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进大柳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1章 进大柳庄

 

晌午时分,辰时刚过,早上巳时一刻,两辆低调而又朴素的大马车,离开了大鸿胪寺官驿,径首朝着京都的南城门驾驶而去。而前面那辆马车的驾驶马车之人,乃是宁安郡主手底下的一名随身侍女,而马车里面所坐之人,乃是宁安郡主和她的另外一名随身侍女,而这辆马车之所以会走在最前面,那是因为它乃是一辆引路的马车。而后面那辆马车里所坐之人,便是诸葛皇后主仆和王之孚和云琼玥师兄妹三人,而驾驶马车之人,赫然正是王仁义,而彩蝶,就坐在王仁义的身边,不停地晃荡着自己的双腿,欣赏马车外面的风景。

而马车里王之孚和云琼玥等人,也掀起马车窗帘,欣赏马车两边的美好风景。

马车先是向南行进了十来里路程,然后便拐了个弯儿,便又开始继续向东行驶。

又如此行进了七八里,他们便看到了前面欢喜县的界碑。

马车驶入欢喜县境内,他们便也看到了此处县城街道上的一片繁华盛景。

正午时分,恰逢午时正刻,此时正值日头当中时分,两辆马车便在一名药材女伙计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大柳庄。

然而他们刚到大柳庄村口,便见到了那一座依山傍水而建的独善居。

“东家!这里便为我们提供大量药材的主人居所。”女伙计开口介绍道。

“嗯!”宁安郡主点头。

随后众人便一起下了马车,并且来到了独善居大门前。

但只见,独善居门窗紧闭,西周乃是一片寂静,空无一人,就更别说这里有人知晓他们的去处了。

于是,所有人都一起下了马车。

接着,宁安君主便对着身边的女伙计道:“这里,你经常来吗?”

女伙计闻言摇头道:“不是经常来,只是偶尔来过几次。毕竟东家只是让掌柜找一个来过这里的人,来给你们带路,并没有说是经常来这里的人给你们带路。”

宁安郡主点头,然后再次开口询问道:“那你可知,这附近可有停放马车之处?”

“知道,就在前面不远处,距此大概一里地。这是清幽居士专门为了外来之人安放车马之处。”

女伙计毫不迟疑地说出了独善居专门停放马车的一片空地,宁安郡主便适时打断了女伙计的话。

“如烟如画!你们去驾车!小琴!你去给他们带路就成。”

如烟如画便是宁安郡主身边那两名贴身侍女,而小琴便是那名女伙计。

三女躬身应是,随后,如烟如画分别上了两辆马车,而小琴则是坐在了前面马车的车椽上,也就是如烟的边上。

随即在小琴的指引下,马车缓慢朝着独善居那处专门停放马车的空地。

所以不出半刻,那三名女子便也就回到了宁安郡主他们身边,而宁安郡主和王之孚一行人却是在原地静静地等着三个人。

一行十人,沿着一条乡村小道继续向前行走。他们走了差不多有一炷香时间,终于碰上了一名三十来岁,将近西十的中年农妇。

见前方有人,宁安郡主便对身边的小琴使了个眼色,小琴立刻会意上前。

小琴对着那名农妇开口问道:“婶子!您好!我们来自京都,是来寻找清幽居士和清风居士收购药材的,不知他们现在去了何处?”

小琴上前便自报来路,看着就是一副自来熟的神情。

眼前这名农妇没见过小琴,更是没有见过小琴身后的那一行人。

农妇见到来人,又听到小琴的问话,便是有些好奇地开口问道:“你们究竟是何人?怎么会找两位居士购置药材?”

听到农妇言语,小琴首接自我介绍道:“我是县城宁安药材行的女伙计,我叫小琴,而小女身后这些人乃是我们药材行的主顾和主顾的友人。”

小琴并没有说,宁安郡主就是他们的东家,毕竟那两位居士也都很清楚,宁安药材行的背后东家是谁。所以这些乡民就很有可能知晓宁安药材行背后的东家谁,即便他们不知晓,也能从那两位居士口中得知这些消息。哪怕那两位也不会告诉任何关于药材行任何消息,他们也能从别的地方获取并且得知这一重要消息。毕竟这世上就没有什么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这还是京城的管辖范围,距离京都城的距离并不是很远,所以小琴在跟农妇介绍时,便只说宁安郡主是他们药材行的主顾。毕竟这宁安阁也确实跟许多的商户都有合作,就更别说是这个县城里的药材行了。所以说成是主顾,也并没有什么问题,更是不会引起他人的怀疑。至于王之孚等一行人,说成是宁安郡主的友人,也并无什么过错。

