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犹如一幅生动的田园劳作画卷,陶渊明以细腻且质朴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他归隐后的农耕生活,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与坚定的人生追求。
一、劳作之辛:真实质朴的田园生活图景
1. 耕种的困境与坦然:“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人开篇便首白地道出自己在南山下种豆的情景,豆苗稀疏而杂草繁茂,这显然不是一个丰收在望的美好画面。然而,这种并不理想的耕种状况,却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作为一个文人投身农耕的生疏与质朴。他没有刻意美化田园生活,而是坦然展现出其中的艰难,让读者感受到田园生活并非只有诗意,更有现实的劳作艰辛。
2. 劳作的漫长与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劳作画面。诗人清晨便起身前往田间清理杂草,首到夜晚月亮高悬时才扛着锄头踏上归途。“晨兴”与“带月”形成时间上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劳作时间之长;“理荒秽”和“荷锄归”则生动地描绘了劳作的具体行为,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人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深刻体会到田园劳作的辛苦与不易。
二、坚守之恒:矢志不渝的内心追求
1. 路途的艰难与无畏:“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描绘了诗人在劳作归来途中所面临的艰难环境。狭窄的小道上草木丛生,夜晚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裳。这不仅进一步渲染了劳作的艰辛,更体现出诗人在这条选择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然而,面对这样的艰难,诗人并未抱怨或退缩。
2. 心愿的坚定与执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衣衫被露水浸湿,尽管劳作艰辛、路途困难,但这些在诗人眼中都微不足道,只要不违背自己归耕田园的心愿就足够了。“愿”字包含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由、质朴生活的向往,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我本性的决心。这种对内心追求的执着坚守,使整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三、艺术之美:浑然天成的诗歌魅力
1. 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陶渊明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质朴自然的语言,宛如田间地头的家常话语,却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等诗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毫无华丽辞藻的堆砌,却生动地描绘出田园劳作的场景,将读者带入到真实的田园生活之中,体现了他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特点。
2. 生动细腻的白描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富的画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对时间、动作、环境的简洁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田园劳作的过程和诗人的生活状态,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其中的艰辛与诗意。这种白描手法的运用,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更使诗歌具有一种质朴的美感。
3. 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诗中自然地将写景、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对南山下种豆的场景、劳作的过程以及归途的描写,既是对田园生活的真实呈现,又饱含着诗人的情感。在描绘艰辛劳作的同时,诗人流露出对田园的热爱与对坚守心愿的执着,使情因景生,景为情设,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深远而质朴的意境,让读者在感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
解析:
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解析:此句点明了事件与情境。“南山下”明确了种豆的地点,选择在南山,或许是因为其环境清幽,契合诗人远离尘世的心境。“草盛豆苗稀”描绘出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杂草生长得极为茂盛,相比之下豆苗却显得稀疏。这一景象表明田园劳作并非一帆风顺,透露出诗人在农事方面可能缺乏经验,同时也反映出田园生活并非全然诗意,有着现实的艰难。但诗人如实道来,不加掩饰,展现出一种质朴与坦然,也为后文描述劳作的艰辛埋下伏笔。
2.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解析:“晨兴”指清晨早起,“理荒秽”即去田间清理杂草,说明诗人为了改善豆苗的生长环境,不辞辛劳地投入劳作。“带月荷锄归”描绘出一幅极具画面感的场景,夜幕降临,月亮高悬,诗人扛着锄头缓缓而归。“带月”不仅点明时间,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诗意的氛围,“荷锄归”则生动刻画了诗人劳作后的疲惫与坚持。这两句通过时间的跨度,从清晨到夜晚,突出了劳作时间之长,充分体现了田园劳作的辛苦,也展现出诗人勤劳坚韧的品质。
3.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解析:“道狭草木长”描绘了诗人劳作归途的环境,道路狭窄,两旁草木丛生。这不仅增加了行走的困难,还暗示了诗人选择的这条归耕之路并非坦途,充满了艰难险阻。“夕露沾我衣”进一步渲染了劳作的艰辛,夜晚的露水打湿了诗人的衣裳,让人体会到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的不易。然而,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对客观环境的呈现,更蕴含着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接受与忍耐,在艰辛之中也有着一种融入自然的淡然。
4.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解析:“衣沾不足惜”承接上句,表明衣裳被露水打湿这件事在诗人看来并不值得可惜。“但使愿无违”则点明全诗主旨,“愿”字含义深刻,它包含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由质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坚守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尽管在田园劳作中面临诸多艰辛,如豆苗生长不佳、劳作时间漫长、归途环境恶劣等,但只要能够坚守自己的心愿,一切辛苦都可忽略不计。此句体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
句译:
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在南山的山脚下种植豆子,杂草长得很茂盛,然而豆苗却十分稀疏。
2.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清晨早早地起床,前往田间去除草,首到月亮升起,才扛着锄头返回家中。
3.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道路狭窄,路边的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夜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4.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裳被露水沾湿了并不值得可惜,只要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愿就好。
……
全译:
我在南山脚下种下豆苗,如今杂草疯长,豆苗却稀稀落落。
天还未亮,我便起身去田里清除杂草,首到月亮高悬,才扛着锄头踏上归途。
山间小路狭窄,草木丛生,夜间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衣服被沾湿算不得什么,只要能坚守我归隐田园的志向,一切便都值得。
(http://www.kenshuxsw.com/book/fdacca-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