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曹丕《杂诗二首•其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七章 曹丕《杂诗二首•其二》

 

杂诗二首?其二

曹丕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

赏析:

《杂诗其二》是曹丕以独特视角,借浮云漂泊之象,抒发自身漂泊异乡复杂情感的佳作,体现了其诗歌细腻的情感表达与深刻的人生感悟。

1、精妙的比兴手法

以浮云喻人生遭际:诗歌开篇“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描绘出浮云高高在上、姿态优雅的形象,宛如车盖般庄重。然而,“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笔锋陡然一转,这朵浮云不幸遭遇狂风,被吹向东南。这里诗人以浮云自比,浮云的“时不遇”和被狂风裹挟,象征着诗人在人生中虽有抱负与才情,却无法掌控命运,被无常的世事左右,无奈地踏上漂泊之路。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生动且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自然过渡引发共鸣:从描绘浮云到以云自比,过渡自然流畅。读者在看到浮云的遭遇时,很容易联想到诗人的命运,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巧妙的比兴,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委婉深沉,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2、真切的情感抒发

漂泊的孤独与思乡:“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诗人借浮云之口,表达自己在命运驱使下漂泊到吴会,却深知此地并非故乡,无法长久停留。这些诗句首接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和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安得久留滞”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强化了这种情感,将诗人渴望回归故乡的急切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复杂的无奈与忧惧:“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诗人试图放下心中的感慨,不再诉说,却又道出客居他乡之人常有的畏惧心理。这里不仅体现了漂泊者对未知环境的不安,更蕴含着在乱世中生存的无奈。这种复杂情感的抒发,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动荡社会中的生存状态。

3、简洁质朴的语言风格

简洁明快表意清晰: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如“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浮云的形态;“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简洁地叙述了浮云的漂泊轨迹。这种简洁的语言,使诗歌的表意更加清晰,能够让读者迅速理解诗人的意图。

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诗中语言质朴自然,却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像“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客子常畏人”等语句,以质朴的文字表达出漂泊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读来真实动人,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孤独、无奈与思乡之情。

4、深远的主题内涵

个体命运与时代悲剧:《杂诗其二》表面写诗人个人的漂泊经历与情感,实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命运无常的现实。诗人以自身为缩影,展现了乱世中个体的渺小与无奈,以及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浮云的漂泊,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人生如同浮云,常常受到外界力量的左右,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这种对人生的哲思,使诗歌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命运的深入思考。

曹丕的《杂诗其二》以精妙的比兴、真切的情感、简洁质朴的语言和深远的主题,展现了建安诗歌“慷慨悲凉”的风格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解析: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解析:开篇描绘西北方向天际出现的一朵浮云,“亭亭”一词刻画了浮云高高耸立的姿态,给人一种庄重、挺拔之感。“如车盖”运用比喻,将浮云比作车盖,形象地展现出浮云外形的圆润与舒展,宛如古代马车的顶盖。这一描写不仅勾勒出一幅富有画面感的天空景象,同时也为下文浮云的遭遇埋下伏笔,暗示其看似安稳却即将面临变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解析:“惜哉”首接表达出诗人对浮云命运的惋惜之情。“时不遇”点明浮云生不逢时,没有遇上好的时机或环境。“适与飘风会”则说明恰好与狂风相遇,“适”强调了这种相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织。此句通过对浮云遭遇的描述,暗喻诗人自己虽有一定的抱负与期许,却如同这朵浮云般,无奈地遭遇命运的波折,被外界强大的力量所左右,无法自主掌控人生轨迹,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命运无常的感慨。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解析:“吹我”表明浮云在狂风的作用下开始移动,这里的“我”不仅代表浮云,更是诗人以浮云自比,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东南行”明确了浮云被风吹拂的方向。“行行至吴会”描述了浮云在狂风持续吹拂下,不断前行,最终到达吴会之地。此句表面写浮云的漂泊行程,实则暗示诗人在命运的驱使下,无奈地远离故土,漂泊到遥远的异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漂泊的无奈与孤独感。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解析:“吴会非我乡”首接表明吴会这个地方并非诗人的故乡,清晰地传达出诗人对异乡的陌生感与疏离感。“安得久留滞?”以反问的形式,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想法,即自己怎能在这异乡长久停留。此句真切地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身处异乡渴望回归故土的急切心情,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对家乡的眷恋。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解析:“弃置勿复陈”体现出诗人试图放下心中因漂泊而生的种种感慨,不再去诉说这些忧愁。这既表现出诗人对现实无奈的一种妥协,也暗示了这种情感的反复纠缠,难以轻易释怀。“客子常畏人”则揭示了诗人作为客居他乡之人,内心常怀着畏惧他人的心理。这种畏惧可能源于对异乡环境的陌生、对未知的不安,以及在乱世中漂泊的谨慎与警惕,反映出诗人在异乡复杂而微妙的心境,使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细腻、真实。

……

句译: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译:西北方向飘来一朵浮云,高高耸立,宛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译:可惜啊,这浮云生不逢时,恰好与狂风相遇。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译:狂风将我(浮云,代指诗人自比)吹向东南方,一路前行来到吴会之地。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译:吴会并不是我的故乡,我怎能长久地停留于此呢?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译:这些感慨暂且放下不要再提了,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会对他人心怀畏惧。

……

全译:

西北方向天际,飘来一朵浮云,它高高地挺立着,宛如那华丽的车盖 。

可惜呀,这朵云运气不佳,偏偏与那狂风撞个正着 。

狂风呼呼地吹,将这朵云(也恰似我)一路往东南方驱赶,不停地前行,最终来到了吴会之地 。

吴会终究不是我的家乡,我又怎能长久地在此滞留下去呢?

罢了,这些愁绪还是丢开,别再诉说了。毕竟作为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心里总是对周围的人心存畏惧 。


    (http://www.kenshuxsw.com/book/fdacca-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