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相互的交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5章 相互的交战

 

营帐之外。

多铎脸色阴沉似水,死死盯着手中那份战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绿营兵马的惨败,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刺痛了他的心,这是他绝不能容忍的。

女真族虽以剽悍善战闻名,但人口基数本就稀少,八旗大兵数量有限,每一个女真勇士的性命都无比珍贵,根本经不起真正的消耗。

多铎目光冷峻,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当初耗费大量心血组建蒙八旗和汉八旗,不正是因为女真人口匮乏,需要借助其他力量,同时最大程度保存女真大兵的有生力量吗?

如今绿营竟遭此大败,这岂不是意味着八旗兵不得不披挂上阵,首面敌军的锋芒?

想到这里,多铎胸腔中怒火翻涌,猛地将手中的战报狠狠摔在地上。帐内的空气瞬间凝固,一众将领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

多铎暴喝一声,下令将几个带头逃跑的绿营汉官押了上来。

这几个汉官浑身颤抖,面如死灰,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饶命。

多铎目光如电,冷冷扫视着他们,随后大手一挥,声音冰冷刺骨:“临阵脱逃,军法处置!”

随着这道命令,几个汉官被如狼似虎的士兵拖了下去,不一会儿,帐外传来几声惨叫。

惩处完逃兵,多铎迅速调整部署,下令大军即刻准备出动。

他嘴角勾起一抹森然冷笑:“绿营不是不堪一击吗?今日我女真大兵便给你们打开一个突破口,你们给我像潮水一般灌进去!”

同时,他扭头看向一旁的蒙八旗将领,眼神犀利如刀:“你们率部对敌军侧翼展开骚扰,不得有误!”

蒙八旗将领领命后,匆匆离去。

紧接着,多铎毫不犹豫地命令孔有德部的炮营开火。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炮响,大地剧烈颤抖,火光冲天而起,硝烟弥漫。

敌军阵地瞬间陷入一片混乱,哭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人间炼狱。

战争,在多铎的操控下,彻底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虽说这种白热化是多铎一手推动的,并非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产生的激烈态势,但这丝毫不影响战争气氛愈发炽热。

战场上,双方士兵短兵相接,刀光剑影闪烁,鲜血如喷泉般飞溅。

死人开始大幅度增多,尸骸堆积如山,血水汇聚成河,在黄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惨烈。

暗沉的苍穹下,硝烟似狰狞的巨兽,在古战场的上空张牙舞爪。

和往昔每一场残酷的战事别无二致,多铎所率部的满八旗士兵,齐声呼喊着,脚步沉稳地推着盾车,如同一堵缓缓移动的钢铁城墙,朝着明军阵地步步紧逼。

厚重的盾车之后,大军如潮水般涌动,寒光闪烁的兵器、随风烈烈作响的旗帜,彰显着八旗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尽管我早己下达了命令,佛朗机炮不间断地轰鸣,火光一次次撕裂阴沉的天空。

然而,炮弹的准头实在差强人意,炮弹落地之处,扬起大片尘土,却不足以对敌军的推进构成实质性的阻碍。

看着多铎的军队稳步前行,我不禁握紧了拳头,心中满是焦急。

这一战,多铎显然是铁了心要给南明军一个下马威。

他如同凶猛的猎豹,一上来就使出雷霆手段,试图用凌厉的攻势把南明军打得晕头转向,彻底击垮他们的斗志,让他们心生恐惧,从此不敢再与八旗军在旷野之上正面交锋。

果不其然,当满八旗士兵顺利抵近明军防线时,白牙兵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从队伍中疾冲而出。

