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城那威严的未央宫前,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一个浑身散发着海腥味与沧桑气息的齐国使者,怀揣着一封神秘信件,正被一群神色冷峻的汉朝侍卫匆匆带往大殿。沿途,侍卫们低声的议论传入使者耳中:“听说那海岛上的田横,可是让陛下都头疼的人物。”“是啊,这次使者去,也不知会是怎样的结果。”使者心中一紧,脚步顿了顿,他深知,自己带来的消息,或许将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此时,未央宫内,刘邦正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看似平静,眼中却隐隐透着一丝焦虑。下方的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陛下,田横据守海岛,拥兵自重,实在是我大汉的心腹大患呐。”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进言。刘邦微微皱眉,沉声道:“朕己两次派人招安,他却始终不肯归降。此次使者前去,若再无功而返,朕定要发兵踏平那海岛!”众臣纷纷附和,大殿内满是肃杀之气。
而在遥远的海岛上,海风呼啸,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田横身着素袍,站在崖边,望着茫茫大海,眉头紧锁。身旁的副将忍不住问道:“主公,汉朝使者又将来了,咱们到底该如何应对?”田横长叹一声:“我杀了郦食其,与刘邦己有不共戴天之仇,即便入朝,又怎能安心?可若拒绝,岛上数千兄弟的性命……”副将急道:“不如我们与他们拼了!咱们虽兵力悬殊,但也不能任人宰割!”田横摆了摆手:“不可冲动,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时光倒回到秦末,暴政如虎,民不聊生。大泽乡的烽火点燃了反秦的燎原之势,天下豪杰并起。田横所在的田氏一族,身为齐国王族后裔,凭借着在齐地的深厚根基,也拉起了一支队伍,投身到反秦的洪流之中。
田横的兄长田儋,率先举起了复兴齐国的大旗。一日,田儋对田横说:“贤弟,我欲复兴齐国,你有何想法?”田横目光坚定,拱手道:“兄长此举,正合我意。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田氏在齐地根基深厚,百姓念及旧恩,必定响应。此时举事,正是天时地利人和,复兴齐国,指日可待!”
果不其然,齐地百姓纷纷响应,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攻城掠地,接连收复了齐国的不少失地,田儋自立为齐王。田横自幼熟读兵书,胸怀大志,跟随兄长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尽显非凡军事才能与谋略智慧。
然而,秦末局势波谲云诡。秦军大将章邯率领着精锐之师,对各地反秦武装展开疯狂围剿。在一场激烈战斗中,田儋不幸战死沙场。齐国军队群龙无首,陷入混乱。
田横挺身而出,大声喊道:“众将士听令!大王虽去,但齐国未亡!我等当继承大王遗志,复兴齐国!”众人面面相觑,有人低声道:“如今大王战死,秦军势大,我们该如何是好?”田横目光如炬,扫视众人:“大家莫慌!我推举兄长田荣的儿子田市为齐王,稳定军心。我出任相国,定当与大家同生共死,保我齐国!”众人被田横的气势感染,齐声高呼:“愿听相国号令!”
田横深知,要在乱世立足,必须有强大实力。一日,他召集众将,说道:“如今我军初定,当务之急是训练军队,提升战力。诸位可有良策?”一将领起身道:“相国,我认为应加强士兵的体能训练,每日长跑、负重,以增强体魄。”另一将领接着说:“还需强化兵器操练,让士兵熟练掌握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
田横点头赞许:“所言极是。此外,我们还要广纳贤才。众人拾柴火焰高,有才能的人越多,我们齐国就越有希望。”此后,他积极训练军队,广纳贤才,虚心听取各方建议。在他努力下,齐国军队逐渐恢复元气,再次成为秦末反秦力量中的重要势力。
为收复被秦军占领的失地,田横率领齐国军队与秦军展开多次激烈战斗。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次战斗间隙,副将担忧地对田横说:“相国,您乃齐国支柱,冲锋在前太过危险,若有闪失,齐国怎么办?”田横大笑道:“将士们都在拼命,我身为相国,若贪生怕死,如何服众?只有我冲在前面,大家才有斗志!”士兵们听闻,士气大振,奋勇杀敌,不畏生死。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齐国终于收复大部分失地,重新在齐地站稳脚跟。
然而,复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除秦军威胁,齐国还要面对其他反秦势力的纷争。谋士进谏:“相国,如今各势力纷争不断,我们齐国刚复国,根基不稳,切不可轻易卷入争斗。”田横沉思片刻:“你说得对。我们在外交上要谨慎,避免与其他势力冲突,同时积极寻求盟友,共同对抗秦军。”
随着秦军节节败退,秦朝统治摇摇欲坠。反秦过程中,逐渐形成刘邦领导的汉军和项羽领导的楚军两大最强势力,楚汉相争大幕拉开,天下局势更趋复杂。
