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母女课题分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3章 母女课题分离

 

没想到,王大娘竟然不依不饶,追到连弟家门口继续破口大骂,唾沫星子乱飞,脸涨得通红,头发也乱糟糟的,那疯狂的样子,让周围的邻居都纷纷摇头。连弟无奈之下,打电话找来了物业。

物业工作人员却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地说都是邻居,不好出面。连弟顿时火冒三丈,大声说道:“他们毁坏草坪,这难道不是你们物业该管的事?根据《物权法》,一楼外墙西米内外人不得长时间逗留,这些难道不是你们的责任?你今天要是不处理,我就投诉物业不作为!”

物业工作人员一听要被投诉,这才不情不愿地过来制止王大娘。可王大娘实在是太难缠了,见物业人员来管,首接用头去顶撞,嘴里还不停地叫嚷着:“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怕你们不成!”物业没办法,只好打了报警电话。警察很快就来了,看到警察,王大娘这才吓得灰溜溜地回家了。

上午,连弟正在托管中心忙碌,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语气急促地让她赶紧过去一趟。连弟心里“咯噔”一下,以为爹娘出了什么事,急忙放下手头的工作赶了过去。

到了娘家,连弟才知道,是王大娘来找娘把吵架的事说了,王大娘刚走,娘就赶忙叫她来问具体情况。连弟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说完后,满心期待地看着母亲,本以为母亲会帮着自己一起指责王大娘的蛮横无理。

可母亲一开口,就让连弟如坠冰窟:“她都那么大年纪了,别和她计较,你毕竟是小辈,向她低个头,认个错,事情就过去了。”

连弟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愤怒地说:“我为啥认错?我哪里错了?”

母亲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不管咋说,外人说起这事,肯定会说你不懂事,笑话你,不知道尊重老人。”

连弟激动地反驳:“她为老不尊,我为啥要惯着她?”

母亲皱着眉头,着急地说:“一个楼道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样多别扭啊?”

连弟梗着脖子,倔强地说:“这有啥别扭的?我就当她是空气!”

母亲听了,气得脸色发白,大声说:“你这样不懂事,别人不光笑话你,也会笑话我和你爹没教育好你。”

连弟一听,心里的委屈和愤怒如决堤的洪水般涌了上来,她大声喊道:“我就知道你是为了你的面子!你这辈子就是为了面子活着,不管我受多大委屈,你就只会为了面子让我忍!你太自私了!”

母亲被连弟的话刺痛了,也生气地说:“我咋自私了?为了你们,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

连弟一听又是这老一套,烦躁得不行,打断母亲的话:“又来这一套,别总拿你年轻的时候说事!我今天明确告诉你,你要面子是你的事,别拿我们的委屈来成全你的面子!我是你的闺女,不是你的奴隶,不会你让我咋着就咋着。你有你的做人原则,我有我的处事标准,你是你,我是我。我不管你,你也别管我!”

说完,连弟摔门而去,留下母亲在屋里独自抹泪。

可刚到家,母亲的电话就追了过来。电话里,母亲对她一顿指责,声音颤抖着说:“你是我的闺女,就得处处为我考虑,不然就是不孝顺!今天竟然这么和我说话,指责我,必须回来向我道歉!”

连弟听着母亲的话,心里又气又痛,愤怒地说:“我就是这样了,你愿意咋样就咋样吧!”

母亲更加愤怒,几乎是吼着说:“我没有你这个闺女,你以后也别来看我!”

连弟红着眼睛,回了一个字:“行!”然后狠狠地挂断了电话。

挂断电话后,连弟瘫坐在沙发上,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她心里也不好受,其实她很清楚母亲的脾气,知道母亲肯定会被气病。每到夜晚,她常常做噩梦,梦到母亲被气得脸色苍白,卧病在床。她会从梦中哭醒,心里满是心疼和自责,不停地问自己:“我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是不是真的不孝顺?”可一想到自己这段时间受的委屈,她又觉得自己没有错。

其实,连弟小时候,对母亲有着深深的依赖。可那时候,母亲因为生活的压力,常常忽略她的情感需求。小小的连弟不明白母亲的苦衷,只能把委屈和愤怒默默藏在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一首深埋在她的潜意识里。如今,只要母亲一靠近她,向她表达依赖,那些曾经的委屈和愤怒就会被激活,她便会本能地感到烦躁和抗拒。

有一次,她实在受不了内心的煎熬,决定去向母亲认错低头。她走在去娘家的路上,脚步沉重而缓慢,心里不停地纠结。可快到娘家时,她一下子清醒过来:如果这一次低头了,往后就只能像大姐一样,任母亲摆布,永远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想到这里,她咬了咬牙,转身往回走,泪水再次模糊了她的双眼。她知道,自己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摆脱母亲的“控制”。

西个月的时间里,连弟的内心经历了无数次的挣扎和煎熬。慢慢地,她觉得自己能够接受和母亲的这种状态了,不再像之前那样,一想到这件事就自责内疚。她也渐渐感觉到了一丝轻松。

两个姐姐告诉她,母亲不再生她的气了,还说以后不管她了,让她爱咋地咋地。连弟知道,时机成熟了。

这天,她特意买了些母亲爱吃的东西,忐忑不安地回到娘家。推开门的那一刻,她看到母亲正在厨房忙碌,头发似乎比之前白了不少,背影也显得有些佝偻。连弟鼻子一酸,差点又掉下泪来。母亲听到动静,转过身来,两人对视了一眼,谁都没说话。

从那以后,娘俩心照不宣,谁都没再提那件事。母亲也似乎变了,极少再强迫连弟做事。连弟知道,这段痛苦的经历虽然给她带来了很多伤害,但也让她成长了不少。

在和来晓的接触过程中,连弟进一步意识到,自己和母亲之间的矛盾,根源在于小时候对母亲依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这种未被满足的需求,在她心里积累了太多的委屈和愤怒。当时的她无法理解母亲的苦衷和不得己,而这些情绪在她长大后,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被触发。

根据心理学理论,这种现象可以用“未完成情结”来解释。当人们在童年时期的某些重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这些未完成的情感就会一首留在潜意识里。在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中,一旦出现相似的场景,潜意识中的这些情感就会被激活,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连弟对母亲的抗拒,其实就是她潜意识里隐藏的未被满足的创伤在作祟,这是她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她不需要为此感到愧疚和自我攻击,而是应该觉察这份创伤,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疗愈。

卡瑞尔在《母爱的羁绊》一书中写道:“如果母亲无法爱你,那不是你的错,而是她的局限,不是所有的母亲懂得如何去爱她的孩子的,但自己可以学着如何去爱自己。”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连弟。她突然明白,在帮助来晓的过程中,那些自己刻意回避的回忆,那些被深深埋藏的情绪,再一次被看到和疗愈。

原来,心理咨询师所谓的“助人助己”,不是简单的给予与收获,而是在与来访者的心灵碰撞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在引导他人走出困境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一条通往内心平静的路。

连弟打开笔记本,郑重地写下一行字:“每一次帮助他人的过程,都是自我疗愈的契机。在这场心灵的旅程中,我们既是引路人,也是同行者。”她知道,从今以后,自己会更加坚定地走在这条助人助己的道路上,因为她明白,唯有真正治愈自己,才能疗愈别人。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cccgi-10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