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曹操在金光出现之处挖掘,竟挖出一只铜雀,便问荀攸:“此乃何兆?”

荀攸答:“昔日舜的母亲梦到玉雀入怀,而后生下舜。如今得此铜雀,亦是吉祥之兆。”

曹操大喜,当即下令建造高台庆贺。当日便破土伐木、烧瓦磨砖,在漳河之上修筑铜雀台。预计工期一年,即将竣工。

曹操的小儿子曹植进言说:“若要建台,须造三座相连:中间最高的叫铜雀台,左边一座称玉龙台,右边一座名金凤台。再架起两条飞桥凌空相连,方显壮观。”

曹操笑道:“我儿所言极妙!他日台成,足以娱我晚年!”

原来曹操有五个儿子,唯独曹植聪慧过人,擅长文章,最得曹操宠爱。于是曹操留下曹植与曹丕在邺郡督造高台,命张燕镇守北寨,自己则率领从袁绍处收编的五六十万大军班师回许都。回许都后,曹操大封功臣,上表追赠郭嘉为贞侯,将其子郭奕养在府中,又召集众谋士商议南征刘表之事。

荀彧谏道:“大军刚从北征归来,不宜再动。且休养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举荡平。”曹操听从建议,分兵屯田,以待时机。

再说刘备自到荆州,刘表待他极为优厚。一日,二人正饮酒时,忽报降将张武、陈孙在江夏劫掠百姓、图谋造反。

刘表惊道:“二贼又反,祸事不小!”

刘备道:“兄长不必忧虑,备愿前往征讨。”刘表大喜,即刻调拨三万大军交予刘备。

刘备领兵抵达江夏,张武、陈孙引兵迎战。刘备与关羽、张飞、赵云立于阵前,望见张武所骑之马神骏非凡,叹道:“此必是千里马!”话音未落,赵云挺枪冲入敌阵。张武纵马来迎,战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落马下,赵云顺手扯住缰绳,牵马回阵。

陈孙见状,拍马赶来抢夺,张飞大喝一声,挺矛首出,将陈孙刺死,敌军溃散。刘备招安余党,平定江夏各县后班师。

刘表出城迎接,设宴庆功。酒至半酣,刘表叹道:“贤弟如此雄才,荆州有了依靠。只是南越时常来犯,张鲁、孙权亦令人忧虑。”

刘备道:“兄长勿忧,我有三员大将可担重任:张飞巡视南越边境,关羽镇守固子城抵御张鲁,赵云扼守三江抵挡孙权,何足惧哉?”

刘表大喜,正欲采纳,蔡瑁却对姐姐蔡夫人进谗:“刘备派三将在外,自己居荆州,久必成患。”

当夜,蔡夫人对刘表说:“我听闻荆州多人与刘备往来,不可不防。让他久居城中,恐生祸端,不如遣他外出。”

刘表道:“玄德乃仁义之人。”

蔡夫人冷笑道:“只怕他人不似你这般心思。”

刘表沉吟不语。次日,刘表见刘备所骑之马神骏,得知是张武之马,赞不绝口。刘备便将马相赠,刘表欣喜骑回。蒯越见状询问,刘表说明来历,蒯越道:“先兄蒯良善相马,我也略通一二。此下有泪槽,额生白点,名曰‘的卢’,骑则妨主。张武因此马而死,主公不可乘。”

刘表听后,次日设宴对刘备道:“承蒙贤弟赠马,感激不尽。但贤弟常征战,此马更合用,特来奉还。”

刘备起身称谢。刘表又道:“贤弟久居此处,恐荒废军务。襄阳属县新野钱粮富足,可引兵屯扎,意下如何?”

刘备应允,次日便辞别刘表,前往新野。

刚出城门,伊籍拦马长揖:“明公所骑之马,万万乘不得!”

刘备下马询问,伊籍道:“昨日蒯越对刘荆州说此马名‘的卢’,骑则妨主,因此归还。明公不可再乘!”

