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在散学典礼上的那番话,像一剂强效的清醒剂,彻底驱散了我们心中对寒假的最后一丝慵懒幻想。这个冬天,注定与以往不同。
寒假伊始,春节前的准备工作己经在家家户户悄然展开。空气中弥漫着腊肉和香肠的浓郁香味,街头巷尾也渐渐挂起了红灯笼和春联,透着喜庆。我也会在学习的间隙,帮妈妈打扫屋子,或者一起去采买年货。但这种短暂的放松,更像大战前夕片刻的宁静,我的主要精力,依旧牢牢地锁定在课本和习题上。
针对期末考试中化学成绩的下滑,我制定了详细的“补差计划”。每天上午,我会雷打不动地抽出两个小时,专门用来梳理化学的知识点,从最基础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到复杂的有机物结构和化学反应方程式,一个都不放过。我还找出以前的错题本,把所有做错的化学题重新演算一遍,确保自己真正理解了每一个考点。下午和晚上,则用来进行其他科目的系统复习和初西下学期课程的预习。
这种高强度的“魔鬼训练”是枯燥而艰苦的。有时候,面对一个复杂的化学平衡问题,或者一道需要多步推导的数学难题,我也会感到头昏脑涨,甚至会萌生放弃的念头。但每当这时,杨老师那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就会在我耳边回响,还有我对理想高中的那份憧憬,都会重新点燃我的斗志。
我和孟梦、林晓月在QQ上建的那个“初西加油站”小群,成了我们寒假里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学习阵地。我们约定每天早中晚固定时间在群里打卡,汇报各自的学习进度和完成的任务。遇到难题,我们会第一时间发到群里,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林晓月依旧是群里的气氛担当,常常会发一些搞笑的表情包或者讲一些冷笑话来缓解大家的压力。孟梦则像个细心的小管家,会把我们讨论过的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整理成文档,方便大家随时查阅。
有一次,我为了一道有机化学的推断题苦思冥想了近一个小时也没有头绪,便把题目发到了群里。很快,孟梦就回复了她的解题思路,还附上了详细的步骤分析。文静虽然不常在群里发言,但偶尔看到我们讨论特别激烈的问题,也会冷不丁地冒出来,用一两句关键性的点拨,让我们茅塞顿开。这种“云学习”的方式,让我们即使身处各自家中,也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友情的温暖。
春节如期而至。与往年不同,这个春节,我的生活里明显多了一抹“学习”的色彩。除夕夜的团圆饭依旧丰盛热闹,春晚的歌舞依旧精彩纷呈,但我的书包,始终放在卧室最显眼的位置。走亲访友时,当大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打牌,我常常会找个安静的角落,捧起一本英语单词手册或者数学习题册,见缝插针地学习一会儿。亲戚们看到我如此用功,总会笑着夸我懂事,但也有些心疼地嘱咐我注意休息。
我知道,这样的行为在喜庆的春节氛围中或许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我心里清楚,对于我们这些即将面临中考决战的初西学生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
在高强度的寒假复习中,我对自己的中考目标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市一中和附中,依旧是我心中最向往的学府。我开始有意识地查找这两所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它们对各科成绩的要求。这些具体的数字,像一把标尺,衡量着我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也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有时候,夜深人静,当我合上书本,躺在床上,巨大的压力会像潮水般涌来,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我会担心自己万一考砸了怎么办,担心辜负了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但每当这种负面情绪出现时,我都会努力进行自我调适。我会想起杨老师说的“乾坤未定,一切皆有可能”,会想起物理成绩从最初的困境到现在的突破,也会想起和孟梦、林晓月一起并肩作战的那些瞬间。这些积极的念头,像一缕缕阳光,驱散我心中的阴霾,让我重新找回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寒假过半,春节的热闹渐渐散去,我的学习计划也按部就班地推进着。书桌上的习题册越做越厚,笔记本上的知识点也越记越密。我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但此刻,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ha0eb-1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