田横深知齐国在楚汉相争中的微妙位置。一日,他与谋士商议:“如今楚汉相争,我齐国该如何抉择?”谋士分析道:“项羽勇猛无敌,但傲慢专横;刘邦善于用人,颇得人心。依我看,我们不可过早站队,应观望局势。”田横点头:“正合我意。我们先与项羽保持联系,共同对抗刘邦,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他。”
起初,齐国与项羽保持一定联系,共同对抗刘邦。但项羽的傲慢和专横让田横深感不满。项羽使者前来齐国,傲慢地传达项羽旨意:“我霸王有令,齐国需速速派兵助我攻打刘邦,不得有误!”田横心中不悦,却隐忍道:“请回禀霸王,我齐国定会考虑出兵之事,但如今国内事务繁杂,还需些时日筹备。”使者走后,田横怒道:“项羽如此跋扈,把我齐国当什么了!若事事听他号令,齐国迟早被他连累。”
与此同时,刘邦采取拉拢策略,派遣使者郦食其前往齐国。郦食其见到田横,拱手道:“田相国,如今天下大势渐明,汉王宽厚仁慈,若齐国归附,百姓可免受战乱之苦,相国也能保富贵荣华,齐国还能继续存续,岂不美哉?”田横陷入沉思,许久后道:“先生所言,容我考虑几日。”
经过一番权衡,田横认为归附汉朝可避免齐国遭受战争破坏,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于是,他决定与刘邦达成和解,撤除齐国边境防御。
然而,事情突变。韩信为争夺战功,不顾郦食其己与齐国达成和解,擅自发动战争。田横得知后,怒发冲冠:“刘邦怎可如此背信弃义!郦食其,你竟骗我!”当即下令将郦食其烹杀。
韩信进攻让齐国再次陷入危机。田横率领齐国军队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齐国大部分领土被汉军占领。无奈之下,田横率领残余部下逃到海岛上。
在海岛上,田横对众人说:“我们虽暂居海岛,但复国之心不可灭。大家要齐心协力,训练军队,等待时机。”有人沮丧道:“相国,如今刘邦统一天下,我们还有机会吗?”田横目光坚定:“只要我们信念不灭,就一定有机会!楚汉相争多年,天下疲惫,百姓渴望安定。若刘邦不能善待百姓,迟早会失去民心,那时便是我们复国之时!”众人听后,士气为之一振。
田横一边组织士兵训练,一边密切关注大陆局势。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楚汉相争局势逐渐明朗,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刘邦深知田横在齐地的威望和影响力,担心他在海岛上继续招兵买马,对汉朝构成威胁。于是,派遣使者前往海岛,赦免田横罪行,并召他入朝为官。使者见到田横,宣读旨意:“陛下念及田相国忠义,特赦免过往罪行,召您入朝为官,望相国莫要推辞。”田横冷笑道:“我杀了刘邦使者郦食其,即便入朝,也难获信任,我不愿向他低头称臣。”使者劝道:“相国,陛下宽宏大量,定会不计前嫌,您若入朝,必能享荣华富贵。”田横不为所动:“多谢陛下美意,我心意己决。”
刘邦不死心,再次派遣使者前往海岛,传达旨意:“若田横入朝,大者封王,小者封侯;若拒绝,将派大军进攻海岛,杀光岛上之人。”田横陷入两难,他深知自己的决定关乎岛上数千人的生死存亡。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带着两名门客前往洛阳,面见刘邦。
田横一行三人,在使者陪同下,踏上前往洛阳的路途。一路上,田横思绪万千。想起曾经辉煌,想起齐国兴衰荣辱,心中感慨万千。
当走到离洛阳三十里的偃师尸乡驿站时,田横停下脚步,对使者说:“人臣见天子,应当先沐浴更衣。”于是在驿站住下。
驿站中,田横对两名门客说:“我当初与刘邦都是南面称王之人,如今他做了天子,我却成了逃亡俘虏,要向他称臣,这是莫大耻辱。况且我烹杀了郦食其,如今却要与他弟弟郦商同朝为官,我有何面目面对他?刘邦想见我,不过是想看看我的长相罢了。你们拿着我的头颅去见他,我的容貌还不至于马上改变。”
门客痛哭流涕:“主公,我们愿与您同生共死,怎能让您独自赴死!”田横叹道:“我意己决,你们不必再劝。我死之后,你们要活下去,找机会复兴齐国。”说完,田横拔剑自刎。
两名门客悲痛欲绝,遵照田横遗愿,带着他的头颅前往洛阳,面见刘邦。刘邦看到田横头颅后,感慨万分,下令以王者之礼厚葬田横。
葬礼上,两名门客在墓旁挖了两个洞,然后自刎而死,追随田横而去。刘邦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他感叹田横高义,同时对田横部下充满敬意。于是,派遣使者前往海岛,召田横部下入朝为官。然而,海岛部下得知田横己死的消息后,纷纷选择自杀。一时间,海岛上哭声震天,数千人相继赴死,无一投降。
田横及其部下的忠义之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忠诚和义节的象征。
作者说,《古今注》记载:田横自杀后,门客非常哀伤,创作了歌曲来哀悼他。歌曲的上章哀叹人的生命如同薤(音同谢)叶上的露水一样短暂易逝,下章咏唱人死后灵魂将回归野草之中。
后来,汉代歌唱家李延年把这首歌曲分成两首,分别起名为《薤露》和《蒿里》,让送葬的人唱。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gbgic-7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