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结束的余波在京城荡漾。金銮殿内,大臣们散去,议论声如同退潮的海水般此起彼伏。那些对沈知鱼惊奇、不解、甚至有些佩服的目光,像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顾党成员们聚在一起的低语,以及他们投向角落里那身影的狠厉眼神。沈知鱼知道,她躲过了第一波明面上的攻击,但更阴险的暗流正在酝酿。
顾英杰回到府中,脸色铁青。今日朝会他精心布置,本以为能借着“祖宗规矩”和“宦官干政”的大义,将沈知鱼打入万劫不复之地。可陛下竟然用沈知鱼身体不适为由,硬生生打断了他的攻势。这让顾英杰意识到,陛下对沈知鱼的信任,远超他的想象。正面弹劾效果不佳,他必须换个法子。
“陛下如此维护一个阉人,简首是鬼迷心窍!”顾党骨干、礼部尚书刘铭愤愤不平,“难道顾相就任由他如此胡来吗?”
顾英杰眯起眼睛,眼中闪烁着老狐狸的光芒。“急什么?陛下信任他,无非是觉得他有些‘奇思妙想’,能解决一些问题。那就打掉他的‘有用’之处,挖出他获取这些‘奇思妙想’的渠道,让他无处遁形。”
顾党开始暗中行动,搜罗沈知鱼“干政”的“罪证”。比如,萧玦根据沈知鱼的建议,重罚了一个盘剥百姓多年的贪官。在顾党嘴里,就变成了沈知鱼与那贪官有私仇,借机报复。又比如,沈知鱼建议兴修水利先规划,被他们说成是故意拖延工期,延误民生。总之,怎么能把沈知鱼往“祸国殃民”上扯,他们就怎么编排。
更具杀伤力的是,他们将目标对准了京城的士人阶层。通过国子监的太学生和文人圈子,散播沈知鱼“蛊惑君心”、“蒙蔽圣听”的论调。一篇篇义正辞严、痛斥奸佞的文章在京城悄然流传,号召士人为国请命,“清君侧,除奸佞”。一时间,舆论汹涌,矛头首指沈知鱼。
不过,事情并非完全按照顾党预想的发展。国子监里,一些太学生私下里也听闻过沈知鱼的一些“奇思妙想”,觉得那些关于“以工代赈”、“先规划后施工”的说法并非全是歪理。他们虽然对宦官干政持警惕态度,但对沈知鱼的看法出现了分化,并未完全盲目跟风。
沈知鱼通过王瑾和赵正,及时掌握了顾党的这些行动。她知道,这次舆论攻势比上次的巫蛊娃娃阴险得多,针对的是她的“才华”和“影响力”,一旦坐实,她在朝堂上的立足之地将彻底崩塌。她知道,是时候反击了。
“赵大人,您可否帮我一个忙?”沈知鱼私下找到赵正。赵正对顾党长期把持朝政、打压异己的行为深恶痛绝,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沈知鱼的请求:“沈公公尽管吩咐。”两人开始暗中搜集顾党成员贪腐、结党营私的证据。
王瑾的态度则变得谨慎起来。面对顾党强大的压力,他不再像之前那样完全倒向沈知鱼,而是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沈知鱼对此心知肚明,也没有勉强。在权力的旋涡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算,不能完全指望别人。
萧玦对这一切心知肚明,但他没有公开表态。他私下里依旧信任沈知鱼,并默许了影卫对顾党的调查。他似乎想看看,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这个让他感到“有趣”和“有用”的小太监,会如何应对。他像一个冷峻的猎人,静静地观察着猎物和猎狗的搏斗。
沈知鱼知道,被动防御只会让她陷入泥潭。她必须抓住机会,主动出击,利用顾党自身的弱点,给他们致命一击。在皇宫深处,一场反击战在暗中酝酿。沈知鱼,这个看似柔弱的小太监,正在磨砺着她看不见的利爪。她要让那些轻视她、想要将她踩入泥地的老狐狸们明白,想搞她沈知鱼,没那么容易!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ccchg-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