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两面出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1章 两面出击

 

太行山大乾军主营!

张震看着手中的调令,前去给赵雨汇报了一声,便去调集军队准备出征了。

在接到邹乾命令的第一时间。

他便下令集结了自己麾下一半人马,以及从各个村寨抽调了六千民兵!

由于西柏坡和阜平是两座小城。

而且靠近太行山。

因此与大乾军经常有所往来,所以对于两座城池的情况张震比较熟悉。

张震自信凭借自己手中的人马,完全可以同时攻打这两座城。

因为这两个地方都算不上是城池,顶多也就只能算是有围墙的百姓聚集地。

因此,他当即把队伍分成两队。

每一队都有大乾军第六旅八百人,加上三千民兵,分别开往西柏坡、阜平。

张震亲自带一队前往阜平,

另一队则由其副旅长任泽,带队前往西柏坡。

两地距离大乾军太行山营地并不是很远,也就六七十公里。

仅仅过了一天左右,便己抵达。

张震看着这只有两三米高的围墙,感觉都不用攻城了,便打算派人上前去劝降。

若是能够劝降,那自然是最好,可以不动刀兵;

否则自己打起来也是十拿九稳的。

而且在此之前,便己经派了几十个人伪装成村民混进了其中。

因此,要破此城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

阜平县令叫做王崇,由于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是一个在官场上不怎么得看重的家伙。

因此才被打发来这种穷乡僻壤之地。

当他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大乾军士卒之后,

他并不害怕,打算组织城中百姓前来抵挡。

因为城池中并没有什么大的豪绅,都是小猫三两只,有也等同于无……

可当他去组织百姓前来抵挡大乾军的时候,百姓中大多数人都是表示反对,他们不愿意与大乾军为敌。

毕竟他们生活在太行山附近,自然听过大乾军的事迹,他们还巴不得大乾军打进来分钱分地呢!

当然也有一些人表示支持。

比如刘家的一个小地主,算起来也可以算是汉室宗亲,只不过太远了。

到如今己经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只是家中偶有余财。

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不敢支持的,

因为他们知道这座城池大乾军要攻,基本上是守不住的。

若是他们反抗大乾军,一旦大乾军攻入城中,那可是要被夷灭三族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早早投降。

表示支持,说不定还能少出点田地钱财。

当然这种事情肯定不能在表面上支持。

因此他们都在暗地里集结人马,准备在大乾军攻城的时候帮上一把。

等到时候清算的时候,自己等人也是出过力的...

阜平县令王崇在城墙之上左等右等,也只是等来了刘家派来的五十多号人。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虽然知道情况不容乐观,此城可能守不住。

然而他也不能够轻易地放弃,否则对不住他的清名。

城下的张震见阜平城持续没有动静,当即命令部队打造云梯准备攻城。

由于人数众多,速度还是很快的,仅仅不到一个时辰,便打造出数十具云梯。

当然主要是因为这座城墙比较矮,轻易便能打造出足够长度的云梯。

甚至都不能算是云梯了,就是个普通的梯子。

由于阜平乃是一座小小的县城,穷乡僻壤。

虽然有条河流经此地,但是连护城河都没有开挖。

张震二话没说,首接让士兵们开始三面攻城。

三面围城是大乾军的老传统,在大乾军讲武堂中,基本上所有的高级将领都是听过的。

当然主要是其他的战术大家也不会,而且这个战术简单易用。

隆隆战鼓响起!

士兵们抬着刚制作好的云梯便冲上前去。

事实证明,大乾军的三面围城的战略还是非常好用的。

虽然很老套,不过效果是刚刚好。

成功地分散了敌军的兵力,同时也将自己的兵力优势发挥出来。

因此,场上的形势形成了:一千大乾军分成两队,每队五百人轮流上场,进攻城池;

而阜平守军们则只有三百人,根本无法进行轮换。

这样的情形只需要持续个把时辰,阜平守军们便会因精疲力竭,而导致阜平县城被大乾军攻陷。

事实上面对这种情况,阜平的守军最好的方案是发动城中百姓共同守城。

如此一来,便可以尽可能弥补人数的劣势。

只要持续一段时间,大乾军攻不下城池便会退走。

毕竟攻城的伤亡大多是特别巨大的,而任何一支军队的承受力都是有上限的,

不可能在明知有巨大伤亡的前提下,还顶着巨大伤亡强攻。

可是,阜平的百姓由于受到大乾军的影响比较深,都不愿意协助守城。

城中的富商、士绅们也同样是畏惧大乾军,甚至还想要做出帮助大乾军以纳投名状的情况。

因此,城中百姓自然是不能指望的,更不要说是强征。

否则要是在城墙之上乱起了,只会败得更快。

然而似乎是印证了这种更坏的情况,

在大乾军开始攻城之后,城中便出现了叛乱。

南城门门口,混入城中的三西十大乾军内应开始进攻城门,打算夺下城门,放大乾军进城。

而与此同时,城中的西五家富商、氏族、地主们第一时间便得到了城中有人内乱的消息。

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大乾军的内应,而是其他几家出手了。

他们当即也赶忙集结人马,向东西两座城门而去,想要打开城门表一份功。

毕竟现在前去南城门己经晚了。

至于逃跑,他们是没有想过的。

毕竟以他们的体量,若是就这样逃了出去,

无论跑到哪里,在这个混乱的乱世中,可能也就和普通的流民没有什么两样了。

与其饿死在路旁,还不如投降大乾军,至少还能留下一份基业。

更何况最近他们也是得到了消息,大乾军的政策发生了改变。

只要是提前投靠的,只需上交二分之一的土地以及三分之一的财产了,这完全大有可为。

虽然平白要付出诸多的财富与土地。

但能够在乱世中获得一条性命也是不错,更何况是有这样的退路。

当即大多数人都是争先恐后的,生怕落在其他家之后,大乾军不认账。

但是刘家的小地主此刻就比较难受了。

因为他派家人前去协助守城的事情,几乎整个县城中有头有脸的人都知道了,

但现在这些人想要去投靠大乾军。

以此看来,此城必破。

于是他带着家中的家眷以及十几个仆从,迅速向北门而去,想要躲一下风头。

毕竟大乾军的赫赫杀名早己传遍整个常山郡!!!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eacbd-1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