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记忆拼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章 记忆拼图

 

青禾镇花店的晨露还凝在“晓光”向日葵的花瓣上,李晓将最后一份质检报告复印件塞进信封。信封上的地址是市检察院,而寄件人栏空着,只有枚用向日葵种子拼成的贴纸。陈廷洲靠在门框上看着她,腕间新换的银镯在晨光中闪着柔光,镯内刻着的“向阳而生”恰好与他后颈的伤疤形成呼应。

“检察院的人说下午来取证据,”他走近时带起风,吹得吧台上的实验笔记哗哗作响,“码头仓库的水泥样品己经送检,结果和苏晚当年记录的标号一致。”

李晓合上笔记本,指尖停在母亲研究的环保材料配方上。那些蓝色粉末的显微图旁,用铅笔写着小字:“光的密码藏在晶体结构里。”她想起暗室石壁上未完成的向日葵,花盘中心的“CTZ”被粉笔反复描过,像是女孩无数次练习写下的名字。

“你父亲那边怎么样了?”她递过杯热可可,注意到他眼下的青黑。陈廷洲接过杯子时,指腹擦过杯沿的向日葵浮雕——那是她特意定制的款式。“医生说他脱离危险了,但还在昏迷。”他顿了顿,从西装内袋拿出张监控截图,“曼曼昨晚去了趟老宅暗室。”

屏幕上的曼曼戴着口罩手套,正在墙角的灰烬里翻找。李晓想起密室通道里散落的实验笔记残页,其中一页画着向日葵与水泥分子的结合图,右下角用红笔写着“陈明远的罪证”。“她在找什么?”

“可能是我母亲藏的另一份证据。”陈廷洲放大截图,曼曼手中的强光手电正照着石壁上的粉笔字,“苏晚当年在暗室留了很多线索,有些被我父亲毁掉了,但还有些......”他突然停住,目光落在窗外的花田,“你还记得福利院老槐树洞里的U盘吗?里面有段加密录音。”

花店的风铃突然响了,快递员送来个没有寄件人的包裹。拆开后是本儿童绘本,封面画着戴着珍珠链的兔子妈妈和向日葵宝宝。李晓翻开内页,扉页用钢笔写着:“给我的小太阳——妈妈”。陈廷洲的呼吸骤然变沉,指腹划过画中兔子手腕上的银镯,与他现在戴的那只分毫不差。

“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他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我被陈家收养时,绘本被留在了福利院。”绘本内页夹着张泛黄的电影票根,日期是母亲“坠楼”前三天,场次是《向日葵狂想曲》的午夜场。李晓想起苏晚日记里的电影票根,同样的场次,同样的日期。

“你母亲和苏晚见过面。”她的指尖停在票根背面的铅笔字上,那里用两种笔迹写着“光”和“影”,中间画着等号。陈廷洲突然起身,从吧台抽屉里拿出苏晚的最后一封邮件打印件:“她在邮件里说‘找到了光与影的交点’,原来指的是我母亲的研究。”

窗外传来货车驶过的轰鸣,是码头工地在运送拆除的劣质建材。李晓看着绘本里兔子妈妈抱着的向日葵种子包,突然想起暗室灭火器旁散落的种子——和她口袋里常备的“晓光”种子是同个品种。“你母亲的环保材料,是不是能用向日葵秸秆做原料?”

陈廷洲猛地抬头,实验笔记被他翻开到材料配比页。向日葵纤维与水泥的混合比例旁,母亲画了个发光的太阳,而苏晚在旁边用红笔圈出:“陈明远想用劣质水泥掩盖这个发明。”两人对视的瞬间,窗外的阳光恰好穿过花棚,在笔记上投下跳动的光斑,像无数个微型向日葵。

“曼曼昨晚在暗室找的应该是这个。”陈廷洲抽出绘本里的电影票根,翻到背面发现夹层,里面掉出枚微型U盘。插入电脑的瞬间,屏幕跳出段加密视频,画面里是年轻的母亲抱着婴儿站在向日葵花田前,身后是正在施工的码头地基。

“廷洲,妈妈要去做件很重要的事,”视频里的女人戴着珍珠链,声音温柔却坚定,“如果以后有人问起光的密码,就告诉他藏在向日葵的花盘里。”镜头突然晃动,传来汽车引擎的轰鸣,“陈明远说要堵死所有路,但妈妈相信,光总会找到缝隙。”

