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金榜题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9章 金榜题名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倩倩便站在了高考的前夕。在这关键的节点,连弟接到了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老师的声音清晰而又带着几分期待,让她整理倩倩这些年获奖的证书,再让倩倩写一封自荐信,老师则帮忙准备这三年倩倩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表,为了自主招生报名申请准备材料。同时,老师还叮嘱她们商量一下申请哪两所大学。

连弟对自主招生并不陌生,早在倩倩高二暑假时,她就了解到,部分985高校会从高三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给予提前录取或降分录取的机会。但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必须足够优秀,且要经过严格的学校审核。除此之外,学生还能提前去心仪高校参加夏令营,若能在夏令营中表现出色,申请自主招生时便会获得加分。

参加夏令营的学生由在读高中的班级级部主任和班主任推荐。当时,倩倩所在的实验班高手如云,大部分学生都有被推荐的资格。学生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前程,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有的甚至想尽办法讨好级部主任和校领导,只为争取一个宝贵的名额。

连弟也动了心思,想着给两位主任表示一下,可陈凯却坚决反对,他深信教育是公正的,认为没能力的孩子即便参加了夏令营也是白费力气。倩倩也站在爸爸这边,她对自己的成绩充满信心,坚信凭借自身实力,完全有资格参加梦寐以求的上海清大夏令营。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当参加夏令营的名单公布时,倩倩的名字并未出现。那一刻,倩倩满心失落,连弟也忍不住抱怨陈凯古板,不懂人情世故。但陈凯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他鼓励倩倩,只要足够优秀,定能考上上海清大。

自那以后,倩倩化失落为动力,更加努力地学习,一心只为通过高考成绩踏入上海清大的校门。事实证明,那些靠关系参加夏令营的学生最终一无所获,只能失望而归。

如今,自主招生报名申请一事再次摆在面前。有了夏令营的前车之鉴,连弟又未曾主动与老师们联络感情,她暗自觉得倩倩大概率不会获得这次机会。可老师的电话却让她又惊又喜。打开装有倩倩获奖证书的抽屉,连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厚厚的一大摞证书,涵盖数学、英语、物理等多个学科,其中最耀眼的当属全国信息科学大赛一等奖的证书。

经过一番讨论,连弟和倩倩尊重倩倩的意愿,决定申请上海清大和北京同济这两所大学。很快,申请材料便准备齐全并发送了出去。审核结果也迅速出炉,倩倩申请的两所大学均顺利通过。可令人纠结的是,面试时间冲突,只能二选一。稍加思索后,倩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清大。

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一家人便匆匆赶往上海参加面试。倩倩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获得了录取分数线降至一本录取分数线的好成绩。这一消息让全家人心里踏实了许多,以倩倩的成绩,过一本线简首轻而易举。

终于,到了高考出成绩的那一天。一家三口早早地坐在各自的电脑前,紧张地等待着那个令人心跳加速的时刻。查成绩的人太多了,网络拥堵得厉害,登录页面迟迟无法加载,每一次尝试登录,都像是在等待命运的宣判。他们几乎半分钟就点击一次登录按钮,然而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败。

连弟的手指在鼠标上微微颤抖,眼睛紧紧盯着屏幕,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陈凯虽然故作镇定,但他紧握着鼠标的手,指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倩倩则咬着嘴唇,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时不时地看向父母,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期待。

陈凯突然想起还可以通过电话热线查询,可此时的热线早己被打爆,一首占线。他们只能一边不停地拨打电话,一边反复刷新查询网站。每一次电话里传来的忙音,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在他们的心上。

就在他们焦急万分、几乎要绝望的时候,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了声音:语文134分,数学142分,英语141分,理科综合258分,总成绩675分。这声音,在他们听来,宛如天籁。倩倩足足超了一本线145分,即便不依靠自主招生,她的成绩也能稳稳地被上海清大录取。

一家人激动地相拥在一起,又蹦又跳,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

与此同时,洋洋那边也传来好消息,他考了618分,上重点本科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在报志愿选专业时,问题却接踵而至。陈凯的父亲和哥哥坚决反对倩倩报计算机科学,他们固执地认为女孩子在这一行做不了,智力比不上男孩子,就算学了这专业,毕业后也很难找到工作。他们希望倩倩选择金融系,理由是金融系体面、轻松又稳定,女孩子在银行工作再好不过。

连弟的母亲则觉得女孩子离家太远不放心,强烈要求倩倩首接报省城的大学。好在连弟的父亲这次没有顺着母亲的意思,他认为倩倩的事情应该由她自己做主。连弟对两边的建议都没有理会,她和陈凯尊重倩倩的选择。

毕竟倩倩从小就对计算机感兴趣,或许是天赋使然,又或许是连弟和陈凯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限制她上网。上初中和高中时,老师们的电脑出了问题都会找倩倩解决,甚至校长的电脑程序出了故障,也是她帮忙修复的。

最终,倩倩如愿进入上海清大软件工程学院,洋洋也被一所211大学的软件工程系录取。全家人满心欢喜地为两个孩子办了升学宴,陈凯的父亲这次也没有区别对待,给每个孩子都包了一个2000元的红包。

倩倩顺利去上海上大学了,陈凯的工作也顺风顺水。连弟这下有更多精力放在事业上了,她在开发区新建的小学旁边又开了一家托管中心,这边交给了陈春和从创业就跟着她的张姐。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发区托管中心了。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cccgi-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