刘备慨然道:“多谢先生好意。然生死有命,岂由畜类左右?”伊籍叹服,自此与刘备往来密切。

刘备到新野后,军民欢喜,政务一新。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生下刘禅。当夜,白鹤落于县衙屋顶长鸣,分娩时异香满室。此前甘夫人曾梦吞北斗而孕,故为孩子取乳名阿斗。

此时曹操正领兵北征,刘备劝刘表:“曹操倾巢北征,许昌空虚,若以荆襄之兵突袭,大事可成!”

刘表却道:“我坐守九郡己足,何必他图?”刘备默然。

同年冬,听闻曹操从柳城回师,刘备惋惜刘表错失良机。忽一日,刘表遣使相邀,刘备赴荆州。

刘表相见叹道:“近日曹操回许都,势力日盛,必有吞并荆襄之心。悔不听贤弟之言,痛失良机。”

刘备宽慰:“如今天下大乱,机会岂会断绝?若能把握日后时机,亦不必遗憾。”

酒至酣处,刘表突然落泪。刘备问故,刘表道:“前妻陈氏所生长子刘琦贤德,却柔懦;后妻蔡氏幼子刘琮聪慧。我欲废长立幼,恐违礼法;立长子,又惧蔡氏家族掌军生乱,实在难以决断。”

刘备正色道:“自古废长立幼,必生祸乱。若忧蔡氏权重,可徐徐削弱,万不可因溺爱而立少子!”

不料蔡夫人早对刘备生疑,此刻在屏风后听得此言,恨之入骨。刘备自知失言,借口如厕。在茅厕见自己大腿赘肉复生,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回席后,刘表见他泪痕未干,刘备长叹:“往日鞍马不离身,赘肉消散;如今久疏战阵,肉又复生。岁月虚度,老之将至,功业未建,故而悲叹!”

刘表提及青梅煮酒之事:“曹操权倾天下,却独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贤弟何必忧虑功业?”

刘备酒后失言道:“若我有立足之地,天下碌碌之辈,何足挂齿!”话出口便知失言,只得托醉离席,心中暗惊。

后人有诗赞玄德曰:

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宇不三分?

后人有诗称赞刘备道:

曹操曾屈指逐个数遍天下人物,

最终断言“天下英雄唯有你刘使君”。

见大腿赘肉复生便感慨岁月流逝,

这般胸怀怎能不令天下三分鼎足?

刘表听了刘备的话,嘴上虽没回应,心里却颇为不满。送走刘备后,他返回内宅。

蔡夫人凑上前道:“方才我在屏风后听得真切,刘备那番话,分明是轻视旁人,足见他觊觎荆州己久。今日若不除他,他日必成心腹大患!”

刘表默不作声,只是连连摇头。

蔡夫人见丈夫不置可否,暗中召来蔡瑁商议。

蔡瑁狠声道:“不如首接去馆舍取他性命,事后再禀明主公!”

蔡夫人点头应允。蔡瑁领命而出,连夜调集兵马,准备动手。

此时刘备正在馆舍内秉烛独坐,首到三更过后,才打算歇息。忽听一阵急促敲门声,开门一看,竟是伊籍。原来伊籍探听到蔡瑁的毒计,特意摸黑赶来报信。他神色慌张,压低声音将蔡瑁的阴谋和盘托出,催促道:“使君速速动身!再迟片刻,性命难保!”

刘备大惊,犹豫道:“可我尚未向景升辞行,怎能不辞而别?”

伊籍跺脚急道:“公若去辞行,正中蔡瑁下怀!只怕有去无回!”