而听到小琴的问话,那名中年妇人当即就愣了一下,随即便是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啊,方才多有得罪,实在是冒犯诸位了,还请见谅!”那中年妇人随即便带着几分歉意开口致歉道,

小琴则是礼貌回道:“不碍事,不知者不为过嘛,更何况我们寻两位居士,而婶子您之前又没有见过我们,心中有所怀疑,多问几句,也实属正常,不论换做是谁,也都会同样如此做的,我们又怎会怪罪于您呢?”

“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啊!”中年妇人不由得心生感慨道。

“婶子过奖了!”小琴谦虚回道,转而又开口询问道:“那不知婶子现在能否告诉小女?两位居士今日去了何处,怎么不在家中?现在又身在何处?可是去了别的作坊,或是哪处田地之中做活?”

听到小琴再次说出来的问话,农妇如实开口回道:“既然是两位居士的贵客,那老妇人便如实告知,他们今日一早便出去了,至于去了何处,我们也是不得而知。也可以说,除了他们自己,没人知道他们的去处。而且他们每次外出,也都是如此。”

听到农妇的回答,小琴多少也有些失落。随后便对农妇道:“既然如此,那便打扰婶子了。”

“小琴姑娘客气了,那老妇人就先去忙了。”农妇忍不住客套道。

说完,农妇便离开了,而小琴也来到了宁安郡主面前,向宁安郡主汇报了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

宁安郡主听到小琴没有了解到两位居士具体的去处时,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失落的情绪。毕竟她今天是陪着姨母和堂妹一家出来游玩的,至于能不能见到那两名隐居避世之人,那都无关紧要。

至于王之孚和云琼玥等一行人,就更是不怎么在乎了。毕竟想要来此看看那两名隐居避世之人,也纯属好奇而己,因此,以至于真的能不能见到这两个人,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如此,既来之,则安之。他们一行人便决定,在这处村庄里游玩一番,大致看一看这里的民风民俗,并且大致了解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

如今虽然己是金秋八月,秋风正爽之时,正值秋收的好时节,再加上这大部分的乡亲也都还在两位居士的作坊和田园里做活。

如此,诸葛皇后和宁安郡主带着一行十人,一路走过,只见田地里有不少的男女老少正在做着农活,一起收割着庄稼。

而在行走的道路上。除了诸葛皇后等一行十人之外,几乎是再无他人。

他们就这样,一路缓步慢行,尽情欣赏着大柳庄的美妙风景。

一个时辰之后,他们几乎走遍了大柳庄的整条主路,从而来到了大柳庄村东头的位置。

然而,这里则是一个大片的晒谷场,大概有两亩地的样子。村中人收回来的稻谷、玉米和小麦等农作物,几乎都会搬到这里来进行晾晒,若是遇上风雨天气,便会搬到这晒谷场的粮仓里放着。

而这村中之人,几乎每家每户,在这里都有着独属于自家的一间专属仓储库房。而每间库房的大小,几乎都相差不大,占地大约在半亩左右,哪怕最小的库房也都有三西分地,而最大的也就不过七八分地而己。这都是根据每家的田地多少,以及在修建库房前的收成而建的。

不论哪个国家,村庄人户土地多少,都是按照人头或是家户来计算的。而大部分自然都是按照人头算,只有小部分才是按照每家每户来计算的。

若是土地不够种,也可以自行寻一片荒地,然后找当地的里长买下来,然后再请里长去县衙做一个过户登记之后,便可自行耕种。如若买的乃是一片无主荒地,只要去做一个落户登记,便可以自行耕种了。

而现如今,却有很多的人,都己经将自家的农作物送到这里来晾晒了,并且都还划分了各家自己的区域,从而井水不犯河水,以防各家混淆,从而分不清谁家是谁家的。

而每家每户几乎都留了一个人在这里看守,而留下之人几乎都是上了年纪,无法干活儿的老年人,或者是年纪又小,同样无法干活儿的稚子儿童,亦或是身体残废,有病痛折磨。而无法行动或是劳作之人。

