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刘宏,在沉思半晌之后,最终说出了自己的决议!
只见他缓缓道:“卢植确实有避战之嫌,然屡立大功,斩杀黄巾近10万之众,
但其进军缓慢,迟迟不能击破黄巾,恐无胜此位,
先让其回归朝廷,以待发落!
现请诸位臣公,令择一位可担大任之人!”
众人皆是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
最后大将军何进推出了董卓,
司徒袁隗,推出了袁绍,
太尉张温。推出了江东孙坚,
虽然几人都推出了不同的人选,但是,一个共同的点就是,董卓和他们几个都有所联系,
因此其实大家默认的是董卓!
因为众人推出的其他几个人,一听就不怎么靠谱,年纪尚小
此时的董卓己经53岁了,明显要靠谱一点
而且其无论是官职还是地位。又或者是平定羌人的战绩都足以接任。
至于张让,却没有推出任何的人,
毕竟他是一个宦官,身份就注定了无论是皇帝还是各个朝臣,都不可能让他们接触兵权…
就算是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什么的。
也都仅限于是一些人马属于是情报组织,而并不是兵权。
事实上别看锦衣卫吹得很牛批,但是真的和身穿铠甲的朝廷精锐军队对抗,也只有被吊打的份!
毕竟吹得比较牛逼的也就他的那把雁翎刀、以及飞鱼服!
而不是什么雁翎锤,飞鱼甲…
所以真正打起来,哪怕是武林高手也打不了几个官军,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破不了甲…
于是就这样,众人皆推举出了自己心中之人,
等待皇帝陛下的圣裁!
然而刘宏对于这种大事还是让众人,将这些人的履历说一遍他再决定,
大将军何进道:董卓生于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岷县),成长于边塞,自幼武艺过人,性格粗猛,擅长与羌胡打交道。
桓帝末年,他以“六郡良家子”身份被征为羽林郎(汉代禁军军官),
后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叛乱,因功升任军司马
2. 讨伐羌人
汉阳平羌:永康元年(167年),董卓随张奂征讨汉阳叛羌,大破敌军,斩首万余级,因功拜郎中,获赏九千匹缣
2. 出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并州刺史:董卓以威猛之名被任命为并州刺史,负责边疆防务,期间展现军事才能,镇压叛乱,,
光和年间董卓升任河东太守,
元魁道:袁绍现如今乃是臣的侄子,其年轻有为在,曾任司隶校尉,濮阳县长等职…
张温道:孙坚号称江东猛虎,跟随朱儁元帅南征北战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将,现任长沙太守…
待到众人说完灵帝思虑再三说道:既然如此,那便由董卓前去接任卢植统帅大军吧…
袁隗、张温二人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想想自己说的这两个人根本就拿不出手,也就没有争辩。
而且这董卓确实是一个能力极强之人,和他们二人也是有所往来,
此番回去倒是可以给他去封书信,
就说一下自己等人在朝廷之上为他争取了这个职位,让其好好平定黄巾...
也好为自己与董卓这位冉冉升起的将星,再续一份香火情…
虽然看他这个样子己经和大将军何进走得非常之近了,
但这样的统兵大将,谁又不想和他拉近关系呢?
至少在张温、袁隗二人看来其是有资格被其拉拢的…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汉灵帝刘宏首接命人起草好昭书,首接任命董卓前去冀州替换卢植接管大军!
传旨的传令兵,八百里加急,迅速前往进并州。
将这封圣旨交到了董卓的手中…
中平元年6月20日,
大汉天子诏曰:
朕惟西海之内,寇贼横行,社稷倾危,黎民倒悬。
今特命董卓为东中郎将,持节赴冀州,代卢植统帅讨贼大军,
督司隶、豫州诸郡兵马,务须克期剿灭黄巾逆党,安我汉室疆土。
昔者,卢将军忠勤王事,然为人所诬,暂归京师待罪。
今以卿骁勇冠世,威震边陲,故委卿专征之权,凡军中进退、赏罚、调度,皆听便宜行事。
其各营将士、州郡吏民,当如奉朕亲临,不得稍违号令。
呜呼!国之安危,系于将军;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若再贻误战机,或纵贼肆虐,则国法具在,决不宽贷!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右,如律令!
(加盖皇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信玺)
董卓带着3千并州铁骑!
拿着汉灵帝亲自签发的圣旨。一路南下来到上党郡。
经黎阳,涉县的官道。进入冀州往曲周城而去…
-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eacbd-18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