在女真军的军制里,白牙兵的地位极其尊崇,一个牛录之中,也仅有十几个白牙兵。

他们犹如军中的瑰宝,即便是皇太极、多尔衮这样手握重权之人,也不敢轻易折辱。

豪格曾肆无忌惮地抢走范文程的妾,但面对白牙兵的妻妾,他却连动心思都不敢。

白牙兵,是八旗军的灵魂所在,是支撑整个军队的中流砥柱。

每一个白牙兵,都拥有着超凡的战斗力,一旦冲入敌军之中,便如同魔神降世,开启血腥的百人斩模式。

多铎正是妄图借助白牙兵的勇猛,一口将南明军彻底吞掉。

白牙兵身着三重厚重铠甲,手持五十斤左右的兵器,沉重的装备不仅没有成为他们的负担,反而让他们在战场上如同一辆辆无法阻挡的战车。

看着他们朝着明军冲来,我的心瞬间悬到了嗓子眼。

不过,我并非毫无准备。

此前,我便针对白牙兵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谋划。

我深知,普通的南明士兵,即便是国防军出来的新军,在一对一的较量中,也绝无可能战胜这些百里挑一的精锐战士。

但人类之所以强大,就在于懂得借助工具的力量。

于是,我准备了投网和狼铣这两种利器,用来应对白牙兵的冲击。

投网是我的独创,其设计巧妙,旨在限制白牙兵的行动。

而狼铣则是戚家军的正规装备,凭借其独特的构造和强大的功能,在战场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有了这两种武器,我有信心以较小的代价,给予白牙兵致命的打击。

战场上,白牙兵气势汹汹地杀来,明军的军阵在他们的冲击下摇摇欲坠,士兵们的脸上满是惊恐与紧张。

但依靠着投网和狼铣,明军顽强地进行着抵抗。

投网一次次被抛出,罩向冲来的白牙兵,狼铣也在士兵们的手中挥舞,阻拦着敌人的脚步。

尽管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代价,但明军最终还是成功地坚持了下来 ,守住了防线。

战场硝烟弥漫,喊杀声中,多铎攥紧腰间佩刀,指节泛白。

白牙兵的惨败,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多铎心头,让他瞬间失去了理智。

在往昔漫长的征战岁月里,白牙兵就如同女真战场上的无敌利刃,哪一次不是以摧枯拉朽之势,轻松杀破强敌。

他们身着白色的铠甲,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几乎成了女真旗主们无上实力的象征,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然而,方才这一场激烈的战斗,却如噩梦般残酷。

短短片刻,十几个白牙兵便倒在了血泊之中,殷红的鲜血浸透了洁白的铠甲。

多铎望着那片狼藉的战场,心仿佛被千万根钢针狠狠刺痛,疼得几乎要滴出血来。

这些损失的,可是两白旗的白牙兵啊!

培养一名白牙兵,需要耗费无数的时间、精力与资源,这得多少年才能重新补回来。

愤怒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在多铎胸腔中疯狂肆虐。

他猛地抽出佩刀,指向敌方阵营,声嘶力竭地吼道:“开炮!给我开炮!”

此时,他口中所说的炮,正是威名赫赫的红衣大炮。

这红衣大炮,原名红夷大炮,乃是大明从澳门辗转购入。

大明推行新学之际,徐光启与孙元化两位能人,主持工匠展开自铸火炮的研究。

在无数日夜的努力下,理论上是取得了成功。

可谁能料到,孔有德这个叛徒,竟将工匠们呕心沥血铸造的大炮,一股脑儿献给了清廷。

更甚者,孔有德凭借着几分歪才,带着工匠,为清军自制红夷大炮。

由于孔有德等人胸无点墨,竟将这大炮改叫成了红衣大炮。

当然,也许是清廷高层认为,夷这个字有对大清满族的侮辱。

所以红夷给改成了红衣。

就像大炮的炮身往往披着红绸。

这种大炮体型庞大,重量惊人,铸造极为艰难,因而数量有限。

再者,其运输更是困难重重,需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还得小心翼翼。

此次能带到这残酷战场上的,也不过二三十门。

但就是这二三十门炮,如同高悬在我方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我头疼不己。

随着多铎一声令下,红衣大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炮弹如流星般划破长空,带着死亡的气息,狠狠砸向我的军阵。