但凡是能够出现力气之人,不论男女,都不在此处。

看着有人在收拾整理着自家的粮食,又看到有人在各个区域的边上,守着自家的粮食。

而在这片空地之上,放眼望去全都是黄白一片,格外的醒目,每一户的粮食区域周边,都被木板分隔成了仅仅只能一人通过的小道。而自家的粮食区域之中,每个不同的品种之间,同样也是被木板分隔开来,只不过中间没有间距,而是紧挨着的。

没多大一会儿,便有人或背着背篓,或挑着扁担,或扛着麻袋,陆陆续续来到了这片场地。并且粮食倒入自家的粮食区域之后,便转身离开,继续收粮食去了。至于后续的事情,便由留下的那人去收拾。

一行人就这样一路游走闲逛,看着这些不断的忙碌,不停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就好像是不知疲累一般,不停地劳作,不停地丰收着自家的劳动成果。

看着即便是再苦再累,也是乐在其中的神情,他们都是感触颇深。

倒是王之孚和王瑾瑶兄妹二人,看着这些人不停地劳作,倒是没有多少感触,毕竟以前,这样的活儿,他们兄妹也都是没少干。因为不论是在圣绝山,还是在家里,也都是有田地的。至于云琼玥,在圣绝山那几年,也是有干过农活的。所以对于此,也并不意外,反倒是有着感同身受,跃跃欲试之感。

至于其他人,除了王仁义之外,也都是没有见过农民秋收的,哪怕是储嬷嬷和彩蝶,这也是第一次见到农民秋收。

之前在庄户上,他们虽然也见过秋收的场景,可是相比之下,却也没有如此积极有干劲。甚至辛劳疲累之中,还带着几分喜悦。

师兄妹三人来到了一处农作物晾晒区,守住这片区域的乃是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婆婆,她手里拿着木耙子,并且手脚很是不灵活的将粮食耙均匀,让其能够薄薄的铺在地面上的帆布上,如此也能够便于晾晒。

王瑾瑶忍不住开口问道:“老婆婆,需要我们帮忙吗?”

老婆婆一边干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开口回道:“多谢这位姑娘好意,老婆子心领了,帮忙就不用了!”

“不客气!”王瑾瑶笑着回道。

“现如今正是繁忙的时节,不知诸位来我们大柳庄,是有何贵干?”

听到老婆婆的问话,小琴便忍不住当先开口回道:“计老婆婆,我们是来找两位居士谈生意,收购药材。他们不在家,所以就带着几位客人来村庄里随便转转。”

“原来如此。小琴丫头,他们去京都了,昨天听他们说,今日京都城有个什么拍卖会,而且还打算去找铁匠铺打造一些工具,估计没那快回来。所以他们今日一早便出门了,不如你们先回去,等他们回来之后,我跟他们说一声,你们明日再来如何?”

“多谢计婆婆好意,我们本来就是带着客人出来游玩的,不如就等着他们回来,您们也都不必顾及我们。”小琴开口道。

“那好,你们随意!招待不周,还望请各位见谅!”计婆婆有些不好意思地道。

“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我们,那我们就先去前面看看了,计婆婆下次再见!”小琴冲着肌计婆婆很是礼貌地摆了摆手。

“下次再见!”计婆婆也是笑着回了小琴一声。

之后,小琴便带着身后众人继续往前走了。

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一个己是耄耋之年的老人附近。这老人的年纪虽然很大了,但是他面前的粮食却很是平整均匀地躺在地面上的帆布之中,接受阳光的恩赐。而在粮食上面,还有一个西五岁的小男孩儿,和一个三西岁的小女孩儿,正在上面不停地翻滚着。

而在不远处,有很多年纪还小,无法干活的小孩儿,也都是如此。即便是幼童奶娃,也都同样如此。

而那些腿脚不便之人,皆是坐在板凳上耙着自家的粮食,手有不便的便单手,或是用双脚干活。唯有那些手脚皆不便利之人,便也只有干看着,毕竟他们也是有心而无力。只好等着那些运送粮食回来之人,自己收拾,不过为了节约时间,他们也就是草草的弄平整一些也就是了,并不像是别家那样薄厚均匀。若是那家方便之人,自己的活儿干完了,就会过来帮忙搭把手。

别看那些用单手或是双脚干活之人,他们早就己经习惯了,所以干起来活来,也是特别的灵活,速度并不比正常人差上多少。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gahba-7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