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凯娘匆匆赶到医院时,连弟己经被推进了产房,无影灯的白光透过那扇紧闭的门,似乎将所有的紧张与期待都隔绝在了外面。
陈凯娘眉头紧锁,眼神里带着一丝意外,开口问道:“预产期不是还有一周吗?”她的声音在医院寂静的走廊里显得格外突兀。
陈凯站在一旁,脸上满是焦急与担忧,解释说:“医生说连弟最近活动太多,情绪也不太稳定,动了胎气,所以提前了。”
“都快生了还到处乱跑,也不知道多注意点。”陈凯娘撇了撇嘴,语气里满是埋怨。
陈凯微微皱了下眉,心中涌起一丝不满,但还是耐着性子说:“还不是为了集资买房,到处去借钱。”
“真买房子了?”陈凯娘的眼睛瞬间瞪大,满脸的不可置信,似乎买房这件事对她来说是天方夜谭。
“嗯。”陈凯只是简单地应了一声,声音里带着疲惫和一丝无奈。
“哪来那么多钱?”陈凯娘追问道,眼神里充满了疑惑。
“找同学朋友借的。”陈凯冷冷地回答,他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心中对母亲的冷漠有些寒心。
就在这时,产房的门缓缓打开,一名护士探出头来,声音清脆地问道:“谁是李连弟的家属?”
“我是!我媳妇咋样了?”陈凯一个箭步冲上前,眼中满是焦急与关切。
“生了,女孩,五斤半,母女平安。”护士微笑着回答。
“我有女儿了!我当爸爸了!”陈凯兴奋地跳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初为人父的喜悦,他转身激动地对母亲说道。
“一个丫头片子,有啥好高兴的?”
陈凯娘的脸在听到护士的话的一瞬间脸色骤变,冷冷地瞥了他一眼,语气里的失望毫不掩饰,仿佛这个新生命的降临并没有给她带来丝毫的喜悦。
“女孩儿咋了?我喜欢!”陈凯不满地回了一句,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他知道母亲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个女儿未来在这个家里恐怕不会太受待见。
在连弟住院的这几天,陈凯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她和女儿身边,悉心照料。他温柔地给女儿换尿布,耐心地哄着哭闹的孩子,眼神里满是父爱。
而陈凯娘却只是敷衍地应付着,每次来到病房,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她抱起孙女时,脸上总是带着一丝不耐烦,动作僵硬,仿佛怀里抱着的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连弟和陈凯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对孙女的嫌弃。
出院后,因为己是腊月二十,连弟只能回到陈凯老家坐月子。本以为能在这个时候好好调养身体,却没想到,这个月子成了她人生中一段艰难的回忆。
公婆因为她生的是女孩,又想着他们只能生一个孩子,觉得连弟“绝了陈凯的后”,这种陈旧的观念让他们对连弟的照顾变得敷衍至极。
饮食上,连弟和全家人吃的毫无差别,没有一丝一毫为产妇准备的特殊待遇。每餐不是简单的青菜豆腐,就是粗糙的主食,根本没有营养丰富的月子餐。
尿布和衣服,都是陈凯下班回来洗,婆婆说忙着准备过年,顾不上。
幸好陈凯心疼连弟,他会在下班后,偷偷去集市上买些排骨、猪蹄等食材,回来给连弟炖汤补身体。他总是在连弟睡着后,轻轻地为她掖好被子,看着妻子和女儿,眼神里满是温柔和愧疚。要不是陈凯的细心呵护,连弟真不知道这漫长的月子该如何熬过去。
正月初六陈凯娘非要他去给他姑拜年,连弟觉得好不容易陈凯能在家帮她带孩子,她休息一下,就不愿意让陈凯去。陈凯也不愿意去,就想在家陪着妻女。陈凯娘冲着陈凯大发雷霆,嫌连弟矫情,说自己坐月子时做饭、洗尿布、看孩子都是自己干的。委屈的连弟躲在被窝里抹眼泪。令连弟庆幸的是陈凯没有听娘的话,去给姑姑拜年,在家陪了连弟母女一天。
好不容易熬到满月,连弟娘心疼女儿,急忙把她接回娘家休养。吃饭时连弟总觉得牙齿使不上力气,嚼东西费劲。娘看着女儿日渐消瘦的脸庞,心疼地问她月子里是不是吃了不好嚼的东西。
连弟想了想,轻声说:“三十晚上吃的牛肉饺子,特别难嚼。”
娘一听,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你婆婆不知道坐月子要吃软烂易消化的东西吗?怎么能让你吃饺子?”
她紧紧地握住连弟的手,追问道:“你老实告诉娘,你婆婆是不是没好好伺候你月子?”
连弟低下头,犹豫了一下,轻声说:“没有,挺好的。”她不想让娘为自己担心,只能把那些委屈和痛苦都藏在心里。
在娘家住了七八天,连弟带着女儿倩倩回到了出租屋,开始了独自带孩子的艰难日子。
白天,她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喂奶、换尿布、洗衣服,还要抽空打扫房间、做饭。孩子小,总是哭闹不止,连弟常常手忙脚乱,一顿饭热了几次都吃不上。
晚上,她也睡不安稳,倩倩每隔两个小时就要醒来吃奶,连弟困得眼皮首打架,却只能强撑着疲惫的身体,在黑暗中摸索着照顾孩子。
陈凯是个好丈夫、好爸爸。他心疼连弟,每天下班回来,就赶紧接过洗尿布和打扫卫生的活,让连弟多休息一会儿。夜里只要不是喂奶,倩倩哭闹时,他总是第一个起身,轻轻抱起孩子,在房间里踱步哄着,尽量让连弟能多睡一会儿。
为了省钱还债,两人的生活极其节俭。每天的饭菜都是最简单的青菜,很快,连弟的奶水就不足了,倩倩饿得哇哇大哭。连弟看着女儿哭得小脸通红,心疼得首掉眼泪。无奈之下,她只能去猪肉摊上买板油,回来炼出油拌饭吃。尽管她一闻到大油味儿就恶心,但为了女儿能吃饱,她总是捏着鼻子,强忍着咽下去。
三个月后,大姑姐生了个男孩。按当地习俗,女儿不能在娘家坐月子,传说会克娘家的男丁。但公婆担心大姑姐在婆家受委屈,不顾陈凯和他哥嫂的反对,坚持让大姑姐在娘家坐月子。
那段时间,婆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公婆忙前忙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每天变着花样给大姑姐做好吃的,对小外孙更是疼爱有加,抱在怀里,一口一个“心肝宝贝”地叫着。
连弟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失落和委屈,同样是生孩子,待遇却天差地别,但她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一切。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cccgi-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