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章 邹乾的谋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71章 邹乾的谋划

 

4 月 15 日,邹乾调兵的命令己经发出去 5 天了,按理说太行山中的部队应该快到了。

这几日邹乾也没有闲着,他派人与城内的周良取得了联系。

虽然灵寿县被官军围困,但是由于官军人数不足,只有 2 万余人,而城中大乾军有 1 万精锐、1 万青壮,而且大乾军还可以征召城中百姓守城。

因此太守韩文杰也不敢分兵西面围城,而且古代攻城讲究的是围三缺一,而他带的兵实在太少,就连围三缺一也做不到。

他之所以敢攻打灵寿县,其一是被愤怒冲昏了头;

其二是因为虽然大乾军武器精良,战斗力惊人,但韩文杰并没有首接与大乾军正面交锋过。

在他的印象中,虽然常山郡的精锐在大乾军手中折损了 5000 人,但那是因为被围困,被数万大乾军以多打少,因此他认为,常山军在人数相同的前提下对阵大乾军必胜;

第三则是因为大乾军的龟缩不出,让韩文杰产生了误判,认为大乾军害怕了常山军的围剿。

结合以上三点,韩文杰所采取的策略是:两万步卒正面围东城门,并且配备 1000 骑兵在西城门、北城门附近游走,留出南城门,派人监视。

如此一来,既能做到不让敌军退回太行山,又能给其留出一条生路,不至于敌军殊死一搏。

综合以上情况,邹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此战的关键乃是敌军的骑兵。

若是常山军没有这一千骑兵,或者大乾军有抗衡这 1000 骑兵的实力,便可以出城与常山军决战;

反之,只要常山军这一千骑兵还在,那他们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进可攻,退可守。

同样数量下,大乾军不是常山军的对手。

哪怕大乾军在正面战场上击溃了常山军,但是只要有这 1000 骑兵,也可以为常山军断后,让常山军士兵从容脱离战圈,重新组织防线。

实在是形势不利时,韩文杰也可以丢下大部队,骑上战马,在骑兵的护卫下逃走。

因此邹乾下定决心,要在大战之前先解决敌军骑兵。

只要抢到敌方的马匹,此战哪怕失败了,所收获的利益也是巨大的,毕竟 1000 骑兵可抵 1 万步卒,甚至于 1 万步卒都不一定能抵得上这 1000 骑兵。

毕竟能追得上骑兵的也只有骑兵,但是只要对方不想和你打,想击溃骑兵也是比较难的,除非你的马匹数量比他多,马匹质量比他好。

否则,想追上一心想走的骑兵是不可能的,在这平原上,还没有人能够挡住一心想走的骑兵。

当然邹乾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因此此次他可不是想追击这群常山军骑兵。

毕竟这灵寿县城附近也属于平原地区,自己手中的 500 匹劣马,想要追上常山军的优质战马,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反而有可能被他们吊打。

因此邹乾想要的乃是首接进攻他们的营寨,虽然一般来说,营寨攻打起来难度不一定比攻打城墙小多少,但是自己手下的这一支可是身穿铁甲的大乾骁骑团。

经过接连血战,其战斗力无疑是大乾军中的顶尖水平,哪怕和常山军对战,凭借身上的铁甲以及人数优势,也必定能够一战而胜。

毕竟敌军可是将 1000 骑兵分成两队,分别在西城门和北城门附近游弋,至于南城门,却是他们特意留出来的缺口。

可实际上想要从南城门突围,就得穿过滹沱河,看似是生路,实则是死路。

只要大乾军敢出城,正东方向有常山军主力,正西方向有在灵寿附近游弋的常山军骑兵,只要被拖住,到时候常山军主力攻杀过来,便是只有死路一条。

而想要渡河向南方逃窜,确实无比艰难,毕竟此河虽小,却也不是短时间能渡过的,也只能逃出部分人,那可算得上彻彻底底的大败。

因此,邹乾觉得自己的这帮手下还是有点能力的,还好没有轻易地出击或者逃走。

实际上邹乾怎么也不会想到,其实不是他们有能力,只是他们听自己的命令,守住县城,等自己回去。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eacbd-7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