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3月15日,经过几日休整周前初步稳定了军中形势。对寨事务做好了安排。并且重新确定了大乾军,军队的建制问题?由于大乾军,近期膨胀速度过快,军队建制发生改变,可以说有点杂乱无章非常不利于指挥,最重要的是军队内部实力不平衡,对于邹乾来说十分不利于对大乾军的掌控,比如:有的老兵手下都有50一个新兵。而自己的亲卫军统领手下只有10个人。这要是发生什么问题,如何压得住众人?君主之道在于制衡,自己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实力如何能指挥大军。以及后勤队等跟不上军队扩张速度,总是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斥候还是原来的人数,斥住是大军的耳目,以前是因为人少,现在人多了大军的活动半径自然也要一增加。因此军制改革,势在必行。
于是邹乾决定:
10人一小队设一个小队长,一个小队副。
三队为一个大队。设一个大队长卫兵2人,一个大队副。 (30人)
三个大队为一连设一个连长卫兵10人和连副。(100人)
三个连设一个营,设立一个营长,卫兵30人和一个副连长。(300人)
三营为一团,设一个团长,卫兵100人一个副团长与一个团参谋部。(1000人)
三团为一旅,这一个旅长卫兵300人,一个副旅长与一个旅参谋部。(3000人)
三个旅为一个军。设一军长。1000卫兵。两个副军长一个军参谋部,(10000人)
这里的人数是指编制。并不是准确的数字。但是大黔军配给粮草军备的名额就是这么多。并且。营级以上。卫兵队长由邹乾任命,可以说亲卫兵不只是卫兵更是邹乾的监军这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他们的任务只有两个:第一保证军事主官的安全。第二给邹乾传递军队的动向。
民兵:派自己手下的老兵派到每个村子去辅助村长统领民兵,将他们加以训练组成大乾军的辅助力量,做为后勤兵。上面就是乾帅,也就是邹乾,拥有所有军队的兵权并每年从军中选拔优秀的进入亲卫禁军由邹乾首接管理有多少都可以。当然邹乾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也只能管几个人,最多管10个人如果后面军队太多了。可能会成立军团。任命临时统帅,当然现在都不做他想。毕竟现在自己手下没那么多人。
因此邹乾将自己手下众人集合在一起,将此军制颁布,重新按新军制整编,还是老兵带新兵的方式,将手下2000多兵马分为6个营,一营为邹乾亲卫五营长为张震六营为刘虎(就和别人抢皮甲的家伙,这刘虎刘家堡一战带队攻城确实勇猛过人因此进入了邹乾的眼中),二三西营由副营长代理,并由乾帅首接管理并非他贪权,其实他一个人管着也挺累的。虽然想要掌控军队,但也不一定要自己亲自干,韩信不是说过一句话吗?“我是 帅我只需要管好手底下的将就好,所以其统兵多多益善”。邹乾也是信奉这样的道理邹乾觉得自己统将的将多多益善。毕竟自己真的管不了那么多人。而且统兵真的好累。若不是需要有与之制衡的力量。周乾甚至连自己的亲兵都不想管,而且虽然邹乾自身管理能力不够。但是其对整个军队的掌控力度还是很高的,不凭别的,就凭他掌握了整个军队的后勤钱粮军饷,没了这再多的军队覆灭也只是早晚的事情。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没人统兵,如果让一群庸才统兵。不能够充分执行自己的命令,打打顺风战还可以。若是遇到硬仗,整支军队可能瞬间崩溃。这也是周乾现在不敢放权的原因。想到这里邹乾也不再犹豫,山寨中的事务自己己经做好了安排。自己也该去常山郡定真附近赵家村寻找赵云了。
邹乾把张震,刘虎叫过来交代道:“我要带兵出去一趟,你们两个守好山寨,待我回来”。两人保证道:“我等定守好山寨,待乾帅归来”。原本张震私下找周乾说要跟着一起的。但是被周前严词拒绝了。但是并未明言什么原因?因为邹乾留他们两人,一同留守山寨。其一是守住老巢保住基业,其二则是让他们两个相互制衡。当然这些可不足以外人道也,以免伤了部下的心。正所谓言不传六耳,最好是一个人也不说。更何况周前不是不信任刘虎,而是他们两个都不信任。所以周前才将自己本部人马全部带走。同样是为了制衡他们两个。不然出去找个赵云,根本不用带这般多的人,当然多带点人也并没关系。虽然粮草消耗会变大,但是也可沿途练兵。中途若是遇到一些不开眼的小毛贼。那效果可更好了而且现在黄巾西起多带点人自己也更加的安全。临走之时邹乾对张震说道,你组织一下让民兵自己制作一些木甲以增强战斗力,有总比没有强。说完邹乾就骑上马带着一众人马出发了,为壮声士还带走了15匹马给亲卫老兵骑乘,只给山寨留了6匹训练新兵。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eacbd-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