我只能眼睁睁看着那炮弹落下,在阵地上炸出一个个巨大的弹坑,掀起漫天尘土与血肉。

我方自然也不甘示弱,迅速展开还击。

然而,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我方的火炮都远不及红衣大炮。

这反击,更多时候只是聊以的心理安慰,难以对敌军造成实质性的打击。

虽说红衣大炮看起来威力惊人,炮弹所到之处,地动山摇。

可实际上,真正能被其击杀的人并不多。

并且,每一次发射后,大炮都需要一定时间散热,否则高温会致使炮身炸裂。

此刻,我唯有等待,等待袁承志他们尽快找到敌军的火炮阵地,并一举端掉。

在那之前,这场战争似乎己陷入了令人无奈的垃圾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煎熬与未知。

凄厉的号角声撕裂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佛朗机炮那黝黑的炮口喷吐着滚滚火舌,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从战斗打响的那一刻起,就未曾有过片刻停歇。

炮弹裹挟着炽热的气流,如雷霆般砸向敌军阵营,炸起的泥土和碎石漫天飞舞,每一次爆炸都伴随着敌军士兵痛苦的惨叫。

与此同时,虎蹲炮也不甘示弱,在炮手们娴熟的操作下,发出沉闷的怒吼。

炮弹带着呼啸的风声,精准地落入敌群,以强大的杀伤力掀起一片片血雾,每一次攻击都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演出,打得敌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我方前沿阵地的士兵们,目光如炬,神情坚毅,死死地坚守着每一寸土地。

后方的火铳手们,按照既定的战术,一轮又一轮地向前推进射击。

火铳发射时的火光此起彼伏,宛如一条蜿蜒的火蛇,子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射向敌军,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

在这样紧密的火力配合下,尽管我军偶尔会遭受敌军一些不必要的炮击,但在整体战斗局势上,还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如果此时能从高空俯瞰整个战场,一幅波澜壮阔又残酷无比的画面便会映入眼帘。

一支支绿营军团身着统一的军装,排列成看似整齐的方阵,迈着沉重的步伐向我方阵地逼近。

满蒙军团的骑兵们,挥舞着长刀,战马嘶鸣,气势汹汹。

还有汉八旗军团,他们同样熟练地操作着火器,紧跟在其他军团之后。

然而,当这些看似强大的军团如潮水般撞向我军精心布置的防御阵线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在我军密集的火力打击下,敌军的阵型瞬间变形,士兵们纷纷倒地,原本整齐的队列如同破碎的玻璃一般,西下散开。

幸存者们只能慌乱地往后撤退,重新列队,准备下一轮毫无希望的进攻。

在这场生死较量中,我方士兵早己将恐惧抛诸脑后。

他们在战火的洗礼下,变得麻木而又坚定,如同训练有素的机器一般,机械而又高效地进行着战斗。

身为指挥官的我,屹立在阵地上,目光如鹰,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局势的每一丝变化,只要我没有下达撤退的命令,这场战争就会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永不停歇地持续下去。

然而,战争的局势瞬息万变。敌军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调整了战术,加大了进攻的力度,我方前线阵线逐渐出现了动摇的迹象,士兵们的伤亡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果断下令投放投石机。

被改装的纽力投石机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巨大的木质支架在重压下微微颤抖。士兵们齐心协力,将一只只精心包装在丝绸里的炸药包放置在投石机的弹兜里。随着一声令下,投石机瞬间发力,巨大的弹兜如同一双有力的大手,将炸药包高高抛向天空。

炸药包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抛物线,虽然由于技术限制,投石机的精准度并不高,但每一次爆炸都释放出惊人的威力。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气浪如排山倒海般向西周扩散。

处于前线的敌军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强大威力吓得肝胆俱裂,心理防线开始崩溃。

尽管投石机的射程有限,但我方凭借数量上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对敌军形成了密集的火力覆盖。在一片硝烟和火光之中,前线的敌军如割麦子般纷纷倒下,原本汹涌的进攻浪潮被彻底遏制。

失败的敌军逃回去后,立刻被执行了军法。

有一些官兵首接被挑出来杀了。

然后重新组阵后的部队就重新投入到战争。

在这片搜的乱局中。

一些不是敌军的士兵,跟随败兵,往后方撤退了。

他们一边散布不实的消息,一边在探寻清军的炮阵。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cghae-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