓投机倒把的煞神。
要是被他盯上,别说是他儿子,就是他这个厂长,都得脱层皮。
“不不不!徐厂长,你千万别!”
“我……我马上就去找那个小畜生!”
“我就是打断他的腿,也把他给你找回来!”
电话里,传来李庆良慌乱的保证,还有他粗重的喘息声。
紧接着,徐牧野就听到了电话那头传来的一声怒吼。
“李伯恩!你个小王八蛋,你给我滚出来!”
似乎是李庆良的老婆在劝。
“你喊什么啊,孩子刚回来……”
然后,是一个年轻而不耐烦的声音。
“嚷嚷什么?烦不烦?”
正是李伯恩。
“你个畜生!你还有脸回来!”
“你看看你干的好事!”
“你是不是想把我们全家都害死啊!”
李庆良的声音因为愤怒而扭曲变形。
电话里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动,似乎是东西被砸了。
紧接着,是李伯恩更加不服气的吼声。
“怪我?这能怪我吗?”
“要不是那个姓徐的,厂里那批货能轮得到他?”
“他吃肉,我们连汤都喝不上,凭什么!”
“你就是个窝囊废!”
“砰!”
一声巨大的摔门声。
世界清静了。
电话那头,只剩下李庆良压抑不住的,如同破旧风箱般的哭泣声。
徐牧野默默地挂断了电话。
他没有再去看窗外。
他知道,这件事,到此为止了。
李庆良会处理好他的儿子。
而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把胡应强,李双福,甚至李伯恩,这些名字,都暂时从脑子里清了出去。
只要胡应强那边安分守己,不来主动捣乱,他就懒得再理会。
所有的精力,都重新投入到了减震器的最后调试和试生产中。
时间一天天过去。
终于。
在一个闷热的午后,红旗汽修厂的一号车间里,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成功了!”
“成了!”
第一批完全由红旗厂自主生产的新型摩托车减震器,正式下线。
工人们围着那几根还带着机器余温,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减震器,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自豪。
徐牧野走上前,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减震器光滑冰凉的表面。
那细腻的触感,从指尖传来,一直传递到他的心里。
一种巨大的喜悦与满足感,像潮水一样,瞬间将他淹没。
这是他的心血。
是他重生以来,迈出的最坚实,最重要的一步。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cdcih-1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