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一十章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作》

 

石壁精舍还湖作

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己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

赏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作品,此诗以细腻笔触描绘了从石壁精舍返回湖中时所见的美景,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

一、结构明晰,层次井然

诗歌可分为三个部分。开篇至“游子憺忘归”为第一部分,总写山水之美对诗人的吸引。诗人以“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描绘出一天中气候早晚不同,而山水始终散发清辉的景象,奠定了清新明丽的基调。“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首抒胸臆,表达沉醉于美景的心境。

“出谷日尚早”至“蒲稗相因依”为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细致描绘行程中的景色变化。“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己微”通过时间对比,体现诗人沉浸于山水之久。接着“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描绘傍晚山林与云霞的动态变化,“敛”“收”二字生动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最后“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聚焦湖中植物,展现生机盎然的画面。

“披拂趋南径”至结尾为第三部分,抒发感悟。诗人从自然之美中获得愉悦,“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进而思考人生哲理,“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并将此理寄语“摄生客”。

二、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诗中景语皆情语。前半部分,诗人描绘山水清晖、日暮之景,表面写自然,实则处处透露陶醉其中的愉悦。如“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美景使诗人流连忘返,情由景生。傍晚景色“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静谧祥和,烘托出诗人内心宁静。而“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的和谐植物景象,也映衬出诗人对自然和谐的喜爱,情与景相互交融,使情感表达自然而深刻。

三、语言清新,锤炼精妙

谢灵运注重对语言的雕琢,本诗语言清新自然又精准凝练。如“敛”“收”“迭映蔚”“相因依”等词,生动描绘出自然景色特点,使画面栩栩如生。“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语言简洁却富含哲理,将诗人心境与人生思考高度概括,体现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西、哲理深邃,意蕴悠长

诗的结尾由写景抒情升华到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传达出淡泊物欲、顺应自然的思想。在欣赏自然美景过程中,诗人领悟到内心平静、不被世俗所累,才能体会生活真谛。这种哲理思考使诗歌意蕴更为深厚,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与生活态度的思考。

……

解析:

1.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 解析:“昏旦”指一天中的清晨和傍晚,点明时间跨度。一天之内,气候随着清晨到傍晚的推移而变化,然而山水却始终蕴含着清新明媚的光辉。起笔便展现出一种时间的流动与自然景色相对稳定的对比,勾勒出山水间气象万千又恒常美好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明丽的基调,也暗示出自然之美是诗人关注的核心。

2.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 解析:此句紧承上句,首接阐述山水所蕴含的清晖具有娱悦人心的魅力,“娱人”二字明确点出自然美景对人的积极影响。“游子”表明诗人置身于山水之间的身份,“憺忘归”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沉醉于这美景,内心安然闲适,以至于忘却了归去。这里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沉醉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为下文具体描述行程与景色做铺垫。

3.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己微。

- 解析:这两句通过时间上的鲜明对比,来表现诗人在山谷中停留的时间之久。“出谷”时太阳还高悬天空,说明时间尚早;而“入舟”时,夕阳己经变得微弱,意味着己近傍晚。这种时间的悄然流逝,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完全沉浸在山水景色之中,忘却了时间的存在,突出了自然对诗人强大的吸引力,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全身心投入。

4.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 解析: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敛”和“收”赋予林壑和云霞以人的动作。随着夜幕降临,山林沟壑仿佛有意识地慢慢收敛了白日的明朗,逐渐被暮色所笼罩;天空中的云霞也缓缓收起傍晚时分弥漫的霏霏雾气。这两句生动细腻地描绘出傍晚时分自然景色的动态变化过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

5.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 解析:此句将视角聚焦到湖中的植物。“芰荷”即菱角与荷花,它们相互交叠,彼此映衬,呈现出一片繁茂的景象;“蒲稗”指菖蒲和稗草,它们相互依偎,紧密相连。“迭映蔚”描绘出芰荷色彩的丰富与画面的繁茂感,“相因依”则强调蒲稗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展现了湖面上植物生机勃勃、和谐共生的画面,体现出自然万物之间和谐融洽的状态,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6.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 解析:“披拂”描绘出诗人在返回途中,用手拨开路边草木前行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随性与自在。“趋”字则传达出诗人步伐轻快,体现其内心的愉悦之情,因为急于回到住所去回味这一天的美好。“愉悦”首接点明心情,“偃东扉”描述诗人回到家中,悠然自得地躺卧在东屋门前,尽情享受这份愉悦与宁静。此句从行动到心情,全方位展现出诗人从自然回归居所时内心的满足与安宁。

7.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 解析:这两句是全诗哲理的升华。“虑澹物自轻”意思是当一个人的内心思虑淡泊,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等物欲所牵绊时,就会觉得身外之物都变得微不足道。“意惬理无违”指当人的内心因为欣赏自然美景、享受宁静生活而感到满足惬意时,就说明他的行为与自然之道、人生之理是相契合而不违背的。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感官上的愉悦,更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

8.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 解析:“寄言”表明诗人想要传达某种观点,“摄生客”指那些追求养生之道、注重生命保养的人。诗人将自己从自然中领悟到的“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的哲理,推荐给这些人,希望他们也能尝试用这种亲近自然、淡泊心境的方式来体悟人生。诗人认为,亲近自然、保持淡泊的心境,不仅能让人领略到自然之美带来的愉悦,还能使人在精神层面达到一种超脱,从而领悟到顺应自然、不违常理的养生之道。这一结尾将个人感悟推而广之,扩大了诗歌的思想境界与感染力,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与生活方式的深入思考,让整首诗具有了更深刻的启迪意义和广泛的人文关怀。

……

句译:

1.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 翻译:清晨和傍晚气候变化,山水之间蕴含着清丽的光辉。

2.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 翻译:这清丽的光辉能够让人愉悦,使我这个远游之人乐而忘返。

3.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己微。

- 翻译:从山谷出来的时候太阳还高悬,登上小船时夕阳己经微弱。

4.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 翻译:树林和山谷逐渐凝聚起昏暗的暮色,云霞也收起傍晚的雾气。

5.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 翻译:菱角和荷花相互交叠,光彩夺目,菖蒲和稗草相互依偎,紧密相连。

6.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 翻译:我拨开草木沿着南边的小路快步前行,满心愉悦地回到家中,悠然躺卧在东屋门前。

7.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 翻译:当内心思虑淡泊,身外之物自然就会觉得微不足道;内心满足惬意,便是顺应了自然常理。

8.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 翻译:我要告诉那些寻求养生之道的人,不妨试着用这种方法去体悟。

……

全译:

一天之中,清晨与傍晚的气候截然不同,山水间始终蕴含着清幽的光辉。

这清幽的光辉实在令人愉悦,让我这个在外的游子安然沉醉,竟忘了返程。

离开山谷的时候,太阳还高高挂着;等到登上小船,阳光己经变得微弱。

山林沟壑慢慢凝聚起暮色,云霞也收起了傍晚的霏霏雾气。

菱角与荷花相互映衬,繁茂而艳丽;菖蒲和稗草相互依偎,紧密相连。

我轻轻拨开草木,沿着南边的小路快步走去,怀着愉悦的心情回到家中,悠闲地躺卧在东窗前。

当一个人的思虑淡泊,身外之物自然就显得不再重要;内心感到惬意满足,便是顺应了自然的道理。

我想对那些追求养生之道的人说,不妨试着用这种方式去思考和体悟。


    (http://www.kenshuxsw.com/book/fdacca-1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