视频在刺耳的刹车声中结束,和苏晚的录音如出一辙。李晓捂住嘴,想起暗室石壁上苏晚刻的字:“怕光熄灭”。原来两个女人都在用生命守护同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就藏在随处可见的向日葵里。

“码头劣质水泥的放射性超标,”陈廷洲点开U盘里的检测报告,数据曲线与母亲的研究笔记完全吻合,“我父亲知道环保材料会断了他的财路,所以先毁掉了母亲的研究,又对苏晚下了手。”他突然起身,将绘本和U盘放进防火箱,“我们得在曼曼之前找到剩下的证据。”

花店的门被推开,老园丁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攥着封烧焦的信。“在老宅花园的焚烧炉里找到的,”信纸边缘蜷曲着,能辨认出“环保材料专利”和“陈明远胁迫”的字样,“还有这个。”他递过枚扭曲的金属夹,正是苏晚母亲X光片里的那种型号。

陈廷洲接过金属夹,指腹在凹痕处摸到模糊的刻字:“SW”。李晓想起珠宝迷局里那枚碎掉的蓝宝石戒指,戒托内侧同样刻着这两个字母。原来苏晚母亲手术时被植入的不是医疗器材,而是用来标记证据位置的信物。

“戒指碎片和金属夹都在暗室的灰烬里,”李晓突然明白,“苏晚发现了这个秘密,所以才会被灭口。”她走到花架前,摘下朵刚绽放的“晓光”向日葵,花盘中心的纹路恰好与母亲笔记里的晶体结构图重合。

“光的密码是向日葵纤维的分子排列,”陈廷洲拿起种子包,对着阳光细看,“我母亲用基因技术改良了种子,让秸秆能吸收水泥里的有害物质。”他顿了顿,将金属夹和戒指碎片放进证据袋,“现在只差专利证书和原始样品了。”

午后的阳光穿透云层,市检察院的车停在花店门口。李晓将防火箱交给检察官时,注意到陈廷洲悄悄把那本儿童绘本放进了箱子底层。老园丁在这时指着花田远处,曼曼的车正停在向日葵田边缘,她戴着墨镜下车,手里拿着金属探测器。

“她在找埋在花田里的样品,”陈廷洲握紧李晓的手,银镯与她的珍珠链碰撞出清响,“我母亲当年把第一批实验样品埋在了老槐树下。”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想起福利院那棵被雷劈过的老槐树,树干上的焦痕恰好是向日葵的形状。

当检察官的车驶离青禾镇时,李晓和陈廷洲正驱车前往福利院。后备箱里放着铁锹和母亲的实验笔记,笔记本内页用荧光笔写着最后的提示:“光会指引方向”。车窗外的向日葵田向后飞逝,每一朵都像在挥手,指引着他们去拼凑最后的记忆拼图。

福利院的老槐树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影子,树洞里的泥土被翻动过。陈廷洲挖开焦黑的树根,铁锹碰到金属的声响让两人同时屏息。锈迹斑斑的铁盒里躺着份泛黄的专利证书,旁边是用蜡封的玻璃罐,里面装着深蓝色的粉末——正是母亲研究的环保材料样品。

“找到了。”陈廷洲的声音带着哽咽,阳光穿过树叶缝隙,照在证书的签发日期上:母亲“坠楼”的前一天。李晓抚摸着玻璃罐,粉末在光线下闪烁着微蓝的光芒,像无数个被囚禁的小太阳。

返回花店的路上,陈廷洲突然把车停在码头旧址。新建的环保材料展示墙在暮色中闪着光,墙面用母亲的材料砌成,刻满了向日葵的浮雕。“等案子结束,”他握住李晓的手,“我们就在这里建个向日葵博物馆,把所有真相都告诉大家。”

李晓望着远处的海平面,落日将天空染成金黄,像极了“晓光”向日葵的颜色。她想起暗室里未完成的画,现在终于明白,每一块记忆碎片都是光的一部分,当它们拼凑完整时,不仅能照亮过去的黑暗,还能指引未来的方向。

花店的灯在这时亮起,老园丁正抱着小花站在门口,吧台上放着刚煮好的热可可。李晓走进店门时,看见陈廷洲将专利证书和样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苏晚的信和母亲的绘本,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幅完整的拼图,名字叫“光”。

深夜关店前,李晓在日记里写下:“原来记忆不是阴影,而是散落的光。当我们有勇气捡起每一块碎片时,就会发现它们拼出的,是比太阳更耀眼的图案。”窗外的向日葵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点头,同意这个迟来的答案。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0gffi-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