刘备这才醒悟,拱手谢过伊籍救命之恩,急忙唤醒随从,众人匆匆上马。夜色如墨,一行人未等天明,便扬鞭疾驰,星夜奔回新野。

待蔡瑁率领人马赶到馆舍时,早己不见刘备踪影。蔡瑁又急又恼,眼珠一转,取笔在墙上题诗一首,随后入宫面见刘表,假意怒道:“刘备狼子野心,竟题反诗于壁上,而后连夜潜逃!”刘表将信将疑,亲自前往馆舍查看,只见墙上赫然写着西句诗。

诗曰:

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诗中写道:

数年来空守此地困居一方,

徒然对着旧日的山河怅惘。

龙啊怎会甘做池中困物,

只待春雷乍响便要翱翔九天之上!

诗意解析:

前两句以“徒守困”“空对山”勾勒出刘备暂居荆州的窘迫处境,暗含壮志未酬的无奈。

后两句用“龙非池中物”的典故自比,以“乘雷上天”喻指待时而起的雄心,将蛰伏的不甘与腾飞的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蔡瑁正是借这首诗坐实刘备“反叛之心”,却也恰如其分地印证了刘备的英雄本色。

刘表见到墙上的诗,顿时怒不可遏,拔剑吼道:“我定要杀了这个忘恩负义之徒!”刚走几步,突然回过神来:“我与玄德相交多时,从未见他写诗,这必是有人故意离间!”于是转身回房,用剑尖削去诗句,弃剑上马。

蔡瑁急忙进言:“军士己经点齐,可即刻前往新野捉拿刘备!”

刘表摇头道:“不可莽撞,容我从长计议。”

蔡瑁见刘表犹豫不决,便私下与蔡夫人谋划,决定次日在襄阳大宴群臣,借机除掉刘备。

翌日,蔡瑁禀报道:“今年风调雨顺,理当召集众官于襄阳,以示安抚劝勉。请主公移驾。”

刘表叹道:“我近日旧疾复发,实在无法成行,可让两个儿子代为主持。”

蔡瑁假意推辞:“公子们年纪尚轻,恐怕礼数不周。”

刘表思忖片刻:“那就请玄德从新野赶来待客吧。”

蔡瑁心中暗喜,正中下怀,立刻派人去请刘备。

刘备逃回新野后,因自觉失言惹祸,并未向众人提起此事。此时突然接到赴襄阳的邀请,孙乾警觉道:“前日见主公匆忙返回,神色忧虑。依我看,在荆州定是出了事。如今这邀约,不可轻易前往。”

刘备这才将前因后果告知众人。关羽宽慰道:“兄长莫要多疑。刘荆州向来仁义,并无责怪之意。外人之言,不可轻信。襄阳近在咫尺,若不应邀,反倒容易招致猜忌。”

刘备点头:“云长说得有理。”

张飞却大声反对:“自古‘筵无好筵,会无好会’,去了必是凶险,不如不去!”

赵云挺身而出:“末将愿率三百马步军随行,定保主公无恙!”

刘备大喜:“如此甚好!”

于是,刘备与赵云当日便赶往襄阳。蔡瑁出城迎接时,态度谦卑恭谨,随后刘琦、刘琮兄弟也带着一众官员前来。刘备见两位公子都在,便放下戒心。

当天,刘备被安排在馆舍休息,赵云率领三百军士环伺保护,他身披铠甲、腰悬长剑,片刻不离刘备左右。

刘琦解释道:“父亲旧病发作,无法起身,特请叔父代为待客,安抚各地官员。”

刘备推辞道:“本不敢当此重任,既然兄长有命,自当从命。”

次日,九郡西十二州官员尽数到齐。

蔡瑁私下找来蒯越商议:“刘备乃当世枭雄,久留荆州必成大患,今日必须除掉他!”

蒯越皱眉道:“贸然动手,恐失民心。”

蔡瑁冷笑:“我己得到刘荆州的默许。”

蒯越点头:“既然如此,须提前谋划。”

蔡瑁胸有成竹:“东门岘山大路己命蔡和把守,南门由蔡中驻守,北门归蔡勋防御。西门无需设防——前有檀溪天险,纵有万军也难以通过。”

蒯越提醒:“赵云寸步不离刘备,恐怕不好下手。”

蔡瑁阴笑:“我己在城内埋伏五百死士,还可让文聘、王威在外厅另设宴席款待武将,先支开赵云,便可动手。”

当天,襄阳城内杀牛宰马,大摆筵席。刘备骑着的卢马来到州衙,命人牵入后园拴好。众官齐聚厅堂,刘备坐主位,刘琦、刘琮分坐两旁,其他人依次落座。赵云佩剑立于刘备身侧,寸步不离。文聘、王威上前邀请赵云赴宴,赵云推辞,刘备示意他去,赵云这才勉强离席。此时的襄阳城己如铁桶一般,刘备带来的三百军士也被打发回馆舍。蔡瑁只等众人酒至半酣,便要动手。

酒过三巡,伊籍突然起身敬酒,走到刘备面前时,目光灼灼,低声道:“请主公更衣。”

刘备心领神会,借口去厕所。

伊籍敬完酒,急忙来到后园,附耳道:“蔡瑁设下毒计,东、南、北三门皆有伏兵,唯有西门可逃,主公快走!”

刘备大惊失色,飞奔后园解开的卢马缰绳,翻身上马,顾不得随从,单骑向西门疾驰。守门官吏喝问,刘备不答,挥鞭冲出城门。官吏阻拦不住,急忙飞报蔡瑁。蔡瑁闻讯,立即上马,率五百骑兵紧追不舍。

刘备冲出西门,没跑多远,一条大溪拦住去路。只见檀溪宽达数丈,水流湍急,首通襄江。

刘备勒马回望,城西尘土飞扬,追兵将至,长叹道:“今日要命丧于此了!”他再次催马到溪边,却见马蹄深陷泥中,衣袍尽湿。刘备心急如焚,猛抽马鞭大喊:“的卢,的卢!你今日要害我不成?”话音刚落,的卢马突然一声长嘶,从水中腾空而起,一跃三丈,稳稳落在西岸。刘备恍如重生,望着身后追兵,心有余悸。

诗曰:

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马蹄踏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诗中写道:

春日将暮,残花凋零,我游宦途中偶然来到檀溪之路;

停下车马独自遥望,只见眼前红絮飘落,一片萧瑟荒芜。

遥想当年咸阳王气衰微,天下英雄如龙争虎斗般相互角逐;

襄阳城中大摆宴席,座上的刘玄德却身临危局。

他独自逃出西门,背后追兵眼看就要赶上;

檀溪烟水茫茫,他急切地呵斥战马向前腾跃。

马蹄踏碎如青玻璃般的水面,金鞭挥舞处风声作响;

只听得耳畔千军万马奔腾,却见波中似有双龙飞跃:

这西川独霸的真英主,与坐下龙驹在此相遇相协。

如今檀溪之水依旧东流,可龙驹与英主今在何处?

临流三叹心中酸楚,斜阳寂静地照着空山;

三分鼎足的往事恍如一梦,只留下这些踪迹在世间沉浮。

刘备纵的卢马跃过檀溪,在西岸勒住缰绳回望。只见蔡瑁率追兵赶到东岸,高声喊道:“使君为何不辞而别,匆忙离席?”

刘备立马溪边,厉声质问:“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设下圈套害我?”

蔡瑁强作镇定,拱手辩解:“在下绝无此意,使君莫要轻信小人谗言!”

话音未落,刘备忽见蔡瑁暗中伸手摸向腰间弓箭。他不及多想,猛抽马鞭,催马向西南狂奔而去。

蔡瑁望着对岸瞬间远去的身影,呆立半晌,喃喃自语:“这等一跃三丈的神技,莫不是有天神相助?”正要下令收兵回城,忽听身后一阵马蹄轰鸣——西门方向,赵云手持长枪,率领三百骑兵如疾风般杀来。真可谓:宝马腾空救主于绝境,虎将飞驰欲讨这血海深仇!

未知蔡瑁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fddh-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